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课标对音乐课的总体要求是: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现这一要求,笔者以为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贯穿“乐”、“情”、“创”、“训”的四字教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可见,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觉,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我原本是一名音乐教师,以往关注的常常是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平日更多的是忙于活动和竞赛,后来角色变了,成了京口区教育局教科所一名专职研究人员。作为一名教育科研人员,如何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角色转变,通过参与我区承担的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推进有效教育研究”,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4.
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与活力,但毕竟经验少,阅历浅,学校领导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应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成才立业的条件,要鼓励老教师给青年教师以有益帮助。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有一颗谦卑之心,一份敬业之情,一股向上之力,一个容人之量。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2006,(9):42-42
教师依据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运用语言、实物、道具、表演等手段,精心地创设音乐情境;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参与、自我体验、尽情表现的音乐实践活动,获得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情境·体验”音乐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设境——体验——表现。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美能磨练人性.“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多么重要.<“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境界是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美育存在着不同的境界。在高等学校,美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对美的事物,由“知之”进而“好之”,最终达到“乐之”的境界。 一、初级境界——知美 知美,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审美基本知识。 1学基本理论美学基本理论是对人类审美现象的整体分析和概括,展示了美的世界的全部内容。通过系统学习,能够使学生懂得美的原则和各类审美范畴,懂得美的存在形态以及人类审美活动的过程,懂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  相似文献   

8.
《诗经·周南·汉广》是《诗经·周南》十一篇中的第九篇,其成诗时代大概在周文王时代,写的是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女子,想追求而又很难得到的故事,可以说此诗是华夏恋歌之祖。传《诗》的目的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尤其是汉儒,更是认为此诗是起教化作用的。如《郑笺》"纣时淫风偏于天下,维江汉之域先受文王之教化"。然而今天读此诗,我们分明感到了诗中作者那种内心感情的强烈以及求之不得时所产生的压抑和苦闷,还有对未来的美好祈盼。  相似文献   

9.
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会徽,由“天”、“地”、“人”三部分组成。乍一看,像个中文的“之”字;仔细瞧,又如一个运动的人形。标志采用红、蓝、绿三种颜色,分别寓意太阳、蓝天和大地。“之”字有生生不息和到达目的之意,也表示经历曲折才能获得成功。而“天”、“地”、“人”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莉姬娅》是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之精华,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代表。精心选择的故事主人公和叙述者,用心安排的故事发生时间和地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敬畏之美、毁灭之爱和不灭之意志交织而成的壮美而恐怖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教育是在充分认识教育效果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个热点话题.个性化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存在深远影响.美俄等国通过实施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培养个性思维,使得个性化教育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在于从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着手,使教育具有针对性.这种教育模式着眼现在、放眼未来.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者是统一的,我国应该通过发展研究型教育推进个性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爱的教育就作为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教育形式开始在学校里推行。爱的教育在我国全社会推行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社区的共同努力,因为,教育是全人类共同的活动,它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全人类都应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内在质量上应体现为普通高中教育性质的充分体现与使命的全面落实。在多维度认识视野中,当代普通高中教育是再生产"普通人"的普通教育,是为"未完成人"终身发展奠基的高层次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后移进程中的大众教育,是主动适应受教育者升学与就业需要的预备教育,也是基于准成年人身心特征的多样化选择性教育。当代普通高中教育的上述性质与使命集中指向素质教育。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与文化品位的惟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4.
Globally, neoliberal education policy touts youth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s a solution for staggering youth unemployment, a means to bolster economically depressed regions, and solution to the ill-defined changing marketplace. Many jurisdictions have emphasized a need for K-12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argeted to youth labeled ‘at risk’. The Martin Aboriginal Education Initiative’s Aboriginal Youth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AYEP) has been enacted across Canada. This paper applie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o a corpus of texts, exposing how colonial practices, deficit discourse, and discursive neoliberalism are embedded and perpetuated though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argeted at Aboriginal students via AYEP.  相似文献   

15.
16.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certain contextual factors explain levels of education attainment and participation amongst youths in 30 European countries, whilst also exploring the scope for action of education policy when dealing with these issues. Through simple OLS regressions, we first evaluate the impact of a group of contextual indicators on the percentage of the population aged 20 to 24 having completed at least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education attainment)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ged 18 as a percentage of the corresponding age population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Secondly, through multivariate OLS analysis, we identify the net impact of some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levels of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of 18-year-olds. The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ree factors: low-skilled occupation, the structure of public spending on educ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mes in secondar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对教育定义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是什么 ?有各种界说和诠释。各种界说都有时代的背景和作者的判断。怎么正确地理解这些界说 ,需要厘清和分析。本文希望通过教育的基本要素和教育的价值功能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社区教育的职能和现状的分析,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终身教育需求,社区教育应该而且能够承担起终身教育的任务,本文对社区教育完成终身教育任务的出路和方法做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电大引领社区教育,具有机制、技术、资源和体系等战略优势。在社会转型形势下,电大引领社区教育需要确立服务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人本教育、开放教育的战略方向,并着眼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从增进校地共建常态化沟通、加快教育模式社区化改造、探索教育实施实体化运作、推动教育服务的最大化覆盖、强化教育保障的立体化支持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职后教育包括教师学历的达标和非学历教育两个部分,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目标体系。学历教育是一种学历达标教育,非学历教育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包括新教师、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3个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