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恬 《航空档案》2003,(5):78-79
2003年2月1日,噩耗突然传遍全球: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当日完成太空任务返回地球时,在大气层突然坠毁,机上7名人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损失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在这之前,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1986年升空时爆炸,所有宇航员死亡。“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也是人类第一架成功飞入太空的航天飞机,美国总统布什极为悲痛,下令全国哀悼。  相似文献   

2.
目击     
8月9日,"发现"号航天飞机结束了14天的重返太空之旅,于美国东部时间8时12分(北京时间20时12分)成功地降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相似文献   

3.
希望刘洋在执行太空任务之余,也尽可能享受这难得的"太空时间",并尽可能与所有中国人分享这一特殊时刻2010年4月5日,日本女宇航员山崎直子乘坐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了为期15天的太空任务。返回地球后,她成了日本万众瞩目的明星。此时,山崎直子正值40岁,大可继续挑战太空之旅。然而,她却在1年后,以怀孕为由离开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回家做起了家庭主妇。6月19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  相似文献   

4.
继里根时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后,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再度爆炸解体。至此,美国所拥有的五架航天飞机已失其二。事故原因还要等几个月才能最后真正查清,但人们对现役航天飞机的安全性早已产生了怀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是震惊世界的大事。美国新闻界人士在报道这一事件的过程中,表现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很高的工作效率,显示出他们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的确有较丰富的经验。报道“挑战者”号的飞行,对美国新闻界来说,几乎是例行公事,因为这已经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二十五次飞行。他们普遍认为,这次航天飞行比较有新闻价值的只是一名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将作为第一个平民升上太空,并将在太空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课。所以美国两大新闻通讯社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均未投入较大的力量。美联社派了一位从1969年以来就报道航天新闻的记者霍德华·本尼迪克和该社驻康柯德城(女教师麦考利  相似文献   

6.
日本一个40岁的女心脏血管外科医生向井千秋,被选为1994年7月乘坐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奔向太空的幸运者,这是日本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性,受到全国舆论的重视。前不久,日本男性毛利卫搭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从事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7.
“哥伦比亚号”失事两年半之后,五剩其三的美国航天飞机重新发射,其象征意义更大过了它实际要执行的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8.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继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以来美国宇航局经历的一次最严重的事件。 事件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极大震惊,各国政要纷纷表示哀悼。同时,也都表达了这样一个心愿,航天事业的探索不会停止。美国总统布什说,“哥伦比亚”号的失事“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可怕的消息和巨大的伤悲”。但  相似文献   

9.
从航天飞机的报道说起美国科学记者同科学界和社会各界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消息灵通,活动能量大。今年4月中旬围绕“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一次发射和返回的“报道竞争”,很能说明问题。由于早在几年前报刊、电视和广播已经对航天飞机的性能、作用以及宇航员的训练作了介绍,所以这次“哥伦比亚”号的首次发射与返回地面,自然就成了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注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天上掉下来已经过去两年半的时间了,如今美国宇航局又正式宣布要在今年7月13日再次“重返飞行”;接着又发布因发现存在故障,发射日期又改为7月26日。“发现”号能预期升空吗?世界舆论、各国公众都在密切地注视着。新华社驻美国洛杉矶分社记陈勇接到总社编辑部命令;说要加强一下已在现场采访的同事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失败》新闻,记者采用了一个长镜头:从航天飞机的发射升空,到瞬间爆炸为一团火球,用的是一个不间断的画面。人类为探寻未知世界的不懈努力和  相似文献   

12.
尽管《科学》杂志报道称,丁肇中领导的太空磁谱仪可能错失搭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机会,但一位深度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说“一切还是问号”  相似文献   

13.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40):16-16
“你明明叫张三,为什么一跟外国人介绍自己,就要倒过来说是‘三·张’呢?”法国教育部汉语督学白乐桑认为,中国人向世界推广汉语不要盲目适应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亿万富翁为最初的冒险掏钱,月球旅行不可能平民化。最初的付费者为技术和设计掏钱,使其成本不断下降,最终普通人也能体验太空之旅。”曾将两位富豪旅客送上太空的美国太空保险公司CEO埃里克·安德森说。  相似文献   

14.
5月26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工程人员再次把“发现”号航天飞机从发射架运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装配大楼。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月28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上午11点39分许(北京时间为29日零点39分许),“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不久突然爆炸。美国和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媒介立即行动起来,争先恐后  相似文献   

16.
在其计划实施的25年时间里,航天飞机主要做了两件大事,建造国际空间站和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这张美国宇航局公布的电视截图照片显示6月11日,宇航员们在太空行走前做准备。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两名宇航员11日成功完成了太空行走,他们的任  相似文献   

18.
第十次升空     
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顺利着陆,结束了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这是中国神舟飞船的第十次升空,距离航天员杨利伟首飞太空正好十年。"十"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神舟十号自然被赋予了"十全十美"的美好期待,此次  相似文献   

19.
王丽丽在2012年第3期《对外传播》刊文说,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中国网民依依不舍: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山东大学科学家帮助其解决带电磁铁在太空中运行的温度控制问题:英国威廉王子举行婚礼.苏州特产澄泥石刻成为王子大婚礼物……这些看似碎片化的信息.经过记者编辑的精心处理,成为可读性很强的对外报道素材。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记者秋山丰宽,于1990年12月2日搭乘苏联“联盟 TM—1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环球飞行8昼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邀游太空并进行太空实况报道的新闻记者。秋山“太空之梦”的实现,标志蓄新闻报道由全球范围步入太空。日本记者的这次太空之行,是东京电视台为庆祝该台开播40周年,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而不惜重金,特意安排的。世界上不少报纸不仅在头版作了报道,还在内页刊登了有关方面的详尽介绍。12月4日,飞船与“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实现了对接。随后,秋山就投入了《新闻记者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节目的电视实况广播。“和平”号在距地球约400公里的轨道上,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