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冬天来了,雪花飘了起来。小璐穿着厚厚的棉服,正窝在家里看电视。寒风从门缝间穿过,呼呼作响。坐着一会不动,小璐就感觉自己的脚很冷,不得不打开空调,让房间内的温度提高一些。人类过冬,有空调、暖气,有坚固的房屋,有厚厚的羽绒服,还有充足的粮食。寒冷的冬天,动物们又是如何度过的呢?小璐经常为野外的动物们担忧。其实,对于动物们来说,每一个冬天,对它们来说都是一场生死战役,只有在这个战场上存活下来,才能继续自己的繁衍生息。想知道动们的生存之道,请看——《动物们的冬之战》。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2009,(2):58-58
姓氏,作为血脉延续,最早出现在中国。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50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男子称氏,氏随父亲而来。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是私有制社会的特殊产物,表示功勋和地位。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相似文献   

3.
温一壶春色     
一阵细雨轻轻飘落,染红陌上枝头。不知不觉间,时空流转,春天悄然来临。"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季节到了,浓郁的春光充塞天地,不仅山野万紫千红,就连山房的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柳条在春风里荡漾,一片山花吹落在笔床。诗中,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是盎然无边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忽然感觉,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应该邀上几位好友,临水而居,以诗当茶,以花代酒,让和煦的风柔柔抚摸,让季节的韵味慢慢浸润,让僵硬了一个季节的心尽情去体悟旖旎与风情。  相似文献   

4.
难说再见     
我,曾是一粒种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沉睡。那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冬天啊。在冰冷黑暗的梦中,我依稀记得,自己曾经长大过。不知哪一天,我的身体温暖起来,润泽起来。我伸展了一下腰身,啊,我居然长出根了,包围我的是  相似文献   

5.
正初春,春寒料峭,校园一角的一棵老树在风中抖动着枯枝。我有些失望地想,虽说立春了,可没有一点春天的感觉。你看这树,浑身上下灰不溜秋,干瘦而枯槁地静默着,像一个可怜兮兮的老者,一点精神也没有,简直就是一树枯枝。这棵老树没有主干,干瘦的枝干成簇。所有的枝干散乱地拢在一起,像一堆干柴。有些横斜的枝杈早已被风劈成两段,折了的一段抖动了一个冬天,摇摇欲坠。冬天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太深了,要焕发生机很不容易。谁知,过了没几天,我竟然发现老树上萌动了新芽。点点新芽,像素色的背景下浅绿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里有一处景色宜人的湖,湖边绿树成荫,倒映水中。湖水清澈,微风吹过,涟漪一圈圈荡开,一派田园风光。然而让这风景活起来的还是湖面上缓缓游来的野鸭。瞧它们或三五成群,或成双结对,或形影孤单,悠然自得地畅游着,嬉戏着,旁若无人,坦荡至极。天冷的时候,湖面上没了它们的踪影。原  相似文献   

7.
青鸟 《科学生活》2014,(9):78-81
九寨沟有多美?没去过的人不能体会。九寨归来不看水,的确如此。游览九寨沟最好的时节,就是九月与十月,稍稍再晚些,就错过了最美的时光,需待来年。前往九寨沟之前,有必要先查好天气,晴天最适合游玩。有条件的游客可以在附近预定旅店,减少劳累。若是想节省开支,那也要及早预定交通可达的住所,以免无处落脚。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20世纪是力量的世纪,钢铁、煤炭、天然气,乃至火器的使用,使人类有了强大的臂膀。21世纪则以智能为特征,以人才为动力,被称为信息化时代。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也因此,人类更加重视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以人为本,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语汇。  相似文献   

9.
<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相同的作品,于不同的读者,有千百种解读;同样的职业,在不同的人看来,也有不同的感受。整日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在别人眼里是辛苦,是寂寞,而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侯成林教授来说,却是幸福,是享受。  相似文献   

10.
每年五到七月,是青海湖最美的季节,环湖两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五彩缤纷的格桑花,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蓝天白云,不时有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飞过。有人说,青海湖是高原的一滴眼泪。如果,这一滴眼泪逐年蒸发,消失的将不是风景,而是整个生态。每年五到七月,是青海湖最美的季节,环湖两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五彩缤纷的格桑花,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蓝天白云,不时有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飞过。有人说,青海湖是高原的一滴眼泪。但是,这一滴眼泪几年前逐年蒸发,消失的将不是风景,而是整个生态。  相似文献   

11.
张双  田迅 《科教文汇》2011,(4):8-8,44
教师的"教"主要体现在"言传"和"身教"两个方面。以身作则是教师进行身教的前提,学生的学习方向、品德行为乃至思维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受教师的影响。教师深入了解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对教师教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琼  陈颖 《科教文汇》2011,(16):164-164,208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在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建设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访谈法、开放式问卷等方法构建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估量表初稿,通过对220名高校教师的调查,对量表进行检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包括8个因子:教学成效、职业素养、教学投入、沟通协作、敬业精神、科研服务、组织忠诚、遵守规章制度。该量表信度、效度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陆扬 《科教文汇》2011,(10):35-37
"情知性"教学通过多种激励手段,使学生有较多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愿望。在教学中注重针对性、合作性、开放性和反思性,使课堂充满着智慧,显露出生机。"情知性"教学操作策略突出"创设情景"、"互动交流"、"形成结构"、"新知应用"、"扩展变式"、"及时反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王冲林  植泳诗 《科教文汇》2014,(14):166-166
2012年,在番禺区教育局的大力提倡下,"研学后教"理念广泛应用于中学语文课堂中。与传统课堂相比,"研学后教"下的语文课堂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是以学定教,教在学之后,教在关键处。但由于这种教学改革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本文针对"研学后教"语文课堂中的突出问题,甄别"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建模中的不足,为构建生动、活力、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教学改进的建议,推进"研学后教"的有效实施,做出更多开拓性的教育探索。  相似文献   

16.
陈浩 《科教文汇》2014,(29):16-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大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国情,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掌握唯物主义历史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独特定位决定了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着力培养并牢牢掌握多种素质能力,包括准确进行角色定位,积极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提高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宋东映 《科教文汇》2012,(32):95-9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理念,开始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并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时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神入”.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神入教学法究竟是什么,适合于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何运用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王岩 《科教文汇》2012,(5):128-128,137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对于外语也愈加重视.而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外教便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提高口语的最佳人选.因此,在家长为孩子选择高校时,有无外教便被许多家长看重,尤其在选择民办院校时,这一现象更加明显.鉴于这种情况,外教便成了各个民办院校在生源竞争时的香饽饽.“饥不择食”便成了当下民办院校在聘用外教时的真实写照.外教的质量令人堪忧,教学效果更令人担心.本文就外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口语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吕娜 《科教文汇》2011,(34):128-129
上世纪中期,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它是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的产物。目前,对专门英语国内外教学界比较重视。英语教学改革也在逐渐从基础英语教学向专门英语教学的方向转变。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优化了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本文基于此对专门用途英语中实践"四位一体"教学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学工科专业抽象性思维较多的课程教学,提出了“互动启发式”教学。从传统教育的“授之以鱼”转变为适应现代教育的“授之以渔”,把枯燥的理论灌输式教学变成学生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互动启发式教学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技巧,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牢固基础。本文以工程力学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互动启发式教学的具体运用,说明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