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文献法、田野考察法、访谈法等,并利用历史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华体育文化在近、现代台湾传承进行研究。结果认为:中华体育文化在台湾近、现代历经日据时期、台湾光复时期、国民党早期执政期、民进党执政期和国民党重新执政期。社会的后续发展等方面不甚相同,呈现出相异的特殊意识形态。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不能改变中华体育文化与台湾民俗体育是一体和多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法、田野考察、访谈法等,并用历史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华体育文化在近、现代台湾的传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体育文化在台湾近、现代历经日据时期、台湾光复时期、国民党早期执政期、民进党执政期和国民党重新执政期。虽社会的后续发展等方面不甚相同,而呈现出相异的特殊意识形态。但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不能改变中华体育文化与台湾民俗体育是一体和多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欧洲中世纪体育文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古罗马帝国的衰落、基督教的传播、日耳曼人的入侵等因素导致早期中世纪体育活动陷入低落时期,随着基督教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的交融,近代欧洲国家、城镇、商贸的兴起,以及军事、娱乐需要的增长,形成了以骑士体育为主导,以市民、农民和教士等体育为重要构成部分的中世纪体育文化.结论认为:欧洲中世纪体育文化并非完全处于在愚昧的教士主宰之下的"黑暗时代",而是散发着特殊的光明与活力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伪满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多种文化源头进行分析与探讨.结论是:伪满既深受日本传统道德的影响,被迫履行日本的道德规范;又经历了近代化的历史巨变,承受着西方现代技术的洗礼;同时,东北地区所传承的黑土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着不自觉的磨合与交融.这些错综复杂的文化源头,最终促成了伪满体育的产生,并使其经历了由"崇人"到"崇神"的道德重构、由"时髦文化"到"战争工具"的技术重构,以及由"全盘日化"到"部分黑土"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5.
阵头在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项传统体育,民俗阵头受到现代西方体育冲击;台湾民俗体育发展应坚持人的主体地位,注意挖掘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有效利用现代传媒,注重自身的变革与创新。台湾民俗体育的成功转型提示:创新是民俗传统体育发展进步的动力;民俗传统体育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民间传承人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民俗传统体育更应注重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以适应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方法,对汉代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基础、体育项目及其功能、传播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研究发现:人们对汉代体育文化的认识多停留于这是"我家的"层面,未能充分发掘它的健身属性、竞技属性,没有对汉代体育文化进行多层面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自定义的“人本”和“人本体育”概念出发,对1897-1927之间的中国进行重点考察,发现在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人本体育思想萌苏的种种迹象,继而分析萌苏的激发因素、在理论交集中的各种偏向、在实践过程中的利钝成败,从而得出结论:人本体育思想研究不应“言必西方”;人本体育思想的成功实践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人本体育的最大缺失在于很少关注人本体育的主观-“自本”和心理需要方面,这种失衡必将导致人们在实践中“被人本”、“被体育”。  相似文献   

8.
台湾民俗体育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民俗体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并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但近几十年来,台湾民俗体育因台湾社会结构急速的变迁、生活繁忙、人力缺失及人力资源费用昂贵,民众无充足精力再去参加民俗体育活动,台湾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出现瓶颈。台湾民俗体育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岸人民有着极其相似的身体运动文化习惯,缘于这种渊源,应大力促进两岸体育交流,尤其是民俗体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来激发两岸同胞的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研究20世纪初我国体育由军队到学校再到大众的发展路线,认为其对复兴包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有一定的启示.学校体育是体育大众化的基地,应"三育并重"推动学校体育蓬勃兴起,并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爱国主义情感是国人接受体育的内在动力;体育社团推进体育大众化的作用不可忽视;书刊报纸等传媒是体育大众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民国时期1927-1937年上海民众运动发展状况。研究结论:1927-1937年是近代上海民众体育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上海的民众体育逐渐具有了制度化的特征:通过民众体育机构设置、分工及颁布的法规;民众场馆规划与建设;民众体育比赛与运动会的开展;民众体育发展中的体育社团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充分展示当时民众体育发展特点与状况。上海民众体育发展的模式和措施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中学教师双休日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活动内容以健行或慢跑、羽毛球等休闲项目为首要的选择;活动的时段多选择在双休日的早晨和下午;活动的组织形式大部分为家庭、朋友;工作负担重,生活压力大,运动场地不足,组织形式单一是影响教师参加双休日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体系的制度文化研究视角出发,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制度与阳光体育的实施制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节日、宗教祭祀、教育的传承机制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阳光体育机制的实施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从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竞赛等方面实现阳光体育机制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相衔接,旨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阳光体育实施提供裨益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结合体育赞助开发地区性学校体育赛事资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健  张国林 《体育学刊》2003,10(5):39-41
当前,职业体育的商业赞助经营活动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并使得体育活动与体育赞助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体育商业赞助市场的发展开创了十分宽阔的前景,同时为学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对职业体育赞助的营销手段与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证明,对学校体育赛事资源与体育赞助的互动开发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社会体育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对武汉市城镇居民体育人口进行抽样抽查研究,并对城镇体育人口、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社会体育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众体育活动场地不足,宣传不够,缺乏有组织、有指导的体育活动。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视体育发展的动因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研究我国电视体育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我国电视体育发展历程的分析,得出我国电视体育取得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我国体育健儿参与国际赛事并有卓越表现、体育的产业化、电视媒体的产业化与集团化。还从体育频道的设置、体育节目的制作、播出和收视几方面概括了我国电视体育的现状,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联互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社区体育尚有很大的展开余地,学校体育改革存在很多问题。社区体育在体育认知、体育方法、体育场所、体育人口测试等方面需要来自学校体育的助力。学校体育需要在社区体育的镜面中对自身功能、技术学练、场所利用、赛事管理等方面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7.
也论体育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一个生产部门,属第三产业,也会生产出体育产品。目前,理论界对体育产品概念的认识,分歧显著,见诸书报杂志上的观点很多。为了明确什么是体育产品,划清体育产品与非体育产品的界限,需对体育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的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体育思想对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影响的研究,认为体育思想的发展变化影响着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经历的基本融合、断裂、协调等与体育思想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休闲运动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彭文革 《体育学刊》2001,8(5):121-122,125
对休闲与休闲运动的定义作了阐述;从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休闲运动的功能两方面,分析了休闲运动与体育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深入体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校休闲运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庆山  许延威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281-283,286
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成就和成功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有利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为明确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