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语言文字认识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如不赞成语文现代化、将国语与普通话等同、“拼音方案+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工具”、“英语是世界共同语”、“对外开放就要多用英文”、“拉丁字母就是英文”、“英语以外的语种都是小语种”、“外语学习开始时间越早越好”、“对外宣传就要用繁体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会自然而然走向世界”等,这些观念,阻碍了汉语的学习与推广。厘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才能有效促进汉语的学习与交流,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语言与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3.
“洋泾浜英语”是产生于旧中国沿通商口岸的一种变形英语,它是英语受到汉语语音,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干扰后的变种。“洋泾浜汉语”是与“洋泾浜英语”有着历史渊源的另一种语言现象,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一定程度上是汉民族经历了内忧外患,自我内耗后,在社会转折时期对外来化盲目欣赏和急功近利等复杂心态的反映,其实质是一种殖民地化的复苏,由此也充分说明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迅速变革发展时期,国民语言字主权意识,规范意识需要加强,语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法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在汉译英中克服和消除“中式英语”,首先有必要认清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汉语负迁移。本文从词汇、句法两方面分析汉语负迁移对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的影响并探索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赵恬 《辅导员》2010,(18):60-60,63
早在1980年,就有学者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后来,贾冠杰、向明友(1997年)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  相似文献   

6.
现在有很多学生都对学习英语感到头疼,究其原因,答案便是:不得法。其实英语与汉语都是属于语言的一种,那为什么我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英语却不行呢?这是因为与我们本身的语言环境有关,假如把我们置身于伦敦呆上半年,那么我们肯定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英语环境,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可以创设一个相对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做到“多说”、“多听”、“多读”、“多写”,相信不久我们的英语水平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词汇的国际性是英语最明显的特点。英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曾广泛吸收其他民族语言的词汇,其中也不乏来自中国的词汇。“tea”和“silk”是英语中用法灵活的汉语借词,通过对它们用法的整理,可以透视中、英两国文化交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看到题目,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老师讲过英语与汉语不同.“一个苹果”就是“anapple”;“三台电脑”就是“threecomputers”。怎么又会出现“量词”一说呢?  相似文献   

9.
英语成语是英语发展过程形成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由于英语在文化习俗、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学生在使用和理解英语成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种种“溪区”,造成跨文化交际上的失误。本文分析了英汉成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英语成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英汉思维差异,使早已形成汉语思维定势的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难以适应英语句法的复杂变化而写出许多“汉语式”的偏误句子。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从英汉句法上的差异入手,分析大学生英语作文中“汉语式”的英语句子或表达,旨在提高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抵制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符合英美人思维习惯而乐于接受的英语句子来。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流”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英语文化休克”与“汉语文化失语”两种现象 ,应注重文化教学与加强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大大激发了群众性的学习英语热潮,这无疑是件大好事。但是在学习英语的热潮中,也有一些误区,妨碍人们学好英语。一、不重视基本发音过去,我们的英语教学大多只重阅读,不重口语,所以也不重视英语的发音。现在这种“哑巴英语”教学正在得到纠正,但是,不少人的基本发音不正确。英语发音中的某些音在汉语中找不到,于是许多人就按汉语的发音习惯去读英语,不免带有汉语方言的特色。例如:北京人往往把英文字母“L”读作“癌路”;把“M”读作“癌木”;把“X”读作“癌克似”等等,而且不以为错。更有甚…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先入为主”,对于中国人学习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汉语就是先入之主,因此,在学习英语时总是念念不忘母语。影响中国人英语学习效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汉语干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真正要想将英语学好,不仅要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也要学习西方的文化,调整思维方式,使之与英语体系本身接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得西方国家乃至全球正在涌动着“汉语热”,伴随这一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逐步建立,使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来词进入英语语言当中。本研究希望从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入手,通过研究近几年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来探究英语中汉语的词汇与日俱增的成因,从而进一步了解我国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已经开设了英语课,然而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各自有其发展成熟的语音系统,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作用,但常常也有误导的负面作用。再加上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比较单一,缺乏语感,一味地模仿,很难准确读出英语,因此就会出现所谓的“汉式英语”。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己在母语汉语思维里想英文该怎么说,照汉语表达方式转述英语就可能导致说出中式英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受汉语思维的干扰,说出写出大量汉语式的英语句子。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用汉语思维模式来取代英语思维模式,或者是用英语词汇堆积转述汉语思维往往会逐字理解、对释,这种一一对应的错误模式违反了英语表达规律。所以在交际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尽量避免使用汉语式英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英语”是怎么产生的?中国学生的英语错误为什么都带有趋同性?它们跟学习者的汉字背景有没有关系?如果说德国哲学家茅特纳的“假如亚里斯多德说的是汉语或达可塔语,他的逻辑和范畴就会是另一个样子”的论断是正确的话,那么,汉字背景对中国人英语认知的影响又有多大呢?作者仅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和影响,在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应用于英语的语言规则之中,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影响,说出或写出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中式英语会损害交际的有效性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9.
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畸形英语。  相似文献   

20.
张育智 《海外英语》2014,(20):229-230,24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热在中国已持续数十年,人们对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争论已久。在其背后,是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与汉语和汉语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通过对中式英语、英式汉语和中国英语的成因及表现的对比分析,使人们进一步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