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美  梁乙凯 《情报杂志》2022,41(2):169-175,168
[研究目的]从隐私风险防控的角度,调查荷兰政府开放数据的隐私保护实践,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和隐私保护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荷兰为例,获取一手资料阐述荷兰政府开放数据中隐私风险防控的经验,对政府开放数据中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法规、隐私风险应对的数据处理规范与机构进行分析和概括。[研究结论]荷兰开放政府数据的隐私风险控制的优势在于,注重数据存储安全、关注数据聚合、个人数据保护制度比较灵活、强化国际合作;劣势在于,隐私保护政策缺乏更新、政府数据收费政策模糊、没有任命国家首席数据官、内政和王国关系部承担的决策和咨询责任非常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法规,确定个人数据处理原则,完善个人数据处理机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美国情报机构监视恐怖嫌疑分子数据作为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效果显著。然而,实践中出现"国家安全"和"个人数据安全""个人隐私权"相冲突的问题,对之研究具有重要的镜鉴价值。[方法/过程]以美国《涉外情报监控法》第702条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个人隐私被侵犯的原因,如即情报搜集工作监督不严、问责不力等。规范分析了平衡"国家安全"和"个人数据安全""个人隐私权"之间的法律对策。[结果/结论]研究认为,设立情报监督机构,规制数据使用目的和范围,加大问责力度是平衡国家安全和公民个人数据隐私权的积极面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为提高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个人隐私保护水平,对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隐私保护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更加完善的保护策略。[方法/过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家调研确定影响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隐私保护的17项要素,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揭示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并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结论]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隐私保护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模型包含8个层级,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中层和深层。基于MICMAC驱动力—依赖度值得出影响个人隐私保护的自治因素群、依赖因素群、独立因素群。两者在影响性质上高度一致,证明构建的ISM解释结构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从法律政策、技术、数据、个人4个方面对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隐私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非结构化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产生速度正在以超乎人们的想象。随着所蕴涵价值不断被发现,大数据成为IT信息产业中最具潜力的蓝色海洋,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就如同数据挖掘和隐私保护这两个孪生兄弟一样,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同时却也同样带来了很多烦恼。在全球都大力发展数据中心、处理中心等大数据产业之时,对隐私信息的保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在个人隐私、企业隐私、国家安全等三个方面带来的问题,从技术、法律法规、行业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提出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开展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隐私风险判定分析,研究隐私风险治理实施路径,推进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安全治理水平提升。[研究方法]通过文本内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相关文献,构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个人信息生命周期6阶段理论,并结合实证调研法分析判定各阶段中存在的16个隐私风险要素。[研究结论]针对隐私风险,从合规性角度提出“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采取风险适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提升人员隐私素养和实施用户参与共治”三个层面的隐私风险治理实施路径,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隐私风险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谷镇 《情报科学》2021,39(12):93-97
【目的/意义】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泄露给公民造成的损失和伤害的分析,能够帮助民众认识个人信息的重要 性,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及其原因,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防护意识。【过程/方法】本文界定了个人信息与个人 隐私,进而从个人信息的产生、收集以及利用过程中个人隐私泄露造成的危害出发,进一步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个人 信息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结果/结论】从各国对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的现状中梳理出关于我 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特征与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使国家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隐私保护法”法律制 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创新/局限】本文只是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个人信息及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再接下来的 研究中将深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研究有效的数据安全防护策略,以应对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数据安全威胁,为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方法/手段]运用云存储、分级加密、大数据分析、WAF、RBAC等技术和生命周期理论,结合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从存储安全、网络安全、隐私泄露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论/结果]从数据云安全存储、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隐私保护三方面提出多维、有效的高校图书馆数据安全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个人数据是用来直接或间接识别自然人情况的数据资料,个人数据构成个人隐私的重要内容。政府机关必须通过法定程序与方式收集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并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利。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立法保护模式,既要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又要制定《隐私权法》。  相似文献   

9.
承上 《情报杂志》2023,(6):170-179
[研究目的]数字经济时代,数据隐私保护与反垄断监管之间的交集与冲突将产生新的监管协同问题。为此,亟需明确数据隐私保护与反垄断监管的协同基础并构建协同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等方法,结合德国、法国、英国等最新典型案件,对同时造成数据隐私损害与竞争损害、提升数据隐私保护水平但有损市场竞争、提升市场可竞争性但危及数据隐私保护的行为展开类型化分析,归纳并阐述域外司法辖区处理数据隐私保护与反垄断监管协同问题的有益经验。[研究结论]就经济理据而言,数据隐私保护与反垄断监管的协同实施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力量不对称所引发的“双重市场失灵”;就价值理据而言,数据隐私保护所主张的个人自治与数据利用平衡立场与反垄断监管所倡导的消费者选择与经济效率多元目标之间存在高度契合。在此基础上,可从规则衔接与冲突化解方面进一步推进数据隐私保护与反垄断监管的协同实施。  相似文献   

10.
张晓娟  徐建光 《现代情报》2019,39(7):133-142
[目的/意义]构建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为完善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提出建议。[方法/过程]从隐私政策视角,利用专家访谈法与层次分析法,从"用户知情同意、信息安全控制、个人权利保障"3个维度构建我国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36个政务APP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构建的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严峻,政府部门应着重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迎合大数据时代发展潮流,应是图书馆迭代升级的基本方向。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兴起,我国陆续修改现行法规或颁布新规定,对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及网络运行中的数据安全等领域加强规范。但是,数据的权利归属等基础问题尚属法律空白,而该问题关系到图书馆如何因应大数据发展潮流和防范大数据开发利用风险,是迫切需要图书馆人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议题。[方法/过程]将图书馆大数据进行了原始数据和衍生数据的二层次界分:图书馆用户对原始数据拥有初始权利,可排除他人使用;图书馆合法收集的用户原始数据通过资产化、价值化形成的衍生数据,虽然其权属认定和权利范围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明确,但这部分数据归属于实现数据价值增值的主体即图书馆所有,符合财产性权利产生的法理基础和逻辑。[结果/结论]迈向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应从运营管理智能化、打破信息孤岛以及精准服务三个方面搭乘大数据发展的"快车",充分发挥大数据获取、分析技术的作用,把握大数据发展潮流的因应之道。为防范图书馆大数据利用侵犯用户隐私、个人信息以及数据歧视的风险,从图书馆层面、用户层面、行业协会层面以及外部合作层面,提出了从内而外多维度化解大数据开发利用风险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困境与保护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盼盼 《现代情报》2019,39(6):149-155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理论与保护路径还有探讨的空间。[方法/过程]从理论困境入手,主要分析个人信息与数据、隐私的概念界分以及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辨析;从保护路径入手,主要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行政监管、行业自律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结果/结论]在理论层面,个人信息的概念,应从闭合的"可识别性"到开放的"伤害风险"把握;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应从单一的私有化到复合的两面性理解。在保护路径层面,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趋势,应实现由"碎片化"到"体系化"、"宏观思维"到"微观思维"的转变;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着力点,应基于"资金、手段、规范"三位一体的具体展开;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监管,应变革"政府参与"模式;个人信息保护中行业自律理念,应实现由原则性的指导到具体性的实践;个人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应拓宽"事前保护"+"事后保护"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我国现行的个人信息授权仍停留于最原始的"概括授权+例外"模式,该模式下的个人信息类型化不充分导致了再利用成本巨大、授权形式化和目的限制原则落空等问题。[方法/过程]欧盟的GDPR模式通过充分保护原则使信息主体的控制权延展至大数据流转的各个环节,而美国的"场景风险"模式则通过场景下的风险自评授予企业更大的数据利用自主权。综合借鉴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对我国个人信息授权制度加以改造。[结果/结论]在初始收集阶段以重要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三维度四层次的类型化方案,不同类型个人信息采用不同授权要求以强化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在信息再利用阶段则以提升利用效率为导向,开放"情景一致"前提下的个人信息再利用,在超越原始"情景"的利用中引入第三方风险评估机制以实现层次化的信息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4.
狄振鹏  姜士伟 《情报杂志》2022,41(2):155-159,118
[研究目的]探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开放与公民隐私之间的矛盾问题,旨在推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方法]针对政府数据开放所带来的隐私权可能遭受侵害的风险,论述了导致该风险的原因,包括法律体系滞后、主体权利与义务不明确、信息管理体系存在不足等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构建分类分级的数据开放法律体系,促进主体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以及明确数据开放的方式,明确政府进行数据管理的范围,强化数据管理的约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国性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15.
占南 《现代情报》2021,41(1):101-110
[目的/意义]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个人移动轨迹、关系图谱、电子健康码等个人信息在精准定位疫情传播、防止疫情扩散和推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一定的信息采集保护机制和共享安全规则面临着个人信息滥用和泄露的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如何平衡信息利用和个人信息保护意义重大。[方法/过程] 本文从疫情防控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涉及的个人信息主体、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者、数据治理监管者三方出发,构建面向隐私保护设计的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框架,通过对个人信息采集、存储组织、分享利用和处置归档等过程的有效控制,建立个人信息合法合规使用的良性生态。[结果/结论] 疫情防控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多元利益主体,需要重视对个人隐私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隐私保护需求,更好地实现个人信息的社会价值。面向隐私保护设计的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框架的提出对于进一步规范疫情防控背景下个人信息采集、存储组织、分享利用和合理处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未来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完善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体系,构建应急预防和社会救济为一体的保护体系,设置独立的个人隐私保护监管机构,完善国家应急管理情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公共数据开放的政府主体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节旺  杨雪 《现代情报》2019,39(10):127-135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随着公共数据开放的逐渐深入,政府在数据开放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方法/过程]文章从公共数据开放的现状出发,提出政府在理论层面的主体责任以及在实践层面具体履行职责的优化思路。[结果/结论]公共数据开放过程中政府主体责任的优化思路主要包括拓宽数据来源、加强平台建设、消除数据孤岛、研究开放数据的商业发展、构建需求驱动型数据公开、以大数据贯彻"创新驱动发展"和推行数据开放试点制等。  相似文献   

17.
谢卫红  樊炳东  董策 《现代情报》2018,38(9):113-121
为了发现国内大数据产业存在的不足,本文从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要素供给、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及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4个方面对国内外大数据产业政策进行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产业政策的异同,最后针对性地从平衡政府数据开放和个人隐私保护政策完善、完善数据流通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调整大数据关键技术投入重心4个方面提出建议,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有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