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明万历刻本尚书揆一《尚书揆一》六卷,明邹期桢撰,邹期相编,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六册。半页九行二十字,左右双边,白口,无鱼尾。题“锡山邹期桢公宁父著弟邹期相公寅父编”。前有万历四十四年安  相似文献   

2.
明万历刻本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四卷,明张应俞撰。明万历间陈怀轩存仁堂刻本。半页九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题“浙江夔衷张应俞著”。无序。每卷前皆有一图,图不甚精。藏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张子全书》始编于明代,明万历凤翔府沈自彰刻本流传、影响较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了三部"明万历凤翔府刻本",本文对其逐一目验考察,通过对序文和版刻特征的分析比较,发现三部所谓明本皆非明万历原刻初印本,而是明万历刻本的清修补本,刊印年代均不早于康熙朝。将这几部清代后印本直接著录为明本并不准确。署名张能鳞的《张子全书序》系改窜《儒宗理要》之《张子序》而成,以此冒充《全书》之序。  相似文献   

4.
新发现的周作人藏书题识三则,分别为:明万历刻本《尺牍双鱼》题识、明万历刻本《瑶笺》题识、日本庆安三年刻本《五老集》题识,以上手书题识未见录于《知堂书话》《知堂序跋》等周作人文集,亦未见录于现代学者辑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明万历刻本齐世子灌园记此《齐世子灌园记》,题“西汉司马子长析传大明张伯起氏汇编吴兴茅彦徵氏重梓”。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吴兴茅彦徵刻巾箱本。六册。半页十五行十五字,四周单边,白口,无鱼尾。前有茅茹“灌园小引”,末刻“万历乙已年菊月梓于千里台,不二道人云津父校”。  相似文献   

6.
顾炎武《日知录》"监本二十一史"条批评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本《十三经》、《二十一史》"校勘不精,讹舛弥甚,且有不知而妄改者"一段话,几乎成了后来对北监本经、史的定评。其中论北监《十三经注疏》的一段话,被《四库全书总目》引用,尤为深入人心。顾炎武是这样说的:《十三经》中《仪礼》脱误尤多。《士昏礼》脱"壻授绥。姆辞曰:未教,不足与为礼也"一节十四字(原注:赖有长安石经据以补此一节,而其注、  相似文献   

7.
凌廷堪前后历经22年时间,五次易稿,才最终完成《礼经释例》的撰著.该书现存有稿本、扬州文选楼本、学海堂本、丛书集成本等多种版本. 《礼经释例》所提出的“以礼代理”思想及其归纳条理、发明义例的释礼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读书求疵录     
胡颂平先生编著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是本值得一读的书,对如今的胡适研究很有用处。但正如编著者在惦记》中声明的“胡先生从没有看过我的记录”,因而其中免不掉‘有听错记错的地方”。这里就我所发现的,缕陈于次。第8页8至9行,“郑仰之”,应作“程仰之”,此人姓程名憬,字仰之。对页7至8行,说《白氏长庆集》的《四部丛刊》本是“影印明万历丙午秋吴郡娄坚的刻本”,其中《长恨歌》的“回眸一笑百媚生”作“回头”。案此所谓娄坚刻本应曰马元调刻本(娄仅为作序),“回眸”诚作“回头”。但《四部丛刊》并非用此明本影印,…  相似文献   

9.
沈津 《图书馆杂志》1989,8(6):56-57
明祟祯刻本阎红螺说礼《阎红螺说礼》三十三卷,明阎有章撰。崇祯九年(1630)刻本。四册。半页九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题“古扬阎有章含卿辑并著男台生非台、晋生昭晋参较”。前有崇祯七年许遂序、九年阎有章自序。书藏美国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有章,《扬州府志》无传。据许遂序,“今之善说礼者为阎红螺氏,红螺家世显曲台,声称籍甚,  相似文献   

10.
叶氏广勤堂是元明间建阳著名书肆,刻书甚多。见于著录和现存的刻本中,最早有刻书家姓名的刻本是元天历庚午(1330)叶日增广勤堂《新刊王氏脉经》十卷,序后有行书写刻“天历庚午仲夏建安叶日增蒜于广勤堂“牌记。国家图书馆存原刊本,《四部丛刊》本即据此刻本影印,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3月也曾据此本影印出版。刻书家叶日增之名,仅此一见。  相似文献   

11.
“慎言”是儒家传播思想的一部分。“五常”[1]——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言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约束,规定了儒家“慎言”[2]传播思想的内在属性。儒家思想是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系,其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要求君子言论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辛德勇教授《述石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一文的研究基础上,从民国年间翻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出发,讨论了民国年间高僧印光法师与民间占卜信仰的关系;以及晚明围绕万历皇帝立储问题展开的宫廷斗争,明末高僧憨山德清、紫柏真可都牵扯其中,德清发配岭南,真可竟冤死于妖书案中。笔者希望管中窥豹,向读者展现佛教游走于中国大、小传统中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淄博市图书馆所藏明万历二十八年刻本《余学士集》,系海内孤本。本文对其作者及版本进行考证,为研究此书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测议本《史记》,《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1957年)著录为:《史记》130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明徐孚远,陈子龙测议,明万历刻本,清吴熙载跋。笔者认为此书无万历刻本。  相似文献   

15.
潘寀鼎重订《六经图考》一书的刊刻年代,有著录为清康熙元年潘寀鼎礼耕堂刻本者,有著录为清康熙六十一年礼耕堂刻本者,笔者通过考察潘寀鼎生平,认为该书应刻于康熙六十一年。  相似文献   

16.
人们称编辑为文字匠,或为误解、或为戏称。即以文字论,编辑从来不敢小觑。一则,每一个字都干系重大;二则,每一个字都涉及复杂的学问。王渔洋《论诗绝句》言诗人煮句炼字是“诗人一字苦冥搜”。把“为每一个字负责”作为神圣职责的编辑,在斟字酌句时,又何尝不是“编辑一字苦冥搜”呢!说字事关重大并非夸张,如一位学者稿中把捕鱼的“鱼梁”的梁字上面加竹头作为义符,遍查辞书皆无此字。然《礼·王制》云:“鱼梁,水堰也,堰水为关,空承之以笱,以捕鱼。”如轻信学者不苦冥搜,刻制一字并非难事,然而这实际是创制了一个新字,即在汉字总汇中增加新字,给后代平添了一个额外的负担。是贻害后代的干系重大的事。字的字源、语源乃至形音义等方面的学问极其繁富,便是寻常的口头词语,如何下笔落纸也殊非易事。若不明其事、不知其义,又不苦苦搜求,在编辑便会放过误解或误笔。而明事知义需建立在博阊、博览、博问,苦心搜求提高识断之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礼记》是儒家有关“礼”之“记”的资料汇编。郑玄《礼记注》是一部全部笺释《礼记》的专著,其注多存异文,择善而从;校勘经文,非常详密;又《注》文博综兼采,力求简明精确,以至于《注》文往往少于经文。《礼记注》的版本可考者主要有敦煌卷子本、石经本、刻本三大类,其中刻本以《四部丛刊》本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八类书类存目二:“《事物考》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傅岩撰。岩字野清,义乌人。”按:此书《浙江省第五次曝书亭呈送书目》云“明傅岩著,四本”,《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云“刊本,明御史义乌傅岩撰”,即《四库总目》所据之本。《安徽省呈送书目》亦著录,唯不记撰人。知当时浙江之外另有安徽呈本。检诸家目录,题傅岩撰之《事物考》八卷未见著录,访之南北各馆,亦未见有藏。唯明代王三聘《事物考》八卷颇见流传,计有:明嘉靖四十二年何起鸣刻本、明隆庆三年王嘉宾刻本、明隆庆四年金陵书林周氏刻本、明万历间钱塘胡文焕刻《格致丛书》本(作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初期,在成都有三家锋芒耀眼销路极广的小型进步刊物,就是《国难三日刊》、《时事新刊》、《大声周刊》。1940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成都制造抢米事件,掀起白色恐怖,就是从查封《时事新刊》(以下简称“新刊”)开始的。“新刊”的前身本是《国难三日刊》,所以要了解新刊的诞生,必须从它的前身说起。 1936年,四川省主席刘湘为联共压蒋,推动抗日建川,同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曾子仁学”是一个“儒学思想共同体”。孔、曾“仁道”内蕴人性美,孔、曾“为仁”体现心灵美,以仁为核心的礼、信、义、智、孝、悌、忠、恕等范畴组成了“仁学”的思想体系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