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运算规则,加法运算率贯穿着整个小学数学。因此,加强对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是提高加法运算律教学质量的基础。主要通过具体教学策略实现高效的加法运算教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6至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9.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是在前两个学段学习基础上,将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加以整合。"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是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在性质上,这节课属于概念教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加法的结合律;2.会应用加法的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加法的另一定律--加法的结合律.  相似文献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他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构建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楚科新 《小学生》2010,(1):20-21
1说教材 【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相似文献   

13.
[设计内容]北京师范大学版高中<数学>(必修4)"向量的加法". [学习目标]掌握向量加法的定义及法则,了解向量加法的两个运算律:熟练运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向量的和.  相似文献   

14.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组织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在已有算术数加法运算律基础上,通过算例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在计算时注意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的意识,把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变成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6~58页例题,"想想做做"的第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6.
[设计内容]北京师范大学版高中《数学》(必修4)“向量的加法”。 【学习目标】掌握向量加法的定义及法则,了解向量加法的两个运算律:熟练运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向量的和。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相似文献   

19.
对读者来说,自然数的加法运算真是太寻常不过的了.但是,你是否想过:在做加法运算时,进位中有什么秘密?我们先看例1. 例1 某校有两位老师的年龄相差3岁,而且他们年龄的各位数字的和都是6的倍数,那么较年轻的老师至少是几岁?  相似文献   

20.
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遍高中课程标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4P80-84,是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之后的一节比较重要的课,因为引入一个新的量后,考察它的运算及运算律是数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类比数的运算,向量是否能够进行运算呢?向量的工具作用如何发挥呢?这是学生认知冲突的地方,这一冲突正是数学建模思想应运而生,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知的契机.这一节内容更是后续学习的铺垫,因为向量加法运算是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加法、向量减法、向量数乘运算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运算)最基本、最重要的运算,减法运算、数乘向量运算都可以归结为加法运算,这一节学习好坏关系后续内容能否进一步领会和掌握.2学情分析1)向量加法不同于小学里“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共有几个苹果?”,也不同于初一时的求“两线段的和”不考虑方向.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何处理大小相加和方向相加,这是本节课学生最难弄懂的地方.学生要么无法计算,要么按照线段相加乱套,即使在以后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求同一点出发的两向量和,不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解决.关键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学知识,结合实际操作探究突破这一难点.2)现在高一学生既是今年高中新课改又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