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索引数据库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说明建立索引数据库质量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索引质量标准,提出了我国索引数据库的质量评价基准,并以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参考,构建了我国索引数据库的质量评价标准的内容(包括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最后就索引数据库质量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续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四大引文索引数据库现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国内的四大引文索引数据库(CSCD,CSTPC,CSSCI,CJFD)在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标杆SCI参照下进行了比较,提出应重新审视引文索引数据库的建立标准、重视来源期刊的评价和选择、走互补和合作的道路等建议,以对它们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索引是检索、统计、分析信息的利器,是图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数据库具有索引的功能,现代索引就是“数据库”。加强索引及数据库在学术规范与评价上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坚守图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适度扩展到相关学术领域或公共学术话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利用概念分析法,探讨索引原理及其推论、索引与目录、目次和数据库的关系。利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类型索引、数据库在学术规范和评价上的作用。[结论/发现]源文献抽取、注出出处、“异排”是索引区别于目录、目次等类似检索工具的“本质属性”。根据索引的原理,可以推出四大命题。索引及数据库在学术规范与评价方面有重要作用,但索引等技术手段仅是辅助工具。[创新/价值]提出“异排”一词来概括索引的独特性。同时概括出索引的本质属性及其原理和四大推论,率先将索引、数据库与学术规范与评价的关系明确地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文本检索系统的XML索引实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伟 《情报学报》2006,25(6):679-685
作为重要的信息交换与存储标准,XML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XML检索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XML索引机制与实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数据库及专门的半结构化管理器之上的。本文提出了如何在传统文本检索系统Okapi的基础上构建XML索引的方法。首先介绍了Okapi的索引结构,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XML索引的存储结构及实现,并对索引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探讨信息化条件下引丈索引的信息精选和学术评价功能及其理论依据,结合CSSCI对于来源文献的筛选和评价标准以及对引文数据库的二次挖掘与精选,揭示引文索引对于学术信息精选和评价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引文索引作为目录学在当代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对于传承"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传统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刊特约记者: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自从1999年投入使用以来为社科研究和科研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在中文社会科学评价中不可替代的权威数据库.作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您可否谈一下"中心"在创建数据库的过程中是怎样对如此庞大的引文索引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此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权威性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数据、关系、数据库的角度分析了档案数据库质量的内涵,提出档案数据库质量内涵应包括数据库的总体质量、模式层与实例层质量,以及多种属性质量。总结了档案数据库质量问题的主要形成原因与典型表现,提出应开展包括数据质量、系统性能和系统效益在内的质量评价工作,以及构建以标准体系为基础的质量控制体系来开展档案数据库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古籍索引电子化与古籍图谱数据库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索引事业虽有悠久历史,但发展缓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古籍索引研究和实践有了新的成就和发展趋势。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古籍索引编制的结合,古籍索引工作与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古籍索引的编制也迎来了电子化时代。在短短的20年间,国内外利用计算机技术编制了大量检索型古籍索引数据库。然而学术界对这些古籍索引数据库关注甚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了国内外几个典型的引文数据库,如:美国《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技论文引文分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并对其收录范围、来源文献的学科分布、更新频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今后我国引文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总结中国索引事业的建设成就与目前索引编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编制中国索引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索引标准系列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从用户感知角度构建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提供评判标准与数据支撑。[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进行预设计,借助SPSS软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检验预设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结果修正预设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构建的公共档案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用户感知视角全面、综合衡量公共档案馆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2.
CSSCI的研究成功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以及促进相关学科核心期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CSSCI收录的管理学领域25种学术期刊,采用引文分析方法中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被引期刊数、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被引半衰期、他引率、指数、Web即年下载量、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指标对其进行全面的单指标学术影响力分析,根据引文分析评价指标及期刊实际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CSSCI收录的管理学领域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管理学CSSCI检索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中反映出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影响因子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负面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因子作为科技期刊质量评价指标存在某些负面影响,它不能全面反映被测期刊的质量.呼吁科技期刊编辑树立正确的编辑理念,正确认识影响因子的评价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刊物的内在质量上;建议有关部门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文网站无障碍评价模型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信息无障碍的大背景下,文章提出中文网站无障碍评价模型的四条原则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并按一定的规范流程对无障碍评价模型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得到各自权重。阐述利用无障碍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标准和实施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国外学术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西方图书馆评价活动中针对学术图书馆服务能力的6种体系进行了研究,包括ISO11620与ISO2789服务绩效指标体系、IFLA的学术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EQUINOX项目及电子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ARL E-Metrics项目及电子资源服务评价指标体系、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大学图书馆合作服务品质先导计划LIBQUAL+等,系统分析了评价体系的发展脉络,认为在确定合理的评估标准、量化方法和严格的评估原则的同时,对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分析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图书馆指标的现状及其存在的核心指标不够、等级标准解释不全、电子资源建设重视不足、无统一目录标准以及评估当年数据截取时间规定不清等问题,提出要规范图书馆评估指标,构建可行性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美国SCI、Ei、MEDLINE、CA 等4种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评价体系及我国高校学报被这4种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的分析,认为我国高校学报应从提高学术质量、提升刊物的国际化程度、强化期刊的编排出版规范、缩短出版周期、注意英文写作规范、重视引文分析数据、加强对国际检索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并与之动态联系等几方面入手,方能提高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众参与的档案利用服务质量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档案利用服务质量的评价不能只停留于综合档案馆的自我评价,社会公众即档案利用者才是档案利用服务质量评价的主体力量。本文从利用者本位的视角出发,尝试提出了一种社会公众参与的档案利用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以期推动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质量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在对标准蚁群算法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中文文本数据的特点,对蚁群算法存在的缺点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蚁群算法的中文文本聚类方法——ACTC。算法中为每只蚂蚁增加两个记忆体,可以解决原算法中的“未指派现象”;模拟信息素,从而使蚂蚁的移动更具目的性,加快聚类速度;引入“边界点”思想,从而不仅可以消除“停滞现象”,而且能避免“噪声”或异常数据对聚类结果的负面影响;引入动态调整相似度阈值概念,从而使聚类结果更具实际意义。实验证明,从熵值与纯度两个评价函数评价结果看,该算法的聚类效果较好,达到算法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加菲尔德博士1982年、2002年和2009年三次中国之行。加菲尔德博士的中国之行推动了SCI在中国的发展,使SCI由一个检索工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科研评价的标准甚至是惟一标准。SCI给中国科学界带来强烈的震动和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的发展及科研评价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