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姆林斯基说过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 ,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 ,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不应当用到记忆上 ,而应当用到思考上。”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任务 ,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 ,在思考中锻炼学生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那么在中学语文记叙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认为 ,根据课文重点 ,将…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以上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尽快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  相似文献   

3.
“学生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尽快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  相似文献   

4.
王永辉 《河北教育》2008,(11):33-3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地是为了变得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精力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课堂教学如此,班主任工作也是这样:关注学生,让学生自己反思,自我内化,自求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个孩子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还是为了使孩子变得更聪明。因此,他们的主要智慧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这里就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去点燃思考的火焰,让学生在思考的世界里成长。  相似文献   

6.
樊兆锋 《考试周刊》2011,(85):79-8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何巧借学生的智能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探索,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张金花 《教师》2011,(31):81-81
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核心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强调: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聪明.因此它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该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思考的王国。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场所。而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思考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大教育家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可见,一堂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是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 :“学生来到学校里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而主要是为了变得聪明。因此 ,他的主要精力不应当用在记上 ,而应当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只有实施探究式教学 ,才能把学生带进积极思考的王国中去 ,使他们养成敏捷、灵活、独特、多维的思维品质。在小学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怎样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一、创设探究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励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 ,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起点。如果…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是不应用在记忆上,而应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严格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是不应用在记忆上,而应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严格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模仿对话进行简单的操练就行,其结果往往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我摘录了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探讨:片段之一:PEPBook2UnitlPartBLet'stalkLet'spractise新课引入:T:Look。Ihaveanewfriendtoday.Whatdoyouwanttoknowaboutmyfri…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思考的王国.”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学会思考,这是教师的天职.下面就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谈点体会. 一、教师引导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为了使引导恰到好处,教师必须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铺垫阶梯,做好向导工作.比如,在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可首先画出如图所示的电路,然后依次向学生:①如果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1.25伏,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而,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怎样引导孩子们思考呢?一、内容延伸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这一思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个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这就是说把学生变聪明,应作为教学的一种追求。而教师的有效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巩固和深化新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而且有效教学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到学校来,不是光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他应该不光是会记忆,更重要的是会思考。在思考中获得劳动后成功的快乐,在劳动快乐中体会到尊严和自豪感。所以学校应是思考的王国,教育的目的也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单纯的机器,而应该保留他原有的人的灵魂,人的精神。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思维欲望,用各种办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不只是数学、物理、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因此,学生来到学校,绝对不仅仅是为了领取一只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获取一个善于思考的脑袋。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关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培养的章屡见报端,而关于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论述却少有所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学习中,学生其它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但长期以来,比起对知识的传授,人们对教育智慧的关注却不是很多。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用在记忆上,而应用在思考上去,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思维。”英语学科中的思维教学模式研究可以为广大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方面提供参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这里的聪明主要指的是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欲望,教给学生探索物理的思想和方法,真正地爱上脑力劳动。为此,  相似文献   

20.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用记忆代替思考,死记代替鲜明的感受,这是当前中学生学好语文的大敌.有的学生为了获得优秀的成绩,学习十分努力,但由于学得被动,不善于思考,他们却不能从中获得乐趣.久之,他们对学习就会感到厌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要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他认为这“绝不是指兢兢业业刻苦努力地学好功课”.他说:“一个人可能以优异的分数从学校毕业,但是却不能体验人类的一种崇高的乐趣即读书和思考的乐趣.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是指让学生体会思想的美,享受文化财富,使自己变得更为高尚”.要让学生获得读书与思考的乐趣,具备这种“体会”与“享受”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