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该分析了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的分期线索、分期原则和分期方法,并论述了以数学教育思想为主线,兼顾数学教育机制变革的分期原则;还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的分期进行了尝试性的构架。  相似文献   

2.
论儒学与中国古代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数学有其自身发展的一面,但它又是在中国传统思想这块园地里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其兴衰成败的每一过程,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烙印,表现出中国数学的独特风格。本文从数学思想史和数学教育史的角度,就儒学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数学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影响,拟作一些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3.
过去70多年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奠基——李俨的开创性工作;(2)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性认识——严敦杰的贡献;(3)外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在中国——陈建功的开拓性研究;(4)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史研究之开辟——魏庚人的专门研究;(5)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再认识——马忠林等学者的通史性研究;(6)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史研究的进展——俞子夷、王权的研究;(7)另辟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途径——李兆华的近代数学教育史研究;(8)开拓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新境界——张奠宙等学者的研究;(9)作为学术史的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者们的工作;(10)国外学者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乐舞教育曾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从原始自然形态到自觉化过程.从娱己、娱人到娱己、娱神,又到育己、育人的教育流变,使我们看到古人乐舞的教育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实践等所经历的历史蜕变。古代乐舞教育从萌芽走向成熟到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教育雏形。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古代舞蹈教育源流溯变的探索,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有没有历史?回答是肯定的:有历史。不过,它没有独立的历史。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前,既没有独立的语文教育,也没有语文这一学科名称。但从各个历史时期看,又都存在着带有时代特点的语文教育现象。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一部中国古代教育史,也是一部语文教育史。所以,我们研究古代语文教育史,必须将它放在较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数学是东方经验数学的一个典范.神秘主义、实用主义和君权政治等都对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数学教育也因此具有了其鲜明的文化烙印,形成了多样独特的传承方式.抚今追昔,如何在断裂的历史文化空间中追寻久远幽深的数理命脉,进而贯通中西,创造出浴火重生的数学教育新篇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育人荣耀而又沉重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学记》被认为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对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外研究直接涉及《学记》与数学教育关系的文献比例不大,但国内研究重视度近年有所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的融合将会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周宏福 《中学文科》2009,(3):121-122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有上下几千年、纵横几千里之美称,从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发展了教育。而中国教育史中的科举制度,曾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已成历史,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笔者将古代教育史中的科举制作一阐述,古为今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从一定程度上讲,历史教育是中国史学的灵魂。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使史学的研究范围得以扩宽,而且能够加深对史学、教育史、思想史的了解,从而将史学的整体发展得以促进。本文通过对古代历史教育的宏观研究及其活动研究的具体阐述,对二十年来中国历史教育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一。中国古代教育史虽然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现象和客观规律,但是它以历史研究方法总结我国数千年来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直接为我国现实的教育改革服务。因此,如何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努力提高中国古代教育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科学水平,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面向现代化”与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教育史多依据朝代更替或者社会形态的分期方式对中国古代教育进行分期,这两种分期方式所带来的共同弊病就是主观上割裂了教育史自身的发展脉络。教育从一产生就与政治、宗教裹合在一起,与政治的关系更是贯穿于古代教育的始终。因此,从教育与宗教、政治的关系角度对中国古代教育史进行分期,能够更为客观地展现教育在古代历史中的发展状态与趋势。以此为标准,中国古代教育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古至春秋,是古代教育从孕育到产生的阶段;第二阶段:春秋至西汉,是教育的成长阶段;第三阶段:西汉至隋唐,是教育走向成熟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教育虽然已经脱胎出母体,但是尚未成形,仍然孕育在宗教与政治结合的体系之中;第二阶段的特点是教育虽然已经摆脱宗教的羁绊,但仍需附庸于政治体系之中;第三阶段的特点是教育与政治紧密结合并从政治体系的附庸地位,挣扎着走向独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文化的研究与教学是中国数学教育最近二三十年内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学科.在中国数学文化发展的历程中,相关数学家的数学方法论研究、数学文化史研究和数学教育改革与数学教育理论研究成为数学文化研究兴起的3个侧面.数学文化研究对研究者从文化传统层面重新审视西方数学,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和中国数学教育改革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数学文化学"的构建应围绕数学文化研究范畴的界定、理论追求和方法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的改革不能只从与别国的横向比较中去借鉴,也应从本国数学教育历史的纵向挖掘中受到启发.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历史悠久,制度完备,思想偏颇,教学内容单一、方法机械,社会评价失当.对我国古代数学教育特征进行分析,也会为我国当前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材往往是数学课程发展、研究过程及整个数学教育史中最为可靠和重要的历史见证,对于"定义"作为学校科目的数学、为学生创设学习机会、为教师提供工作及专业发展上的支持,数学教材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开发及其使用已然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第三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和发展会议(ICMT3)的大会报告及主题研讨的介绍,对数字时代下的数学教材在设计、内容、使用及评价等提出新的思考,也进一步揭示出对理解教材在数学的教与学的作用存在更大更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该文主要从现代数学教育角度。探索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机械化思想,以昭示今日的数学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古代课程教材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的一个方面。随着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教材,一直被封建统治者和教育家们所重视。可是,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工作者对课程教材的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工作做得很少。大家知道,当前,教育史科研工作是教育学科研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古代课  相似文献   

17.
已往的论著给中国教育史分期,都是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期相对应,因忽视了教育相对的独立性,而不能清晰地描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且使对一些教育家的评价不够中肯,甚至于失之偏颇。本文试图以教育学理论,从教育自身的变化发展,按"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形态"--"现代学校教育形态"重新给中国教育史分期,探寻中国教育史发展的轨迹,并以孔子和张之洞为例,以新思考给他们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数学,在很多方面是世界领先的。就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成就,说明中国古代数学是机械化数学,而且与西方的公理化数学形成了数学发展的两大源泉。在世界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机械化数学与公理化数学都对世界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客观、科学地评价中国古代数学与机械化数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南教育发展的历史曾是中国教育史发展的主流和浓缩。从古代学校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学校教育自古就与河南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古代河南培养出灿若群星、影响深远的教育家;河南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简论书院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学术和文化研究、保存、传播的重要基地.本文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揭示了书院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