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来,我一直在尝试让习作成为游戏,释放儿童的天性,让他们想说乐写,并创造机会,让他们有"发表"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习作课上,"一滴墨水"也能带来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快乐。我是怎么"游戏"这滴墨水的呢?一、激发兴趣,"吹"出一个神奇的世界课始,我先让孩子们将一滴墨水滴在一张纸上,告诉他  相似文献   

2.
设计说明:长期以来.我一直努力尝试在习作指导中融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将写人、写景、状物、抒情等不同的习作训练结合其中,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写,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本课的设计.就整合了数学学科中“认识方向“这一知识。巧妙结合了心理学原理,利用孩子们的“思维惯性”.引导他们进入游戏情境.主动投入“过桥方法”的设计之中,之后再指导他们对现实生活进行迁移联想。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堂上写的行为成为孩子们的需要.使游戏、生活、习作三者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感受习作的乐趣,我认为教师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习作引导,相信学生一定会在习作中体会到“乐”,并且会“乐”于动笔。一、记录有趣的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正当的行为,让游戏渗透到作文训练中,玩中学写,写中再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比如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对每组游戏都宣布好游戏规则和程序要求,并要他们记住他们各自的表现和当时的心理。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记下游戏的全过程,甚至想法体会,在作文中谈谈自己发现的诀窍,只要写得完整、有…  相似文献   

4.
适合年级五年级教学理念“文章合为时而著。”将“西南干旱”这一2010年中国的重要事件引入小学习作课堂,将习作与时事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关注时事,而且使习作充满生活气息。本案例带领学生先通过游戏感受水的平常,再通过视频认识水的珍贵,震撼的画面直击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5.
每逢周五的两节习作课,我总想借机“掺点假”,有时想赶赶进度,有时想补补作业,可是平日听话的孩子们一反常态,霸道得把我所有的预设全盘否定。不少人认为习作是份苦差事,怎么他们就乐此不彼呢?据了解,才知真正吸引他们的是习作课能饱食“分享”大餐——它从不同形式,不同层面,展示它无穷的魅力,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它使课堂成为充满诗意和快乐的地方。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只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保持他们习作的热情。而“分享”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的多种多样,让他们在习作前体验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意境。一、从分享内容入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作文教学观摩与研讨会,专家杨献荣老师的“一滴墨水”、徐善俊老师的“古诗文改写”、朱煜老师的“有趣的玩具”等,几节观摩课让我很受启发。这些名家的作文课之所以上的那么精彩,除了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领会了新课改精神,并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总结出一条有效的作文教改之路——动手实践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实践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必说”的愉悦。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让学生眼中有材料,心中有感悟时才能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文章;只有围绕现成材料指导写作方法,才能有扎实的课堂作文教学过程,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才能克服老师们课堂作假,做秀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长期以来,我一直努力尝试在习作指导中融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写,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修订本)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习作2”是要求学生写一次比赛活动的作文。课本通过一篇《决赛》的例文与“写作指导”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指导。针对本次习作,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安排:一、谈话激趣,导入习作你们一定观看过或是参加过各种比赛吧?你对哪些…  相似文献   

8.
海燕 《云南教育》2001,(14):27-2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与热情。注意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对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完成习作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从写一句话开始   在教完拼音后,我安排了一节习作练习课,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刚开始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写“一句话”还有些迟疑,在我的不断启发鼓励下,孩子们用已学的汉语拼音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我让他们互相传看,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激动地读着自己写的话。我又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  相似文献   

9.
趣味习作就是使兴趣成为孩子习作的内驱力,让孩子在习作的全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原先的“要我写”为“我要写”。因此,在设计时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出发,设计适合他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习作练习。使孩子们体验到:习作前收集、整理材料之趣;动笔时运筹帷幄、挥洒自如之趣;成文后体验成功之趣。一、“蒙太奇”法“蒙太奇”是电影中最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我们试着把“蒙太奇”运用到习作设计上,让孩子从中感受加工、组合语言文字的乐趣。1.词语“蒙太奇”。给孩子提供一些零散词语,要求孩…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吹画     
一个双休日的下午,我写完作业,闲着没事,就打开字帖练起字来。哎呀,不好!一大滴墨水落到纸上。顿时,雪白的宣纸变成了花脸。我气极了,恼怒地朝那滴墨水用力吹去。没想到,奇迹发生了,那滴墨水被我一吹,变成了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我看着自己的杰作,懊恼之情一扫而光。我又吹了几下,只见那条“巨龙”随着我的“仙气”迅速变化,一会儿变成了一朵绽开的菊花,一会儿变成了一棵苍劲的松树。我兴致大发,故意在纸上再滴几滴墨水,再吹。一幅幅画吹出来了:有的像弯弯曲曲的小河,有的像婀娜多姿的柳树,有的像挺拔刚劲的松树……看着这一幅幅形态各…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习作情境、制造习作话题,并巧用“扶放进阶”的习作训练模式,从“扶”到“半扶”,再到“放”,循序渐进、阶梯递进,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方法引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活动体验和独立实践的机会,获得写作成功的愉悦感,还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上午第一节,一年级老师讲的一节数学课一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找规律”。教学即将结束时,老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按给定的规律进行排队的游戏。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兴致极高。下课铃响了很久,他们还沉浸在游戏之中,不想离去。为了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教学,老师只好把孩子们“轰”出教室。看着孩子们悻悻的样子,我们想:何不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玩”个痛快,  相似文献   

13.
马延灯 《贵州教育》2009,(14):17-17,19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写话课。我为了让孩子们真切地体会“游戏”的乐趣,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便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他们到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相似文献   

14.
我以前上体育课,总是这样三个环节:开始部分,小朋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上进行队列练习。接下去就是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学做动作,大部分幼儿站在旁边等着,个别调皮的幼儿就“自管自”了。最后总是分两组游戏,小朋友是看人家做游戏多,自己做游戏机会少。所以,每当听到是上体育课时,小朋友会皱起眉头,有的还会说:“又是体育课!”这个学期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情,以体育游戏形式为主上体育课。如上“挥臂投准”课,一开始让  相似文献   

15.
韩艳红 《福建教育》2005,(7A):24-25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关爱”为主题组织教材。生活中不缺少爱,但让孩子们谈生活中的爱时,他们却无话可说,对爱非常淡漠。于是以教材为触发点,我决定进行一次有关“爱”的习作指导课,引导孩子们感受生活中的爱,热情地抒写爱,让学生不仅能在习作中提高表达能力,也对“爱”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猜猜他是谁”,这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一次习作练习。教材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自然地进入习作练习。上课一开始,我用游戏引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学习。本节习作课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依据学情,我在学生学过的基础上作了一个提升:不再猜班里的同学,而要试着猜一猜其他人物,如课本中的人物、课外书中的人物、通过电视或新闻认识的公众人物,所以我将“猜猜他是谁”变为“再猜他是谁”,借助预学单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持续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开心果     
“你的爸爸、妈妈知道 开家长会的消息吗?” “知道了。但是我不想 让他们来,我想让我奶奶来,她耳朵不好,听不清。”她听不清 恤的爸爸、妈妈知道 开家长会的消息吗?’’ “知道了。但是我不想 让他们来,我想让我奶奶彩衅朵不州听尔清。”-一做动物园游戏 “我们来做动物园游戏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确,学生习作的内容只有从生活中来,学生有亲身体验,才能“情动辞发”。游戏正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踢毽子、跳皮筋、比手动、拔河、夹珠子、成语接龙……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成为了儿童作文的“源头活水”,为孩子及时形成丰富的内容,他...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快的状态下,富有灵性的语言就会快捷地产生。为了放松学生的身心,提高习作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活化作文训练的过程,作文训练在无形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利用学生的好玩心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巧妙地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习作练习。例如,为了让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我在班里组织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每四人一组,合作写出班内一个学生的特点,然后读给全班同学听,猜一猜“他”是谁。教师适时点拨,为什么猜…  相似文献   

20.
游戏,它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儿童生命的一种状态;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习作教学丰富的资源。习作教学要走向儿童,就应当保持一种“游戏状态”,以其独特的魅力召唤着儿童,以其丰富的活动丰盈着习作,让整个教学过程焕发出勃勃生机。下面,笔者就以自主开发的游戏类习作课程《“神奇宝贝”俱乐部》为例谈些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