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婷 《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65-16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理论课程之一,它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讲课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主张以哲学的方式对待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不断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实现我国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彻底的创新哲学。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既是指导人们自觉地开展创新活动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共进的自我更新史。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处于转型时期,创新依然是现阶段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育的主题。在当代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发现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与把握时代精神的统一,坚持问题研究与形态研究的统一,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这就是要重新理解、阐发和推进由马克思奠基的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教学的育人效果,这是我国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要求.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哲学公共课教学改革;把哲学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哲学公共课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相似文献   

4.
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教学的育人效果,这是我国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要求。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哲学公共课教学改革;把哲学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哲学公共课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与现实生存境遇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调等问题。只有从哲学的本性出发,转变哲学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权威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整合、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改革应本着完整地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因此,在课程结构上要进行有机的整合,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连续性,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又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学术性.在教材建设上,要以"突出问题意识"、"坚持史论结合"、"注重文本论证"、"加强与反对者的思想交锋"、"紧扣时代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在教学上要转变传统模式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化"、"科学化"、"教条化"的做法,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致力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怀疑、批判、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立足于实践,紧密结合当前改革的实际,立体地考察和阐释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问题;积极吸收当代哲学和科学研究的新成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容落实到教学中。进行包括教学大纲、理论内容、授课方式和考试制度等在内的全面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哲学会与高校哲学教学协会于1982年11月22日联合举行集会,交流在哲学教学中贯彻十二大精神的经验。会上主要谈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在哲学教学中贯彻十二大精神的认识;二是怎样贯彻的具体经验。发言的同志认为,十二大文件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我们党和国家几十年来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结晶,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密切结合的典范,它有丰富的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所以在哲学课中应当更好地学习、贯彻它。同志们认为,在哲学教学中贯彻十二大精神必须结合哲学课本身的特点,必须和哲学课的系统讲授有机地密切地联系起来,也就是结合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有机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着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或其教学方法,而在于教学理念的失误。要彻底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现状,就必须创新和重构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意义和尚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创新路径,这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是关涉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问题。正因为如此,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的新著《被遮蔽的马克思》,以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扎实的马克思文本,借助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让马克思的理论形象从长期的遮蔽中显现出来。文章从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澄明、方法论研究的创新和让马克思哲学说中国化三个方面,评述了《被遮蔽的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并提出了自己对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看法。毫无疑问,认真领会《被遮蔽的马克思》的学术贡献,对于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在教学中突出其实践本质,不仅是理论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顺应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教学模式,对于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固有的抽象性和思辨性的特征,学生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颇有畏难情绪。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要取得实效,不仅要改革教学内容,还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动性,而师生交往互动教学模式是哲学教学中一种比较好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要义和价值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哲学教学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用科学理论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掌握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塑造理想人格。这对提高哲学原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存在着政治化、知识化和低俗化的"非哲学"施教方式,要彻底转变这种旧的教育观念并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生活世界"出发,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哲学本性,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新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真精神,又直面了当下我国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在内容上存在诸多问题;在明确学习哲学的意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出了改革的大体思路和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转向与当代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之间正在出现一种引人注目的理论趋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经验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精神都走向了科学的经验实证 ,现代西方哲学的中立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精神都体现了对取其中道原则的认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正义精神都是对哲学的社会学维度的肯定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批判精神都把对语言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批判提到了议事日程。这种二者之间的理论趋同不仅验证了人类哲学的普遍规定性 ,而且也使在二者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成为可能 ;而这种对话最终必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创新和理论繁荣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断裂,学术界忙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研究与当代重构,却忽视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人们生活的现实化问题。教育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现实之境的最直接和最优先的方式。然而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无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运用造成了障碍,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教育进步的灵魂,也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信息处理》课改中着眼于课题的改革与创新,主要从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检验教学效果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试图摸索出一条符合现代教学课题改革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