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俄罗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不仅令世界瞩目,他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成果同样卓著。尽管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几经波折,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保持着时密切时疏离,时附和时批驳的冷热不均的关系,但却从未中断过,其翻译和研究对象既涉及国内耳熟能详的文学大家,也涉及国内鲜有提及的作家与作品,其中诸多研究观点和见解新颖独特。反观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的选择与研究,想必会给我国的文学创作者、文学翻译者、文学研究者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的亲密邻邦,历来重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和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热情与力度尽管不如当年,但依然把中国当代文学作为汉学——文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俄罗斯圣彼得堡2003年出版《上海人——中国作家作品集》、莫斯科2005年出版《中国文学史指南》,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2004年编辑出版《纪念巴金诞辰100周年"远东文学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从中可见近年来俄罗斯汉学界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当下及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讨论中,一批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们集中探讨了现代文学的文学观念,作家的写作途径,重建作家身份,以及对于日常经验的创作回归等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5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转折时代,从文学观念到文学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文学体制的改变与建立是中国文学能成为“当代”的重要标志。它有效地实现了当代社会与文学的互动,促使文学作家、作品和读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就当代文学体制之下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展开讨论,说明文学体制与作家身份之间所发生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矛盾,促使作家形成新型的主体认知与行为方式,从而制约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从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的大小、深浅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世界文学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俄罗斯文学;二是欧美文学:三是拉美文学。由于复杂的地缘、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俄罗斯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种子和土壤一般的关系。而欧美文学对今天活跃在文坛上的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来说,影响则更大。特别是那些20世纪的欧关作家,可以说引起了中国文学质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完全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动机或者助推器。尤其是卡夫卡。还有拉美文学中的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当代文学今天这个样子。然而.要想在世界文学格局中获得显著的地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需要真正从外国文学中汲取营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国的现实与历史中打捞文学的精髓。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今后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双脚踏在自己的土地上。与此同时打开视野,重新阗读和思考俄罗斯文学和拉美文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陕西的长篇小说创作当做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局部存在,以地域性的陕西文学为切入口,探讨中国长篇小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次时代变革,陕西长篇小说创作对中国当代文学独到的艺术贡献以及历史的局限,当下的困境和问题,进而引向对未来文学发展的预期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0届年会暨“当代文学中的反腐倡廉与生态和谐”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14日―16日在贵州贵阳召开,会议由中国新文学学会、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联合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炯教授、贵州省文联主席顾久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赵守盈教授、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永健教授、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长谢廷秋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会。代表们就“官场小说”作家作品研究、“反腐小说”评价、反腐题材影视剧创作研究、生态小说创作的得失、生态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走着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经历了一段多灾多难的历程。本文在综观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艰难进程的基础上,从现当代作家创作、作品评论、教学实践以及学科领域研究等方面出现的反历史主义倾向和狭隘功利主义观点,论述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思想障碍与极“左”流毒,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情和文坛的实际情况,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与走向,作美学的、历史的、辩证的阐析。  相似文献   

9.
王达敏先生的《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理论著作,通过“十七年文学”人道主义思潮、启蒙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和世俗人道主义文学思潮三个不同阶段代表性作家作品的研究,掀开了当代文学中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面纱,在善与爱中生发出对同情人道主义的准确阐释,完成了对当代人道主义文学的全新解读。这是第一部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它的面世,必将对当代文学研究与作家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定当会引领一代人文价值潮流。  相似文献   

10.
广西当代文学体制是建立在中国当代文学体制之上的,但因为广西在历史上缺乏作家文学的传统,有浓厚的民族民间文学“气息”,所以常常表现出一种和全国的文学诉求“反向”的发展趋势,从而显示出特殊的意义。这个过程在《广西文艺》不断变换刊名的过程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为中国当代的文学创作做出卓越的贡献,但陕西的当代文学创作从第一代作家起,就缺乏必要的现代意识的高度,并深深地影响着新时期的作家。主要原因在于作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主要表现为题材相同、话语选择和叙事结构相似。陕西文学应从传统中走出,创作出既有丰富的生活底蕴,又有现代意识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与时代偕行的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艰难跋涉之后,以它产生的一批批作家和作品,以它多姿多采的风格和神韵,以它拥有的众多读者群,显示其特有的辉煌,引起世人的瞩目。 作为一个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包括着当代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文学、澳门文学;从广泛的涵义来说,也包含当代海外华文文学。它们都是中国母体文化和文学的承续,都是在“五四”新文学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学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既秉承了五四时期的“人的文学”创作观,以“人”为中心,关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又愈发关注当下时代生活,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与时代担当。同时在创作群体上深受现代文学熏陶的老一辈作家笔耕不缀,新生代作家亦逐渐成为时代文学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也在自身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的滋养下佳作不断,70年的中国文学成就斐然。对70年来中国文学和重要成果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也有助于文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文学与十九世纪以及更早的西方文学有很大不同。当代文学流派多,流派之间更迭频繁,人们似乎总是不满足于已经达到的水平,处于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这固然出于革新的愿望,亦难免标新立异之嫌;当代文学中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很难用某一个流派来概括,常常是沿用传统表现手法的作家与主张“革新”的作家并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触须》是钟先生的首部文学评论集,汇集了作者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研究、地域文学研究评论等方面二十多年来积累的主要成果。全书共分为三辑,分别是“西部边地的文学风景”、“西部边地的文学声音”和“西部边地的文学视野”。第一辑“西部边地的文学风景”是主要部分,汇集了作者倾心的“西海固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第二辑“西部边地的文学声音”是作者在讲授“当代文学”课程之余对当代文坛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研究的心得。其中有对“汪国真现象”的透视,对秦牧散文的赏析,对罗广斌、  相似文献   

1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部伟大的历史文献,是政治家毛泽东站在民族解放的高度对文艺两个根本问题的理解和要求,吸取并反映了众多作家的意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过巨大影响,是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切入点。70年历程,分为两个阶段,前40年是文学的“讲话时代”,后30年,是“后讲话”时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场与否,作家创作、文学发展迥然不同。其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7.
李平 《当代电大》2004,(1):17-18
绪  论1)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时间)。开放性与整体性。两个传统:启蒙文化传统(“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解放区文学传统)。2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中国当代文学四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和主要依据、主要特点。第一编 1 949—1 965年的中国文学1 194 9—196 5年文学运动概述3)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第一次文代会的全称和召开时间。被排除在大会外的主要作家。4 )文艺思想论争和文艺政策调整批判《红楼梦研究》和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原因。“双百”方针的主要成果。5 )“反右”运动以后的文艺低潮“反右”运动的…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从其性质和主流上可以界定为是促进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向新生与现代的文学。在它所走过的百年历程中,这样的使命和方向始终被肩负着和坚持着,并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道特殊而亮丽的风景线;文学以自己稚嫩的肩膀担当起整个民族兴亡的千秋重任!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共同的趋向与追求,可谓“同声”。但具体考察发生于不同时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我们又会发现:因文学发生的背景、生存的环境、作家们认识的不同而形成很大的差异性,这其中有时代的差异、区域的差异、作家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现当…  相似文献   

19.
席扬 ,男 ,1 95 8年生。 1 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 1 996年破格晋升教授。 1 997年应邀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地进行学术访问。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席扬教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实践中 ,一向以宏观把握与理论分析见长 ,他的论著也多以对对象的理论性思辨显示自我的学术个性。例如对“新时期文学”“赵树理和山药蛋派”的“文化学”研究、对中国现当代作家写作行为的“修辞学”研究、对现代散文作家进行的“知识分子精神史”式的研…  相似文献   

20.
施蛰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创作特色的作家,在文学史上,他同穆时英和刘呐鸥一同被归为“新感觉派”。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施蛰存似乎并不完全属于“新感觉派”,他与中国“新感觉派”存在一种“疏离”。这点可以从他所受外国作家的影响、作品的内容、自身的古典文学修养等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