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古歌》中的"枫木歌"是首特殊的长诗,包括六个部分,占"古歌"差不多一半的内容。枫树已融入了苗族社会生活当中,成为了一种集体意象,有着很深的文化内蕴:枫树意象起初是与枫树本身的特点有关;自然崇拜深化了苗族对枫树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枫树崇拜注入了新的内容;故土回忆给枫树崇拜蒙上了一层悲凉意蕴;苗族风俗使枫树意象扎根于苗族社会中,烙上了深刻的民族印痕。  相似文献   

2.
服饰图案是黔东南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黔东南苗族文化深受巫文化的影响,苗家人崇拜自然,信奉互渗率,借服饰图案再现并获得奇特的神力。这引导黔东南苗族构建了自己的生态伦理观,并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实现了诗意的栖居,这种观念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枫树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经典意象,这一意象经常和诗人的悲苦情绪联系在一起,如羁旅、相思、离别等等。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发现,所有这些情感都与回归相连,都源于苗族的口传神话传说——《苗族古歌》。《苗族古歌》所确立的枫树意象影响了苗文化,影响了楚文化,影响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从苗族服饰中的盘瓠形象结合历史文献以及苗族传说来探寻苗族的盘瓠崇拜意识,可以揭示出苗族盘瓠崇拜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小说与苗族盘瓠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在湘西苗乡长大,且自身有着苗族血统,他的小说创作深受苗族盘瓠崇拜的影响。作为盘瓠崇拜实体的狗是沈从文描写得最多最鲜活的动物,他笔下的狗或是男女性爱的隐喻,借其雄强的生命力来对抗现代都市男性的“阉寺性”,或是湘西苗族文化的守护神,抵御外来文化对苗族文化的冲击。盘瓠崇拜赋予了沈从文小说以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汉文化的影响也是沈从文不可回避的,其对苗族盘瓠崇拜的叙写不同程度地涂抹了一层汉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实地调查上,结合古史、民族志和道教、梅山教、师公经书等有关资料,谈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古梅山峒区域地界与梅山地名由来;“蚩尤屋场”地名的调查取证:牛角与牛王崇拜;“枫树崇拜”的文化内涵。综上所述,得出两点原则性的结论:北宋开梅山时的梅山苗族、瑶族居民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嫡裔;古梅山峒区域是上古蚩尤部族的世居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位于贵州东南部,苗族人口占全州人口41%以上。这里的苗族银饰种类多,工艺高超,制作精细,造型高雅华丽,成品优美,主题鲜明。全州各地银饰各异。主题以苗族崇拜图腾的形象为主,如枫树、蝴蝶、牛马、龙凤、江河、花鸟等。苗族银饰有鲜明的生产生活区域性,并与各自服饰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凯里、台江县市以翁项、地午、凯棠、革一、台盘为代表的银饰;  相似文献   

8.
苗族地区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它浓缩着苗族的文化精髓,折射着苗族的整个历史,蕴含有丰富的苗族民俗数学文化资源,主要是苗族记数、度量衡、图腾崇拜,思维决策的数学模型,它与中国古代典籍《周易》的数学有暗合之处.不管是苗族习俗中的阴阳观念或八卦崇拜,还是《周易》中的阴阳学理论,都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思想,蕴涵有计算概率的思维决策,是指导人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要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苗族文化中有一种英雄崇拜的精神,它体现在苗族的口头文学、节日、服饰等方面,并表现出苗族以英雄为美、以抗争为美、以悲壮为美的美学特征,这种审美精神是其应对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苗族牛崇拜习俗的起源、表现形式进行了简介,同时分析了牛崇拜的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1.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物。铜鼓纹饰体现了南方民族原始的太阳崇拜观念、云雷崇拜观念、河神崇拜观念、蛙神崇拜观念,这些原始崇拜观念以人类生殖崇拜文化和农业丰殖崇拜文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苗族牛崇拜习俗的起源、表现形式进行了简介,同时分析了牛崇拜的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3.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古老的苗族有着悠久的龙文化,苗人对龙的崇拜源自祖先崇拜。龙的身影常常出现在苗族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里,是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龙带给苗人源自祖先的护佑,苗人在龙的身上寄予幸福生活的希望。苗族龙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丰富了整个中国龙的内涵,增强了中国龙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苗族酒歌是苗族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体现了苗族在情感表达、观念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上的艺术价值。研究发现,苗族人的婚礼酒歌集中表达了他们在亲情、爱情和友情上的情感,体现了其在家庭与婚恋上的价值观念,融入了其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苗族酒歌所具备的艺术价值丰富,在维护和营造其民族文化环境和民族特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蝴蝶纹作为湘西苗族童帽中的纹饰常与苗族创世神话中的女性始祖"蝴蝶妈妈"联系在一起,包含了丰富的女性文化色彩。但从苗族文化历史有关的资料中推测,蝴蝶纹中的女性色彩或许只是其文化内涵中的一个层面,它更有可能随着历史的后延逐步被父系氏族时期的苗族蚩尤文化所覆盖,演变成一种对祖先蚩尤崇拜的符号,因而其男性意味会逐渐显现,而"蝴蝶妈妈"随着蝴蝶纹的流传或许已成为一种称呼上的沿用,就此观点以湘西苗族文化为基础对童帽上的蝴蝶纹展开性别归属上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鼓藏节是苗族众多节日中规模最为宏大,气氛最为隆重,历史最为长久,参与人数最为众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一个节日,尤其以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的鼓藏节最具代表性。鼓藏节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农耕生活文化和对祖宗天地崇拜的思想,其内涵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苗族嘎闹支系的苗名蕴含着对自然周期性演变下农事活动的变换、自然信仰崇拜以及社会理想的深刻洞见。命名作为生命自身的符号,其形成类型与成因要关注到其深层的社会文化上。嘎闹支系广泛且重复地使用与农事劳作、自然崇拜、社会理想相关的词语作为苗名是基于其传统社会文化的自我记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据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从旱作到稻作的转换。由于战争及迁徙,打乱了苗族稻作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继而在西南山区创造、再生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农耕梯田文化。苗族鼓社及原始祭祀,紧扣节日和农时节令,围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稻作农耕活动融为一体,并整合、传承了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及生殖崇拜等文化因子,使稻作文化与祭仪构成了一种互动共生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9.
据苗族史诗记载,苗族先民最初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从旱作到稻作的转换。由于战争及迁徙,打乱 了苗族稻作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继而在西南山区创造、再生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农耕梯田文化。苗族鼓社及原始祭祀,紧扣节日和农时节令,围绕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稻作农耕活动融为一体,并整合、传承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及生殖崇拜等文化因子,使稻作文化与祭仪构成了一种互动共生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居住生活在昆明郊县区的苗族居民的教育观念,总结其教育观念的主要成因,结合当地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和相关理论对城市周边的苗族聚居区居民的教育观念进行合理的阐释,探讨改善当地居民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