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谭嗣同是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志士,他对王船山著作等湖湘典籍的修读及其与浏阳欧阳中鹄、刘人熙、涂启先等湖湘学者的交往,使其深受湘学的影响。因此,谭嗣同是湖湘文化、湘学的产物,是湘学的杰出代表,同时他又弘扬了湘学,促进了湘学的近代转型。他的一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传统和精神,他的精神是湘学精神的体现。我认为,谭嗣同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深切的爱国精神。甲午战争战败的消息传来,正在其父任所汉口的谭嗣同,极为悲痛,"当馈  相似文献   

2.
正一何谓湘学当下我们湖南人喜欢谈湖湘文化、湘学。那么什么是湖湘文化,什么是湘学呢?我想这个问题有许多专家做过论证,我不能也不愿否认他们的高论。但是,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来求教。首先,"湘学"或"湖湘文化"与湖南的地理特征有关。无论"湖湘文化",还是"湘学",首先是与湖南的地理相联系。"湖"指洞庭湖,"湘"指湘江,这是不用论证的。从自然地理来讲,湖南以丘陵为主,北面有大湖即洞庭湖,西边多大山,  相似文献   

3.
湘酒酒瓶的造型充分体现了湖湘地域文化,湖湘历史文化及湖湘文化精神,具体说,即湘酒瓶形的仿生造形,仿物造形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浓郁的湘楚文化特征,揭示了湖湘文化亲近自然,尚武慕勇,尚情重义的精神特质,它是湘楚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  相似文献   

4.
一 何谓湘学 当下我们湖南人喜欢谈湖湘文化、湘学。那么什么是湖湘文化,什么是湘学呢?我想这个问题有许多专家做过论证,我不能也不愿否认他们的高论。但是,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来求教。  相似文献   

5.
2014年8月4日至15日,由湖南省委宣传部部署,省社会科学院、省湘学研究院牵头组织的“湘学溯源媒体行”活动,对在湘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及文化遗存开展专题采访活动,重点对炎帝、屈原、贾谊、周敦颐、张栻、王夫之、魏源、谭嗣同等8位湘学人物的思想与精神进行报道宣传,并约请长期从事湘学研究的专家撰写专文。本辑“湘学溯源研究”栏目,系与湘学研究院合办,刊发8位专家所撰全文(《炎帝与湘学》一篇暂缺),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湘学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王船山是湖湘学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源流,指出湖湘学派始于南宋,胡安国首开先声,其子胡宏独创新论,门人张衍其说,因而大成。到了明末清初,湖湘学复盛,其重要代表人物当首推王船山。王船山结合时代特点,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湖湘学,对曾国藩、郭嵩焘、谭嗣同、唐才常、禹之谟,乃至蔡和森、毛泽东等都发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湖湘学是宋代之后非官方的儒学流派在湖湘地区逐渐积淀而成的地方文化,以经世致用的事功特色区别于其它学派.在湖湘学浸染下曾国藩形成以转移风气为宗旨的系统人才教育观,把湖湘学经世致用、以外王达于内圣的思维倾向融入了他的人才教育观中.曾国藩的人才教育观体现了近代社会中国士人在教育近代化发轫阶段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对抗西学冲击的文化自危、自省、自卫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张大联 《文教资料》2014,(27):56-58
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坚守的精神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演变。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源自屈原,其后经范仲淹、魏源有了一系列发展演变。屈原是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产生的源泉,他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为忠君爱国。《离骚》是充分表现屈原忧患意识的首推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湖湘文化,是两宋以来形成千湖南地区的一种区域文化。湖湘文化虽然晚至两宋时期才形成,但在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丛林中,却是一棵后来居上的参天大树。湖湘文化自形成之日起,既具有中华文化的一般性特征,又以自身所独具的特色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创建湖湘文化的湖湘学派中由湖湘文化孕育的一代代湖湘学人,大都追求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理想人生,于学、于政、于人品均卓有建树,令人瞩目。因此,近千年来,湖湘学人在许多方面都留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遗产,影响深远。本文仪就湖湘学人“正言现谏”所积淀的传统精神作一番…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是诗歌艺术上卓越的艺术高峰,它在艺术风格上与湖湘文化有着许多极其相似的地方。文章从分析毛泽东诗词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入手,主要分析了湖湘文化是如何影响毛泽东及其诗歌创作,以及毛泽东诗词怎样体现湖湘文化之精神。  相似文献   

11.
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出生于湖南沅江,自幼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中长大,早年在湘的求学经历和教学生涯厚植了其学术发展的根基,同时也对其学术的取向起着一定的模铸作用,从而使其学术表现出明显的湖湘情结。这种湖湘情结之一端体现在其文字学研究方面。文字学是先生早年所专攻的学问,身处湖湘间,故其训释文字颇以湖南地方方言、湖湘名物风...  相似文献   

12.
湖湘文化,是两宋以来形成于湖南地域的一种区域文化。湖湘文化虽然晚至两宋时期才形成,但在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丛林中,却是一棵后来居上的参天大树。湖湘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一般性特征,但同时又以很多自身所独具的特色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宋以前,湖南的经济、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发展缓慢,儒家文化远没有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湖南先贤名见经传者极少,因而给我们留下有关“积苦力学”、“勤读书史”的史迹亦极少。在两宋以后,湖南便出现了新的转机,创建湖湘文化的湖湘学派和由湖湘文化孕育的一代代湖湘学人,大都追求所谓立德、立功…  相似文献   

13.
湘楚文化是湖南人民精神财富的宝库。它具有深邃修远的历史渊源,丰 赡厚实的精神内涵和广阔恒久的流播影响等特点。我们应当大力提倡“湘楚文化”,不应当因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不在湖南,或仅仅囿于湖南的地称谓而一味地提倡“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与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生在湖南,长在湖南,湖湘文化对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湘人的和合思想、恃己思想、民本思想以及对立统一的思想因素等对他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就起了奠基和前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湖湘文化近代产儿的郭嵩焘自觉继承它的优良传统 ,对其求真务实作风进行独特阐析 ,对其服务现实本色进行极力张扬。郭氏超越湖湘文化粗浅层面 ,把重农抑商传统向重商求富的方向飞跃 ,把理学道德层面向中体西用结合的方向飞跃。他还对湘省弥漫的守旧的风气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对湖湘文化的缺憾进行有胆有识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正湘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型,体现了这一地域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开始转向新的发展方向。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湘学,适应时代变化,最早开始了向近代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魏源著书立说,开风气之先,提出了前人未能想到的新见解,推动湘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堪称湘学近代转型的前驱先路,为其走向新的时代奠立了基础。他提出的种种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产  相似文献   

17.
湖湘文化熏陶下的杰出人物毛泽东是一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典型代表,曾国藩提出把武术和爱国相连,贺龙同志倡导体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这些都是湖湘体育文化中爱国主义的体现。同时,湖湘体育文化在实践中具备的霸蛮敢胜的精神气概,也支撑和鼓舞着现当代出色的湖湘体育健儿们。  相似文献   

18.
近代湖湘词人在宋代寥寥无几的基础上急剧增多,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地域的高度集中;在阶层分布上,进士不是湘词创作的主力军,举人、诸生及无功名者成为新生力量.近代湖湘词学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为湖湘词学流派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陈三立受父亲影响,和湖湘士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由于这种交往,陈三立很好地继承了湖湘文化,而且对湖湘文化所涉及的问题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创见,这种思考在他的学术思想、维新思路、诗学理论等方面都有体现。他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出发,主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贯诸子百家。在维新思路上,他强调向西方学习,重视政教风俗的转易。在湖湘文化的发展进程与近代传统思想的变革中,陈三立的思想焕发着夺目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湖湘文化与湖湘文学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湖湘文化浸淫下的湖湘文学曾经磅礴大气、灿烂辉煌的同时也对湖湘文人产生了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湖湘文学张扬下的湖湘文化强调知行合一,体现在创作中不追求文学的形而上思考,而偏重于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氛围。但是,湖湘文化中的固守传统、封闭排外、重农轻商、自负骄矜等美中不足之处对湖湘文学的束缚值得深深反思。湖湘文化与湖湘文学与时俱进、和谐发展是新世纪历史召唤与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