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作”与“习作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习作”是习作者独立的个性化行为;“习作教学”则是师生为完成习作任务而共同参与的群体性行为。“习作教学”这个概念的重点在“教学”,“习作”存此是教学的对象,即习作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作。实施新课程以来,还有不少教师把“习作”与“习作教学”混为一谈,没有把“习作教学”纳入课堂,  相似文献   

2.
沈春艳 《教学随笔》2016,(9):126-126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成了最让语文老师难以把握的一个项目,也是最值得深思的一个项目。然而,习作教学的难点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本文笔者主要围绕习作的速度,即训练习作的“快”,和习作的情感倾向,即习作的“乐”,来展开具体的操作,并总结经验,对习作教学的突破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习作教学如何提质增效成为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得法的教学指导,能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习作技巧、提升习作能力、构建习作思维。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就是策略之一。这需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不同的读者,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注重的是如何围绕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文结构、使用说明方法,而忽略了说明文的写作是为了让读者读明白实用价值。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构建说明文习作逻辑,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说明文习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写”?“人为什么要写”? 在习作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已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吴勇 《江苏教育》2007,(8):14-16
笔者以为,小学生的习作教学,关键要扣住一个“化”字,就是将习作教学“融化”在儿童生态之中,即儿童的生存、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命之中。这些应当成为小学生习作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6.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7.
贾丽 《教师》2024,(4):27-29
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探讨“真实情境”的应用策略,目的是构建以生为本的语文习作课堂,为学生的语文习作活动搭建新平台、开辟新路径。基于以上目的,文章将简要概述“真实情境”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关联现实生活、代入真实角色等方面,探究“真实情境”在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习作灵感与真实体验,并逐步提升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习作评价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评价往往只见“文”而不见“人”,教师眼中多的是如何找出一些缺点来给习作减分,却少有找到优点给加分的.许多学生对教师给予的评价也只是瞄上一眼,便将作文本塞进抽屉,造成了教师评价的“劳而少益”甚至“徒劳无益”.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作文教学一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教师批改下功夫很大,学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气.应该改变改变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运用一些心理效应进行习作评价,便能使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改革、学生习作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应提高重视。基于此,文章立足于“生活教育”理念在习作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学生的素材库、注重科学指导,强化学生的创作能力、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注重生活化作文的讲评和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注重积累经验,提升习作教学质量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能给小学语文教师一些参考,将其应用到习作教学中,切实完成“减负增效”的习作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吴淑桦 《江西教育》2024,(19):25-27
在“大单元”的视域下,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教材为中心,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规划学生的习作学习;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积累与分享;应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习作“记一次游戏”为例,对如何在“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的落地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对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习作教学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儿童哲学理念下“多向度”习作教学,在立足儿童视角,遵循学生写作心理规律的同时,充分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多角色写、多角度练、多方位评、多形式展”,为学生搭建能够遵循的学习支架,促使学生有个性、有创意、有目的地进行书面表达,开创轻负高效的习作指导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尽管“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说”,也可以是“写”,但习作的关键是“写”,是纸上练兵。可在如今的习作教学中,重说轻写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每逢作文,老师总是先引导学生把要写的内容热热闹闹地议论一通,然后再让学生用文字把所说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3.
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是一种原生态的色调,还体现在思想意识层面上的一种人文精神的向往。本文提出的习作教学“绿色取向”,相对于传统的习作教学,旨在遵循习作规律,回归习作教学的本位,构建一种全新的习作理念,让学生在自然、自主、自省的心境下,感受生活,深化体验,激活思维,多维切人,真情表达,把习作过程情感化、理性化,让学生的习作过程焕发生命的活力和“绿色”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当下的习作教学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以文本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教学,一足以儿童的即时性生活为中心随机地进行教学。一直以来,它们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鄙夷:教材习作以编排的科学化、训练的序列化,自诩为“大作文”,是习作教学的“正宗”;而体现儿童生活的即时性习作,由于自身的不确定性、随机性,被贬为“小作文”或“小练笔”,成为教材习作的附属或点缀,可是这些“即时性习作”以开放性、动感性、丰富性,适应着儿童内在的需要,显现出与教材习作旗鼓相当的态势。这两种倾向,正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如何走向融合,习作教学方式如何与儿童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15.
汪庭银 《文教资料》2010,(26):84-85
花样的年华.迥异的个性.为何学生的习作总是落入“雷同”、“空洞”的俗套?是什么淹没了学生习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觅得生活“百”味?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在探索彰显学生“个性”生命力的习作历程中,应从“生活、真实、想象、情感、开放”五个方面加以训练、培养。习作.要敢为“先”、善为“新”;既可写,又可画.  相似文献   

16.
洪军 《湖北教育》2006,(9):39-40
通过与孩子们交谈,我了解到,学生们面对习作普遍感到两大难题: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有话写不出。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激励他们展现自我、传递信息、交流情感、驰骋想象、憧憬未来呢?  相似文献   

17.
习作是一种练习,是一种训练,是为正式创作提供准备或前提条件的作品。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爱上习作,让习作充满爱,关键是引导渗透。教育是一种情怀,习作,一个情字了得!  相似文献   

18.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训练,以此来深化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在大单元的教学视野下,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十分重要。习作教学要立足于整体,帮助学生建构起系统、完整性的知识框架,将多种知识内容融入于写作实践,充分彰显立足于大单元视角的写作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感悟与体会,借此促进他们的发展。文章基于此点,对“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视野下的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强调“兴趣”和“需要”,习作应该成为学生累积之后的喷薄而出,是一种表达上的需要;作为“准高段”的四年级学生,还需要必要的习作知识为“习作力”的持续成长提供能量。本节课力图从学生需要出发,以活动体验为经,以提升表达为纬,将“实践、体验、表达、评改”四者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习作情境与氛围之中发展语言、丰富情感且习得一些实用的表达技法。  相似文献   

20.
姚琼兰 《学苑教育》2023,(19):89-91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阅读+思考+表达”的综合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读思达”教学法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统编教材语文习作教学实例,对“读思达”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