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我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数字化产品、工艺和服务创新这3种数字化创新模式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产品创新对绿色制造绩效有正向影响,对绿色营销绩效有负向影响,吸收能力均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数字化工艺创新对绿色研发和营销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吸收能力均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数字化服务创新对绿色研发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吸收能力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对绿色营销绩效有负向影响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绿色服务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吸收能力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球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绿色转型的严峻压力,绿色创新已成为其实现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307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不同所有制和绿色培训水平下绿色创造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机制,深入揭示新兴经济体制造业企业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表明,绿色创造力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产品创新在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此外,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绿色创造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绿色培训正向调节绿色产品创新在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深化了绿色转型时代背景下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引导制造业企业积极实施绿色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来源于企业对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投入,实证研究发现,这两种资源的投入对创新绩效存在着交互影响,根据吸收能力理论的观点,其中可能是吸收能力在起着中介作用.收集了珠三角地区各行业企业共778份客观数据,利用路径分析对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创新资源和外部创新资源均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中介内部创新资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一步结构方程的巢模式检验结果表明,这种中介效应是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运用DEA模型测算2008—201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绿色创新绩效,从在线化、定制化、智能化和服务化4个维度刻画工业互联网,通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工业互联网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引入吸收能力考察其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偏低,且行业异质性特征明显;工业互联网对绿色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吸收能力对工业互联网的在线化、智能化和服务化与绿色创新绩效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对定制化与绿色创新绩效之间负向调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制造企业实现绿色创新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学学研究》2021,39(3):471-480
本文通过高技术产业1995-2016年13个细分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技术引进和合作研发两种不同模式的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和滞后效应,并分析先验知识水平和人力资本两个吸收能力维度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合作研发型研发国际化长期来看对技术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显著;而技术引进型研发国际化短期内对产品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明显,但是存在阻碍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说明直接的技术引进尽管将新产品引入了市场,但对产业技术水平难以有显著推动作用。在吸收能力中介作用过程中,先验知识水平在外部知识内化阶段作用更强,并且对技术引进型和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更显著。此外,基于先验知识与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在合作研发型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都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说明学习和知识的有效积累、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是合作研发促进创新能力提高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对2007—2019年中国37个工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实证检验技术并购对于行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效果,以及信息技术赋能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并购作为行业创新价值链上重要的外部资源导入方式,对行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技术创新绩效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信息技术赋能正向调节创新价值链中技术并购与行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研究结果在行业层次上从技术资源外部导入的视角为创新价值链的研究,并为通过技术并购和信息技术赋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国际技术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前沿,但对于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以及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仍不足。对我国华南地区11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实际吸收能力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3)潜在吸收能力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的286家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商与客户参与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以及技术复杂性在供应商与客户参与技术创新和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和客户参与技术创新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复杂性对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与创新绩效间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是对客户参与技术创新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强、弱网络关系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的深层原因和内在机理分别是什么?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是否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创新开放度以何种方式影响两种创新模式作用的发挥?以社会网络和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通过对266家中国高技术企业进行调研,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强、弱网络关系各自为技术创新绩效提供了两种不同资源并与之显著相关;探索式与利用式创新模式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同时,强关系更有利于利用式创新,因此,在强关系网络中应采取利用式创新为主,探索式创新为辅的创新模式配置。弱关系则更有利于探索式创新,在中国情境下,一般应采取两种创新模式相互平衡的配置;此外,创新开放度对探索式创新在强、弱两种网络关系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均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并且在强、弱两种关系网络情境下,其调节作用的方向相反,而对利用式创新的中介效应则没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合作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所拥有的互补性资源是决定合作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资源依赖、合作创新和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将交互能力和网络关系强度融入互补性资源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当中,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合作创新网络中互补性资源对于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交互能力在互补性资源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网络关系强度对交互能力和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同时网络关系强度在互补性资源和合作创新绩效之间也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资源科学》2021,43(8):1534-1548
绿色技术创新可划分为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在改进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本文构建了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和经济绩效改善的关系模型,以642家工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3类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够显著改善其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②企业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是经济绩效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中介变量。③企业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企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产品创新,即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升级的空间。④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向经济绩效传导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为绿色工艺创新能够直接产生经济绩效,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产品创新只能通过间接路径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通过上述研究识别了企业3种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传导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异同性,给出了更多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路径,对于深化绿色技术创新过程认识及优化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旭  褚旭 《科学学研究》2019,37(2):351-361
融资活动已成为驱动中国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而制造业究竟应选择“一视同仁”的融资安排,均衡拓展各个融资渠道,还是应“量体裁衣”,选择驱动效应最优的融资契约?本文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进行测量,重点探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政府补贴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边界。研究发现:(1)股权融资和政府补贴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存在积极关系,而债权融资表现出了消极影响。(2)创新投入在三类融资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均具有显著中介作用。(3)制造业面临的环境规制越强,股权融资和政府补贴对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更强,债权融资的抑制效应更弱,绿色技术创新绩效更高。因此,制造业应选择以股权融资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融资契约安排,并根据环境规制情境权变调整债权融资配置,以实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持续平滑。  相似文献   

13.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毅军  陈喆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02-1911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环境规制约束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基于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运用GMM估计法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及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U型关系。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均位于U型曲线左侧。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不断实施,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会更早到达U型曲线的“门槛值”,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谢乔昕 《科研管理》2021,42(6):65-72
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环境规制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绿色金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强融资约束企业中表现相对较弱;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规制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具有显著地正向调节作用,且这种正向调节作用在强融资约束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与低环境规制强度地区相比,强环境规制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本文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从全国总体来看,无论在无环境约束还是在环境约束下,制造业聚集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及其分解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2)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也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制造业中显著存在。其次,制造业企业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均有利于提升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验证了“熊彼特假说”和“波特假说”。此外,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产权结构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均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支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3)在无环境约束和环境约束两种情形下,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聚集主要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和能源技术跨期进步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高,而西部地区制造业聚集则主要仅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来推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Policy》2022,51(7):10454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taxation in stimulating the adoption of end-of-pipe and 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cross manufacturing and mining firms between 2008 and 2014. We perform simple and categorical treatment matching of firms to study the heterogeneous effects of different taxation levels. We assess the effects between firms forced to pay environmental taxation (treated) and those that did not have to pay such taxes (controls), as well as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taxation (small, medium, large). We find that low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taxation are ineffective at stimulating 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As the taxation level increases, so does the associated effect on green technology investment. Additionally, we find that even low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taxation can be effective when combined with public financing. In this case, the effect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providing public financing alone.  相似文献   

17.
李健  潘镇  陈景仁 《科研管理》2018,39(6):122-130
在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时代背景下,本文基于组织行为理论,探索了制造业企业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理论和产品市场理论探讨了公司发展方式与产品市场竞争的情境效应以及二者的联合情境效应。以制造业A股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企业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产生正向影响;相比于外延型的发展方式而言,企业选择内涵型的发展方式更有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而产品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增强这种正向影响;最后,公司内涵型发展方式与产品市场竞争的联合情境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同样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技术溢出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旭  朱秀梅 《科学学研究》2010,28(9):1435-1440
诸多研究认为,技术溢出是集群内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创新环境和吸收能力是技术溢出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构建了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等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对长春市软件产业集群的97家软件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集群内,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且两者之间关系受到企业吸收能力和企业创新环境的正向调节作用,另外,企业吸收能力对集群企业间技术溢出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绿色创新的关系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探讨,然而,鲜有研究同时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资源两者共同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本研究探讨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外部知识采用的中介作用,并检验市场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215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正向影响外部知识采用和绿色创新,外部知识采用正向影响绿色创新,且外部知识采用在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绿色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冗余资源负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市场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共同负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此研究揭示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促进绿色创新的路径,拓展了资源依赖理论在绿色创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ultiple adoption of new process technologies in manufacturing. We focus our attention on the effect of both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the decision to introduce the technology. We argue in favour of a negative effect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provide reasons for a differential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D on innovation adoption. Additionally, the methodology allows us to consider the possible complementarities arising when firms adopt several new process technolog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financial constraints are dependent on the technology analyzed, whereas only internal R&D investments are strong predictors of adoption. We are also able to present evidence that the three technologies analyzed (numerically controlled machines,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robotics) are, to some extent, complement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