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一”快到来了,节日期间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礼物呢?据笔者所在学校一位班主任统计,去年节日期间,她所任教班的学生人均消费超过160元,个别孩子超过800元,大把大把花钱已成为当今孩子们过节的标志。难道“六一”仅仅是孩子们吃喝玩乐的“消费节”?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么节日里我们该拿点什么“奉献”给孩子们呢?对此,笔者认为:学校:讲讲“六一“的来历如今除了美味佳肴、漂亮衣服、新奇玩具外,几乎没有几个孩子还能知道“六一”的来历,也不知道幸福的童年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结果许多孩子玩了乐了还不满足,吃了喝…  相似文献   

2.
适逢“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忽地想起大教育家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箴言。作为老师,我该向孩子们学习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适逢“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忽地想起大教育家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箴言。作为老师,我该向孩子们学习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作为老师或家长,您是否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您如何看待孩子眼中的快乐呢?以下这组章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编按]  相似文献   

5.
又到“六一”。“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这一天,会放假,会庆祝,会有礼物。但会不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轻松和快乐呢?常说如今的儿童少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通常情况下,不愁吃,不愁穿,个个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然而,  相似文献   

6.
“六一”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这一天,孩子们将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还会得到父母和亲友的礼物。“六一”节,我们送孩子什么礼物呢?我想,孩子们能在“六一”节收到老师的礼物,那会更高兴的。“六一”那天,孩子们是那么兴奋和愉快。看着他们红彤彤的笑脸,我说:“老师也准备了礼物送给你们,小朋友想不想要?”“想要——”孩子们兴奋得大叫起来。于是我拿出了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小红旗。我根据孩子的表现,以尽量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为原则,给孩子们分  相似文献   

7.
何楠 《家教指南》2008,(6):23-25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所以就在孩子们欢度节日的时候,一些小朋友便异想天开:“要是天天过‘六一’,那该多好啊!”有人不禁要问:“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幻想呢?”回答很简单:“能够天天都快乐!”奇怪!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丰富,学习条件优越,大人照顾周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难道还不快乐?不错。有一项调查显示,不同年龄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六一”节这一天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他们希望如何度过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呢?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呢?请听听老师们是如何说的吧。陶之樯:“六一”应该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近年来,一些幼儿园为了扩大影响,盲目追求大场面、大规模的“六一”文艺汇演或竞赛性活动。为了参加这些大型活动,孩子们不知背负了多少精神压力!许多家长以为只有昂贵的礼物,可口的美食,才能给孩子带来节日的快乐,却不知道孩子需要的可能只是赞美的眼神、平等的交谈,甚至只是想  相似文献   

9.
如今孩子们的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有的孩子过一个春节竞能得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压岁钱。压岁钱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有的家长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一律“没收”,这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家长也失去了利用压岁钱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金钱与消费、培养孩子节俭和关心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的好机会。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把压岁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10.
从“分苹果”现象谈幼儿分享与谦让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描述:一天午餐后孩子们去吃苹果。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先吃完饭的孩子走到苹果盘前仔细地端详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只有几位不爱吃苹果的孩子拿了小的,等到最后几位小朋友吃完饭时盘中只剩下了几个小苹果。笔者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没有分享的意识?围绕这个问题我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梁璐 《父母必读》2022,(6):79-80
<正>“你听见外边风的声音了吗?”“我听见了,声音好大,呼呼的。”“我也听见了,为什么有这么大声音呢?”在一个阳光洒满活动室的午后,我听到了孩子们在窗前的对话,连忙走到他们身边,把问题抛给了班内所有的孩子:“我也听到了呼呼的声音,那究竟是什么声音呢?”孩子们众说纷纭,“那是风的声音,风就是呼呼地叫。”“不是,风的声音应该是沙沙的,不是呼呼的。”  相似文献   

12.
华卉 《山东教育》2002,(9):38-38
小班的时候,只要问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什么活动区,绝大多数孩子准会说娃娃家,可自上中班后,孩子们去娃娃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而且玩的兴趣也没有以前那么高涨。是不是娃娃家里的玩具孩子们玩够了?于是,业余时间我用布缝制了一些包子、饺子、烧麦,用海棉做了一些大饼、薯条、香肠等,把它们投放到娃娃家。孩子们新鲜了几天又没了兴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还是问问孩子们吧。午睡起床后,我边给小女孩梳头边和孩子们聊天。“小朋友,你们喜欢娃娃家吗?如果不喜欢咱就把它换成别的区。”“我们喜欢。”“喜欢?”“可…  相似文献   

13.
掌声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小朋友,有人给过你掌声吗?因为什么为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么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在慢慢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的同时,悄悄地把孩子们引领到课文中掌声的氛围当中来,师生共同体验感受着掌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当大家拿到这期刊物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搞活动,父母也会给孩子买礼物、带着孩子外出游玩。那么,如果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为自己安排活动选择自己过“六一”的方式,他们会怎么想呢?我们对北京万寿寺小学和其他学校的部分孩子进行了调查和询问,孩子们的想法可能有的出乎大人的意料。因此,老师或是父母,在这个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不妨问问孩子们,听听他们的愿望,也许,孩子们会由此过一个不同以往的给他们留下很深印象的节日。  相似文献   

15.
“六一”国际儿童节就要到了,儿童充满喜悦和期待,幼儿园怎样让老师、家长和孩子们过一个更有价值的“六一”呢?本文介绍几种策划方案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红 《家庭教育》2006,(11S):24-24
主持人:“超女”是一种展现形式。但决不是唯一的一种。毫样看待这样的展现形式呢?“超女”在我们同学们的心中有多大“魅力”呢?我期待着孩子们能敞开心扉.各抒己见。让我欣喜的是。同学们好有主见.再也不是人云亦云韵“小绵羊”啦!在这里,我要把杭州市天长小学五(2)班部分同学的发言展示给大家.看看他们对这个话题都发表了怎样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六一”节的请柬“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但以往的“六一”常常是孩子们向家长献上一台排练许久的节目,忙碌和辛苦并没有使他们体验到节日的真正快乐。今年,我们把怎样过“六一”的安排权交给了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活动的方式。大家都认为跟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是最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18.
每次上完美术课,我都要费好大劲找水彩笔套,孩子们对“请把水彩笔套盖在它后面”的要求似乎不在意,该怎样引起他们的注意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因此,“六一”庆祝活动是幼儿园的一件大事。如何组织好“六一”庆祝活动,既满足孩子过好节日的心理需求,又让他们受到必要的节日教育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作为老师或家长,您是否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您如何看待孩子眼中的快乐呢?以下这组文章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