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际水法基本原则技术评注及其实施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水法是协调与解决国际河流中流域国家间的国际水利用分歧与矛盾的主要方法 ,经过长期的发展 ,形成了 7个主要基本原则 :公平合理利用、不造成重大危害、一般合作义务、互通信息与资料、维持与保护水资源及其生态系统、自由通航和补偿原则。文中通过对以上基本原则的技术性、科学性的评注 ,为我国在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 ,如何履行或实施其原则提出相关战略对策 :加强国内国际河流水资源本底的调查研究 ,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加强与流域国、国际组织与国际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我国境内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率 ;引进技术与资金 ,保护流域生态系统等  相似文献   

2.
广东北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北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北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做好水资源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尼罗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流域管理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文俊  杨建基  黄河清 《资源科学》2011,33(10):1830-1838
尼罗河是非洲跨越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流域涉及10个国家。尼罗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压力很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区政治局势的逐渐缓和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上、下游国家在尼罗河水资源利用上的竞争和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在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援助下,尼罗河流域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流域管理合作的步伐,成立了尼罗河流域合作倡议组织,开展了流域对话及有关联合行动,并协商签署尼罗河流域合作框架协定。本文对尼罗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历史水分配、当前开发利用与利益冲突、流域管理合作的倡导及发展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讨论总结了有关经验和结论:①地区政治环境的改善对推动流域管理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②共同利益的增多为流域管理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内部驱动力;③建立流域管理合作制度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④第三方在流域管理合作发展中发挥重要影响及促进作用;⑤流域管理合作面临的挑战和难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些经验和结论对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尹继武 《百科知识》2012,(22):35-37
正时值初冬,放眼望去,太平洋上却不太平。东亚领土争端问题在近些年有越来越激化的态势。那么,一般来说,领土争端当事国的基本动力和目标是什么呢?纵览全球,存在哪些领土争端解决模式?它们各自优劣是什么?领土争端问题中的一些常见的思维特性有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西亚两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引起国际纠纷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组成了西亚著名的两河流域,跨越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3个主要沿岸国,其下游地区具有数千年的灌溉历史,是古代西亚文明的发祥地。近几十年来,由于上游地区大规模水资源开发(特别是土耳其实施规模庞大的安纳托利亚东南项目)导致了上、下游国家间的矛盾与纠纷。两河流域与中东其它国际河流一样,都处于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及水电开发利用纠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全面回顾两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引起国际纠纷的深层原因,总结了5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包括:沿岸国对跨界河流开发利用的权利与义务、跨界河流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大坝建设对下游国的影响、第三方作用以及区域水政治的影响。这些经验教训不仅对我国,而且对处于缺水地区的国家公平合理开发利用国际河流及开展国际合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如:制订和执行国际河流管理的有关法律文件是重要的制度保障手段;大坝建设及运行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断流或剧烈的流量变化;综合考虑沿岸国家的利益和关切,加强国际河流流域合作是全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国际水法的发展对国际河流流域综合协调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水法是处理国际水争端的常规方法。本文通过对影响国际水法发展的有关国际法、国际河流流域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几大因素的分析,对国际水法中逐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几大基本原则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水法对国际河流$国际水法;国际河流流域;综合协调开发  相似文献   

7.
跨界流域水资源利益共享是缓解冲突、促进合作、实现跨界水资源公平合理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分析了跨界流域水资源利益相关者、共享利益类型、公平分配共享利益的方法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利益相关者包括地方、省级、国家和国际组织4个层级,产生的水资源利益有水电、防洪、灌溉、渔业、航海、生态旅游、文化、政治、生物多样性和社会遗产等...  相似文献   

8.
贺涛  杨志峰  崔保山 《资源科学》2006,28(1):128-135
流域生态配水是近年来在生态需水这一热点研究领域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旨在通过向生态系统分配合理的水资源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流域生态需水要求在实践中进行生态配水,而生态配水同时受到水资源总量的控制。本文简要介绍了流域生态配水的最新进展与动态,以及几种主要研究方法:制度配置、内因性配置、优化配置和协调配置。制度配置主要根据非科学技术手段对生态用水进行配置,内因性配置是根据生态系统自身需求进行生态配水,优化配置和协调配置则通过对生态-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优化或者协调进行生态配水。各种配置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共同的缺点在于对生态-社会经济-水资源复杂系统的复杂性考虑不足,研究问题片面,这也成为生态配水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流域生态配水研究的发展趋势,即以整体性思维为出发点,向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形成流域生态配水的完整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继堂  周超  马强  陈美 《中国科技纵横》2014,(6):247-248,251
现代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流域管理。本文在描述流域管理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通过对国外水资源管理成功经验的介绍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发展,探讨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我国水资源质量现状表明,只有从流域管理现状出发,把流域管理作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主要途径,才能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覆盖取水总量控制、用水过程控制和排水必要性需求控制的全过程的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九龙江流域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文俊  曹文志  王飞飞  陈劲松  曹娣 《资源科学》2012,34(10):1905-1912
以虚拟水为基础的水足迹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水资源概念,本文运用该理论对福建省九龙江流域进行了水足迹计算,并应用了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水足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其他研究结论和水资源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水足迹计算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人均水足迹计算值为1440.695m3/(capy)。水资源利用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水自给率为96.26%,进口依赖度仅为3.74%,对内部水资源依赖度较高;内部效益均不大,万吨水足迹人口密度为6.94人/万t,水足迹经济效益23.81元/m3,水足迹土地密度为36.4万m3/km2;水资源净贸易输出量为3.53亿m3,贡献率为3.80%,呈现较高的外向型;水资源匮乏指数为54%,水资源压力指数为57.80%。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足迹计算值显著大于水资源公报数据,人均水足迹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水匮乏度极低,水自给率较高。总体而言,九龙江流域水资源状况较为理想,但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胡文俊  杨建基  黄河清 《资源科学》2010,32(10):1918-1925
印度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压力很高。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流域内的两个主要国家,自分治以来,两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产生了许多纠纷。在世界银行等的协调下,两国进行了近10年的分水谈判,最终于1960年签订了分水条约。虽然目前双方在印度河水系西部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仍然存在一些纠纷,印度河分水合作对印、巴双方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显著。本文在系统梳理和分析印度河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分水条约谈判过程及内容、当前发生的开发纠纷及处理等内容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关经验,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运用公平分配、合理补偿等原则是达成印度河分水条约的关键;世界银行等第三方在促进分水合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制订具体可操作的条约规定是避免或妥善处理实施纠纷的重要保证等。在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强调流域综合管理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下,印度河分水方式难以在其它国际河流中直接应用。但印度河分水合作及纠纷处理的经验,对开展国际河流开发及制订合作条约仍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柯晓锋 《大众科技》2013,(8):182-185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不断扩大,经济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仲裁El益成为解决现代国际商事纠纷最为重要的方式。诚然仲裁有诸多优点,地位日趋重要,但仲裁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诉讼的方式必不可少。因此厘清国际仲裁管辖权与国际诉讼管辖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之际作出合理的选择。文章将浅析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两者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比较得出二者的优点与缺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的深入开展,由于确权发证不明、林地价值回归、林业政策变动和人为因素等引发的林权纠纷纷纷呈现。根据科斯定理,解决林权纠纷的重点在于明晰产权,解决权属问题。因此,要有效预防并解决林权纠纷,就要做好清理遗留的林权纠纷、加强相关法律宣传、规范林权纠纷管理工作、完善林地流转定价机制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等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14.
In fast-paced and knowledge-intensive environments, licensing partnerships can be powerful levers for market expansion.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oriented licenses has nonetheless pointed out the risks of corrosive disputes caused by conflicting interests or misunderstandings among licensing partners. The choice made ex ante on mechanisms for resolving potential disputes is of prime importance in the execution of licensing exchanges. Although the legal literature has widely emphasized the advantages of arbitration towards litigation, public ordering remains the “default” option in managers’ eyes. By adopting a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logic, our study explore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licensing partners may prefer arbitration over public ordering during the contractual-design phase. In accordance with our theoretical arguments, findings show that the occurrence of arbitration provisions increases when the coordination orientation adopted by licensing partners is extensive. In situations where both monitoring and coordination orientations are simultaneously extensive, results reveal a greater propensity to prefer arbitration over public ordering. Our research therefore supports the view that corporate decision-makers tend to favor the conciliatory stance and compromising awards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arbitration, only when exchanges are expected to be highly coordinative. Their preference for arbitration over litigation is magnified when the coordination orientation develops alongside the monitoring orientation.  相似文献   

15.
司法ADR是替代诉讼解决纠纷方式的一种。在当今众多国家的司法改革中,司法ADR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纠纷的日益增多,怎样又快又好地处理争议,弥补损失、恢复社会关系是我国司法改革一项要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我国以实质正义、人本主义为特点的法律文化和以无讼、情理为主导的法律文化为构建我国的司法ADR制度提供了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刑事案件是纠纷的一种特殊形式,并非所有刑事案件均必须采取落实刑罚权的方式解决。协商性司法作为一种可移植的刑事纠纷解决方式,具有保护被害人权益、恢复受损社会秩序的特点,对于我国刑事诉讼一定范围内刑事纠纷的平和解决具有现实意义。刑事和解是协商性司法理念与我国实践结合后本土化的产物,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此进行了立法确认。刑事诉讼的解纷属性考察应以纠纷解决为视角,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制度设计以实现在刑事诉讼中纠纷的平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河流上游国家的开发利用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少英 《资源科学》2011,33(1):106-111
国际河流上游国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开发国际河流过程中会对下游国家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对位于其领土内的国际水资源享有主权是上游国家开发利用权最主要的法理基础,而以"有限领土主权"为核心的国家水权理论则强调上游国家在行使开发利用国际河流的主权时不得损害他国的主权,国际仲裁、判例进一步确认了上游国家开发利用国际水资源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依照国际水法,国际河流上游国家应公平合理地行使开发利用权,而多处于国际河流上游的我国在开发利用国际河流时也应得到启示,做到既满足自身需要,又兼顾他国利益,以实现国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华坚  李政霖  黄德春 《资源科学》2016,38(2):239-247
随着世界水危机日益加剧,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合作开发日显重要。本文将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系统视为一个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复合耗散系统,在对系统环境及行为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划分了该系统的内部子系统结构,指出沟通协调子系统是影响系统运行的最核心部分,水资源载体子系统是系统运行的基础。相关利益主体对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的利益诉求差异、合作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信息共享力度不够、政治争端、管理效率递减等问题都会使得系统熵值增加,阻碍合作开发活动的开展,而良好的政治局势、人财物等方面支持、生态修复及补偿机制、国际涉水制度的完善等则会使系统熵值减少,促进合作的有效开展。在根据熵增和熵减影响因素设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系统熵模型,并对不同总熵值下应采取的措施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跨界河流分水问题关系着河流健康、人水关系,影响着区域协调发展甚至安全稳定。黄河水量分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需要攻克的主要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跨界河流分水的研究较多,但一直没有准确、合理的定论,黄河“八七”分水已经经历了30多年,急需要调整却难以进行。本文基于资料搜集及大量文献分析,总结跨界河流分水思想、原理及规则,提出一套系统的跨界河流分水计算方法,即“基于分水思想—分水原理—分水规则的多方法综合—动态—和谐分水方法”(简称SDH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该理论方法并充分考虑黄河流域实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计算得出黄河分水新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跨界河流分水是一道难题,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复杂关系,需要树立先进的分水思想,包括可承载分水思想、和谐分水思想、公平分水思想、共享用水思想和系统分析思想;②提出的分水方法综合考虑现状分水方案、现状用水和未来用水需求、人口、GDP、流域面积以及总体最优等因素,随可分配水量变化而同比变化,并符合最小需水和用水效率约束,是非常合适的;③黄河“八七”分水方案需要调整,考虑总可分配水量的变化,分别计算确定了假设分配水量370亿和300亿m 3两种情况下的黄河分水新方案(称为“19ZQT”分水方案),并分析论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