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实验的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兵 《生物学教学》2009,34(11):53-54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目前的探究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按照教材示范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进行理想化的预设,让学生统一规范地将实验生成出来。但预设只是一厢情愿,生成却是千变万化,实验中往往会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学生也会异想天开和另类处理。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矛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探究实验教学生动、开放、多样化地呈现,这就需要课前的弹性预设,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一些老师教《桥》一课,多数老师按照"认识桥的种类——猜测桥的承受力——测试桥的承受力——得出有关结论——设计各种桥"的流程进行,教学时直奔教师心中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测试各种桥的承受力大小。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吗?是否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呢?我们知道,远古的时候河上并没有桥,偶然一棵树倒下去搭在河上,动物从树干上爬过去,这大概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座桥。人类在无意识的状况下开始模仿这棵树木,于是就出现了独木桥,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数学系在高年级开设泛函分析课,不仅可以让学生继承前人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尽快地接触近代数学的新课题、新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泛函分析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任何发明创造来源于正确的猜想和把它变为现实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和准确地提出问题.其次,在问题提出之后,还要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周密、细致地分析问题和严谨的逻辑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把正确的猜想变为现实的能力.对于学生,"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在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教会学生提炼、总结成果使之条理化.为此,泛函分析课改变了过去的传统讲法,采取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成果"的  相似文献   

4.
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发现因素的诱导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它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或教师结合教材补充设计的实验等问题来让学生发现问题,经过假设、实验验证来探究发现相应的原理和结论。而生物课堂的"过程"教学强调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重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故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实验教师积极践行课程新理念,教学由“关闭”转向“开放”,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积极的提倡,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热烈了。但是听了一些课,我总觉得有些“不过瘾”,好像缺了些什么,细细地思索,发现现在的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忽视了数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考,置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于不顾。那教学如何从形式走向实效,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现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校门到教学讲台,从激情满怀到徘徊不前,从打破瓶颈到探索前行,从自己初探到全校研讨,深深浅浅地、跌跌撞撞地一步步走了过来。最初的课堂就是让教师尽情的"发挥"——整个课堂是教师在表演独舞。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课改轰轰烈烈地最初时的课堂又有了新的变化,教师变成了"指挥"——学生跟着教师在表演。随着不断地深入摸索、实验、探究新课改理念,对于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粗浅的做法,将教师的角色转化为"导演"——整个课堂虽然依旧由教师掌控,但教师已经变为幕后,课堂的舞台上让学生尽情发挥。课前自学——课上解惑——课上检测,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去二三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描述了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富有儿童情趣。课始,教师利用数数竞赛了解学生10个数字的发音情况;接着,利用小组合作“分篮球”,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在初读课文中,让学生主动探究“一”的读音变化和古诗的朗读停顿方法,培养细心听、用心找的良好学习习惯;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边读边展开想象,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把“彼情彼景”化为“我情我景”;然后,指导学生准确书写…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尤为重要。文章以《单摆的振动周期》一课教学为例,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与实验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生物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认真上好生物实验课 ,既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 ,有一节学习蚯蚓知识的课(课前教师在每张实验桌上放了一条蚯蚓及各种实验工具)。教材上关于蚯蚓的前端与后端只用“根据环带的位置”一种方法来进行判断 ,但在教学时教师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请同学利用桌上的各种实验工具 ,想一想 :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进而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 ,操作实验。有的学生用手去摸蚯蚓的皮肤 ,发现蚯蚓皮肤上的刚毛有顺茬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提问——思考——回答”的结构式。从心理学角度讲,这就是“刺激——反应”的联系过程,这是一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随着世界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教育教学结构已势在必行地要加以改革。这种旧的教学思路,旧的思维方式的弊端也愈加清晰地暴露:它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对象当作纯粹的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学者的思路去教条地学习。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索然无味,不受学生欢迎,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很差。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启发学生去发现问  相似文献   

11.
一、课前运用开放题课前运用开放题 ,其出发点在于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或让学生按教师的预习提纲进行动手动脑解答开放题 ,使学生在活动中既复习运用了学过的旧知识 ,又预习要学习的新知识 ,为学习新知识作好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如教学“年、月、日”时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旧挂历 ,并且让学生记下不同年份的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然后观察其规律 ,课中教师从让学生汇报交流所获得的对授新课有关的信息中导入新课教学。又如教学“比例尺”时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搜集标有比例尺的地图与图纸 ,学生从中可以发现比例尺有缩小比例尺、扩大比例尺和线段…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美术课堂上有个怪圈:教师在美术课上极少当场示范。有的只是点点鼠标,放放课件,让人捉摸不透这到底是什么课。胡之凡、奚传绩、刘东辉等数名专家呼吁:还美术学科的本位。那么,教师的示范到底该怎么处理呢?如何把好示范的度呢?从实践中初探后,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去尝试:一、示范作品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半命题式"一般教师呈现的示范画都是完整的一幅图,学生看到的已经是老师作画一个结果。我认为教师可以示范一部分画面内容,剩余的画面可以让给学生处理,  相似文献   

13.
1改革动因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复述、操作——小结等几个环节。它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在从属。被动的地位上。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妨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综合实验技能的提高。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思维品质,而语文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前"裸读"中发现问题,形成语文学习问题单,让预习真正落地。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学定教,通过课堂多方互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让数学课堂展开思维的翅膀——一节习题课的教学实录》读后印象深刻,笔者虽未亲临课堂,但却仿佛置身于课堂之中,王老师的这一课例,提出了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模式,是一节培养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思维起点,提高思维能力的成功课例。1 创设情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新课程提倡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全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数学教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起点,以身示范,通过讨论交流、对比小结等让学生学会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从而提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实践生活的一门课程。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发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1指导思想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强调让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方式学习知识。其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和得出结论——内化发现新知识”。教师指导与学生发现相结合,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教师要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作为示例,为学生提供观察比较的基础,在比较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难易适度、数量得当的具体学习材料,给学生的数学探究提供合适的平台,以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实验、比较、分析、推理、发现,并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开放学生的思路,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每天的数学课堂中,乐学、会学,学有所得,感受成功。  相似文献   

20.
2013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课,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就上了一节研究课——《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堂上教师没有提任何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观课教师发现:学生读书时,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读完一遍就无所事事。教师当堂采访了几位学生:为什么不认真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