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文学宝库浩荡无际,诞生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算不上其中璀璨的明珠,但作为第一部被译成西方文字并得以出版的中国长篇小说,它在汉籍外译史上却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好逑传》的翻译传播史可追溯到18世纪,其西文译本语言多样,版本丰富,其中,经托马斯·帕西(Thomas Percy)编辑于1761年出版的英译本不仅问世最早,而且颇具盛名与影响。本文试以帕西英译本《好逑传》为中心,对其早期的传播、翻译及影响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杜子春》,取材自中国古代神仙小说《杜子春传》,作者在原作基础上对原文的故事情节,尤其是主旨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作者煞费苦心对原作进行改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历史原因,同时也受作者个人家庭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红拂是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一个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不断改写中产生了变化。张凤翼的《红拂记》、凌濛初的《北红拂》和冯梦龙的《女丈夫》都是以红拂为主角的作品,并对红拂的形象和相关的情节进行了改编。通过对这四部作品的分析,可见红拂由一个有胆有识的侠女演变为了具有聪明才智、功利心和英雄气概等丰富特点的奇女子,其形象也变得越来越饱满。红拂的形象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其形象内涵的独特性,其形象不仅表达了文人对封建礼教的抨击,还体现了文人对得到赏识的渴望。  相似文献   

4.
1950年张爱玲的《十八春》发表,兜兜转转18年之后,她重新改写《十八春》,并更名为《半生缘》.结合张爱玲的生存处境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读者从改写中至少可以解读出3种不同的意味,即风格的回归、爱情的体认和人生的怅惘.  相似文献   

5.
清初刘璋《斩鬼传》对李百川《绿野仙踪》的创作有一定影响,而这一关系却被学术界所忽略。李百川的自序其实已经告诉他阅读过《斩鬼传》;而书中有两则情节直接取自《斩鬼传》。外证和内证材料充分证明了李百川对《斩鬼传》的刻意借鉴和模仿。这一发现能够促进我们对两部小说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续高僧传》为初唐时期的一部重要的佛典文献。由于《续高僧传》保存了丰富的俗语词、口语词以及大量有唐一代的典型词汇,我们可以结合《续高僧传》解决文献整理中的疑难和廓清词语的发展轨迹。因此,在汉语史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对《续高僧传》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唐时期,传奇小说勃兴,其中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作品很多,最著者有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玄祐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景亮的《李章武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许尧佐的《柳氏传》等。这时期的爱情小说大都取材于高门大姓,尤其是崔、卢、郑、李、王五大士族。小说里的主人公或为这些士族的子女,或为其亲友,有的女主角则为长安名妓或神妖幻化女性。中唐时期为什么会产生许多爱情小说?这些爱情小说又为什么要写士族子女?这有它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从小说自身看,有它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作为历史演义小说,人们往往注意到余象斗《三国志传评林)和《列国志传评林》相对浓厚的史传结构和笔法,而忽视了其自身的另一种文学因素——喜剧情节的展示与描写。在喜剧手法上,《列国志传评林》在《三国志传评林》的基础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但由于《列国志传评林》作为《三国志传评林》在商业利润驱使下最早产生的列国志小说的效颦之作,艺术上比较粗糙,因而其在喜剧情节的经营上呈现出某些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三《礼》注与《毛诗》的关系体现在三《礼》注与《毛诗》经文、《毛诗序》、《毛诗传》三方面的关系上。通过对郑玄所作三《礼》注的考察,可以发现三《礼》注中引《诗》、解《诗》不仅用“三家《诗》”,同时也涉及《毛诗》经文、《毛诗序》及《毛诗传》,已经初步显露出融合今古文《诗经》学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朱熹思想的出发点在于《大学》,所以要正确地把握他的思想,就必须了解他高度推崇《大学》的文化意蕴与思想意义。文章通过对朱熹《大学》研究之创见与迷失的认真梳理与仔细分析,揭示了朱熹将《大学》分经传是为了便于“格物补传”,而朱熹之所以要将自己的“格物传”塞进《大学》,说成是为《大学》所补的“格物传”,实质上是为了“化己说为经典”,确立自己一家之言的绝对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旧唐书·孙处约传》纠谬《旧唐书》卷81《孙处约传》:“显庆中,拜少司成,以老疾请致仕,许之,寻卒。”而《新唐书》卷106《孙处约传》则云:“麟德元年,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为少司成,以老致仕,卒。”按以上所载处约拜少司成的时间,两《传》出入较大。...  相似文献   

12.
署名“西周生”的小说《醒世姻缘传》 ,向来被视作格调不高的作品。笔者以为 :首先 ,《醒世姻缘传》的主旨是宣传理想姻缘 ;其次 ,《醒世姻缘传》“恶姻缘”的前因后果种种皆为人所为 ,所以警世的用意显而易见 ;其三 ,《醒世姻缘传》语言优美 ,描写细腻 ,人物刻画生动 ,堪称佳作。同时 ,它描绘了 17世纪山东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颇有深度。因此 ,该书不应进入“格调低俗”作品之列。  相似文献   

13.
《毛诗诂训传》蕴含着丰富的语法观念,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对语法的认识水平。这些语法观念涉及的范围很广,其表现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充分认识《毛诗诂训传》的语法价值,对汉语语法尤其是语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证《三国志·董卓传》、《刘表传》等篇中 10处记载不确切和传抄讹误的地方.这些地方涉及到职官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地理等,有些还关系到对整个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苏格兰天才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一朵红红的玫瑰》,是他改写的苏格兰民歌。然而一经诗人之手,这首民歌即大放异彩,成为千古绝唱。读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曹禺曾在《王昭君》剧本中引用过的汉乐府诗《上邪》,二者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彭斯的诗又不似《上邪》是单纯抒写对爱情的  相似文献   

16.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在《呼兰河传》中所隐藏的对生命的追逐,正是萧红人生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萧红在以个体意识为中心的美学悲剧创作中,将自我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以及因自主意识受到阻碍而迸发的情感抗争付诸笔端,寄托在凄婉悠长的文学里。本文从对《呼兰河传》文字片段的解析中,挖掘潜藏在萧红悲剧人生中的“达芬奇密码”,琢磨“性格即命运”的文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旧唐书》辨误一则《旧唐书》卷187《苏安恒传》云:“安恒,神龙初为集艺馆内教。”《新唐书》卷112本传则云:“神龙初,为习艺馆内教。”与《旧传》所载相异。然则“集艺馆”与“习艺馆”二者孰是孰非,未可轻易定论。考《旧唐书》卷43《职官志》中书省下有习...  相似文献   

18.
《五柳先生传》向来被史家认为陶渊明的少作,至今仍被学界所接受。清人有异议,但只是感悟而已,缺乏论据。今人亦未有多少进展。考察该传的承继,以及少年志趣与此传不吻,而与晚年处境相近,应与《自祭文》、《挽歌诗》作于同时,显见非少壮之作,当作于60岁以后。  相似文献   

19.
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一向被认为是"散文化的小说",而人们普遍认为"散文化小说"思想含量小。当我们抛开艺术和历史偏见、成见,在当代的、国际化的文艺理论视野下认真重读经典,会深刻地体会到,《呼兰河传》体现了萧红对人生、社会、世界认识的深度、广度、力度和温度。这表现在《呼兰河传》以整体的象征隐喻框架,蕴涵了古往今来轮回着的苦乐忧喜的人生,而这其实是萧红心中的北中国传、中国传乃至世界传。特别是作品以隐显两副笔墨描画的两个人生系列,交织表现了人对人生无力控制但仍坚韧顽强地挣扎和人的生命自由、自觉、自在的两种状态。此外,作品还对人的精神奴性、东北民俗、民间文化的复杂性做了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20.
《霍小玉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人不断地阐释。本文抛弃了以往传统的从道德角度的解读方式,而是从权力体制对男性主体性的影响的角度,对《霍小玉传》给予重新解读,指出在权力下男性主体性的丧失,而被塑造成了一个失去自我的"伪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