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中医典籍的优秀代表,其英译对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起重要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黄帝内经》中术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及文化负载词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该研究基于文树德和李照国的《素问》译文,自建了小型语料库,在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视域下先从量化角度对“喘”字进行统计分类,再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定性分析,探讨了译者翻译策略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并总结该理论对中医术语翻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代翻译人的不懈努力,现如今译者的地位重新获得了学界内外的一致认可。特别是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翻译研究学派,和极具指导意义的诸多翻译理论的提出,使得翻译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在这其中,佐哈的多元系统论的提出,对于译者的重生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致力于对翻译文学与整个文学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引起人们对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新关注,解释了一些以往的翻译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被译介到中国以后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创作情况,并以侦探小说这一特定文学样式在中国的发展证明翻译文学在本国文学多元体系中地位的动态变化与当时的文学创作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深化的过程。指出了侦探小说在翻译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原因,实现了多元系统论在文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多元系统论是由特拉维夫翻译学派的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教授提出的有关翻译的理论体系。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同属该学派的左哈尔.沙维特教授提出"儿童诗学翻译论",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研究。这种对边缘文学翻译的研究体现了多元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将多元系统论在实践中的拓展性运用。  相似文献   

5.
在译论研究中,方法论尤其是系统论常被人们忽视.系统论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对翻译过程中涉及的诸多要素及其相关理论的纷杂性给予更加合理、科学的解释.目前的翻译理论促进了译学研究的发展,但仅侧重反映了翻译学的某一或某几个侧面的特征.因此,在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系统论的兼容并蓄、开放性特征为基点,建立一种多元的翻译理论新体系,有益于促进翻译学的建立和发展.系统论还可以给译论研究者的学术心态与方法论以有益启示:提倡百家争鸣、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翻译理论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异化翻译策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提出的文学多元系统论则为思考和看待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提供了新视角。从文学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对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理论提出的文化因素和历史背景,从而对鲁迅的翻译理论形成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翻译理论在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异化翻译策略一直备受争论。而由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论为研究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提供了新视角。文章从多元系统论这一角度来分析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以便更好地理解鲁迅异化翻译理论提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8.
杨晓茹 《海外英语》2011,(6):222-223
多元系统论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使得翻译研究不再拘泥于文本内的批评或不同文本间的比较,而是将翻译纳入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把历史观,系统观,动态观引入了翻译研究。该文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分析美国诗人斯奈德翻译寒山诗的文化语境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译学建设一直备受关注,翻译学界对如何建构中国译学理论体系及其话语权等问题有多元解答,但学界尚未从事基于西方译学及其理论对我国译学建设影响的研究。鉴于此,笔者借助NUTERM汉英术语数据库中的语料,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译学研究期刊论文中的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及问题,尝试从术语这一理论话语的基础层面来探究西方译学研究对中国当代译学的作用与影响,以期对大变局下进一步思考中国译学建设,尤其是话语体系建构的根本任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杨必的译作<名利场>被誉为"我国文学翻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她的译文不但忠实于原文,而且通晓流畅、自然传神,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也是翻译工作者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本文以<名利场>为例,试将多元系统论这一文化新视角和译本赏析这一翻译批评常用方法相结合,以期为传统翻译批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兴起“文化转向”。文化导向的翻译理论以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发端,并从图里与勒弗菲尔的“翻译规范”和“改写”概念中汲取补充养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多元系统派”理论。梳理该派理论的改良和发展过程,并以其为指导充分研究相关案例,将有助于对该理论的合理性、系统性和应用价值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于1979年首次提出多元系统论,它对于当今翻译研究学派的发展和壮大有着不可忽视的创见启发作用。本文介绍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理论贡献与局限性,以期能更好的服务于翻译研究学派。  相似文献   

13.
源于俄国形式主义的多元系统理论从宏观角度强调文化层面对翻译的制约作用,以"适应选择学说"为理论基础的生态翻译学凸显译者中心地位、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二者从不同角度阐述翻译,但都无法单独解释整个翻译过程。该文以林语堂英译本《琵琶行》为例,探索两大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埃文·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多元系统论,用于解释文学翻译的各种情况。由于晚清小说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高潮之一,因此可以用多元系统论来分析.本文重点分析了林纾、严复翻译策略的文化成因,以期发现背后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多元系统理论是诸多翻译研究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和视野。然而该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它关注的只是目的语文化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并未强调译者的主观意识、心理选择、文化态度等因素,即忽略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翻译研究中的一大欠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翻译的多元系统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背景,该理论创始人埃文-佐哈尔的理论观点、理论贡献及该理论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多元系统理论为翻译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邓林 《中学生英语》2023,(2):90-102
《道德经》多译本的存在使其核心术语翻译诠释具有多样性。本研究以理雅各和安乐哲的《道德经》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概念框架探析“道”的翻译诠释差异本质。研究发现,理雅各和安乐哲对“道”的“刺激意义”的感知水平相似,造成其翻译诠释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两者不同的“分析假设”或“移情”方式,而这又进一步反映着两位译者的跨文化翻译价值观差异。研究认为,公允地探析翻译诠释差异本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弥合差异,并为“和而不同”的中国经典文化外译观建构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丽 《考试周刊》2010,(47):236-237
译事,横古亘今,影响甚远,上与君国,下与民众,外与世界,内与灵魂。从曾盛极一时的佛经翻译,到甲午战争前后,乃至今日,翻译无疑都在诠释着译事与国与民的功用。本文从多元系统论视角下透析五四以前译事的功用与缘由。  相似文献   

19.
马君武先生的作品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其译作文学创造力极强,异化程度极高。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指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标准和策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马君武经常出现改译的情况便是受多因素影响所致。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审视马君武的诗歌翻译,可以清晰地认识马君武改译的原因,并探寻其采用的翻译策略及其翻译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翻译研究中对文化学派翻译研究和翻译本体研究的一些偏颇认识,在对译学研究的多元性和层次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学派翻译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目的进行探讨,廓清了其在翻译学研究体系中的位置。另外,对否定文化学派研究而提倡翻译研究本体回归的观点之偏颇性进行分析,并介绍了翻译本体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新发展,指出翻译本体研究同样在走多元发展的道路,文化途径的翻译研究与本体研究在翻译研究系统下互相关联,并倡导以多元兼容的系统论学术思维对待不同层次的翻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