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哈佛大学校长艾利奥特称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他的思想值得每一位家长和老师聆听。著名的哲学家杜威则称他为"教育史上的一座纪念碑"。他是科学教育及快乐教育的首倡人,尤其是关于快乐教育的主张,对欧美国家的父母和老师影响最大。教育理念一:兴趣引发孩子快乐学习斯宾塞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引导孩子阅读时,会特别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王莉 《宁夏教育》2010,(2):76-77
决定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源于我对当前教育使孩子不快乐。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或更多的孩子能够在教师、家长正确教育思想的支配下,拥有一个纯真快乐的童年,为孩子快乐的人生打好底色。通过反复的阅读,我想说“这本书是使家长和教师获得全新教育方法和观念的必读本”。  相似文献   

3.
斯宾塞在《快乐教育》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快乐是一种感受,是对行为过程的满足感。心理科学  相似文献   

4.
何瑛 《教书育人》2012,(34):14-15
如何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学得有效;让教师愿教,教得轻松;让家长会管,管得有用。一本家校联系本,它每天穿梭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家长的一些意见与要求,孩子可以及时了解老师、家长交流的话题,勉励自我,增强自省。用好它,一定是能起"一箭数雕"之功用。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家长们的重视和关心。要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  相似文献   

5.
张晓晶 《山东教育》2003,(36):44-44
现在学习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尤其是乐器之王———钢琴,已经成为许多孩子童年的伙伴。优美的琴声纵然能给孩子带来很多乐趣,但学习的过程也让许多孩子的童年疲惫不堪。其实,只要练习方法得当,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钢琴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孩子开始练琴时,都兴趣盎然,但时间一长,练琴就成了一件苦差事。很多家长对记者抱怨说:“让孩子学琴真是一件烦心事,家长费时费力不说,为了让孩子多练习,哄劝打骂各种方式都用上,孩子还动不动就要砸钢琴。”学琴真的那么“痛苦”吗?济南市青少年宫培训部部长、钢琴老师孙建军说:“无论学习什么乐…  相似文献   

6.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深陷教育泥淖时教师应想起斯宾塞的一句话"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这句话,给束手无策时的教师指明了一条教育学生的路——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为了逃出了教育泥淖,从言辞、行为、情感、品德、思想、文化等方面着手,用快乐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渗透综合实践活动会让孩子学得更快乐,更有兴趣当然更有收获;实践活动也让老师教得开心,体验成功,收获满满幸福;实践活动还会让家长更容易和孩子沟通,更有尊严,当然对学校也更满意,实践活动会让校园更和谐。  相似文献   

9.
学琴热潮愈演愈烈,其中喜忧掺半,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学琴态度的忽冷忽热,希望能够寻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快乐之路!要想在这学琴的“马拉松”式的长跑中坚持下去,让孩子快乐地学习钢琴是何等重要。快乐应当与琴声同在,快乐应当伴随孩子成长。1.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家长们在帮助孩子学钢琴时总是用督促性的话语“快练琴吧”“一定得好好弹”之类的话,其实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会很不舒服,容易失去学钢琴的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原动力,孩子们觉得弹钢琴不是苦差,而是轻松、快乐、好玩,他们的兴趣才会被唤醒,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  相似文献   

10.
纵观今天的语文教学,老师教得快乐吗?学生学的快乐吗?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斯宾塞的"愉快教学"提出至今,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几人?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快乐?对此,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乐趣,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的喜悦及快乐课堂带来的享受来阐述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快乐行走于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正>"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听话。"这是现在多数教师的口头语,感觉自己每天累死累活地教,孩子们还是不愿意学,感觉教育很无力,因此就产生了职业倦怠。每天上班,感受不到教育的快乐和成就感,学生也觉得学习累,被家长和老师逼着学。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还处在师本的教育阶段,没有从师本走向生本,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因此不愿学,家长和老师都为此头痛。而生本教育刚好能帮  相似文献   

12.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说:"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父母必须遵循孩子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诱导孩子的兴趣发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要发挥父母的积极作用,积极帮助孩子树立快乐的心态和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13.
<正>快乐教育理念创始人美国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力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会失去信心。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快乐、自信,然后专注学习。"由此可见,快乐的因素在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而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力、记忆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都发展得比较缓慢,中重度智力落后的学生更为严重,在课堂中用快乐的因素来调节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潜能,课堂效果会事半功倍。快乐教学法如何在培智语文课堂上实施,将语文课堂变得快乐呢?我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生活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当很多家长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蛊惑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开始在社会上盛行,我们以权威形象自居,无视孩子的心灵需求……家长、老师是身不由己地被某种不良文化裹挟着、朝着错误方向前行,还是擦亮眼睛、深思后再行动?请看教师和家长的体会。方幼红老师1.尊重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发展,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那种漠视孩子现有发展水平的超前教育,其实牺牲的是孩子童年的快乐,牺牲的是孩子的自尊自信。如过早要求孩  相似文献   

15.
快乐学习的倡导者,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充满收获和快乐的职业。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和家长的纽带,是学生的朋友。如何搞好学生教育,把一切处理得恰到好处,带领全班同学努力进步,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从师生的相互关爱中获得快乐教育的核心在于一个"爱"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除了关爱,你还要经常让孩子的心灵受感动。老师要关爱学生,同时,要让你所爱的学生也爱你。  相似文献   

17.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因此,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是快乐的."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确实都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8.
每当遇到家长向我诉说自己的宝贝在家里如何不听话,如何令自己头疼恼火,自己又无计可施时,我都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今的孩子怎么了?难道都变成了家长口中的"熊孩子"?难道这些所谓的"熊孩子"都是天生的?难道真的是孺子不可教也?我们一般这样理解"熊孩子":调皮捣蛋、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本身应该是满怀善意的孩子。熊孩子最突出的特点是:不按照常理出牌,他们在一些常规的事情上.  相似文献   

19.
看过或参加过田径比赛的人都知道,抢跑是犯规,会被警告甚至取消比赛资格.然而,在孩子教育的跑道上,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是不是视规则而不见,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教幼儿园的孩子们练拼音、背古诗、学英语,甚至教孩子20 以上的加减乘除?如果有,那就是"抢跑"的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我和妻子都是教师,女儿是一名中学生。在众多的名著中,让我们一家三口都爱读的是《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原因有三:一是妻子所赠,二是读的享受,三是读的快乐。我喜欢斯宾塞,是被他真实的生活叙事,富于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妻子喜欢斯宾塞,是被他启人的教育智慧,带来的那份亲切与共鸣所折服;女儿喜欢斯宾塞,是被他的快乐言语,在奇妙的教育方法中所吸引……总之,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父母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我的家庭教育的指南,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快乐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