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络学是2500年前中国先哲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是指导针灸、推拿、气功和中医各科的理论核心。根据经络学说,人体的一切功能都是在经络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经络失控是疾病形成的原因,而疾病的痊愈则是经络发挥了调整作用的结果。因此,经络就是人体的医疗保健系统。经过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近二十年的研究,我们终于运用三种生物物理方法证实人体14条经脉线都可以精确地测定,并和古典经络图谱惊人地吻合,无可争辩地证实了人体经络的客观存在。这一成果被国家科委授予首届“星火杯”创造发明特等奖。并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学界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三一二”经络锻炼法的来源什么是经络经络学是2500年前中国先哲对世界科学最伟大的发明创造,是指导针灸、推拿、气功和中医各科的理论核心。根据经络学说,人体的一切功能都是在经络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经络失控则是疾病形成的原因,而疾病的痊愈则是经络发挥了调整作用的结果。因此,经络系统就是人体的医疗保健系统。经络是如何被证实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和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经过20年之努力,终于用三种生物物理方法证实人体14条经脉线都可以精确地测定,并和古典经络图谱惊人地吻合。他们还发现经脉线具有形态学基础,甚至动物和植物…  相似文献   

3.
“三一二”是经络科学的最佳应用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经络的世纪。经络学在人体科学、生物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它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震动了世界医学界,在世界范围掀起学习中国古典经络的热潮。特别是各国医学界都在运用祝总骧等人的科研成果,广泛开展经络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 3.自然经络疗法 经络的发现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贡献的第五大发明,早在2500年前,《黄帝内经》就曾阐述过经络的重要意义:“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可见,经铬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人的生与死,健康与疾病,都取决于经络。经络畅通,人的生命就处于平衡、健康状态;经络不畅通,人就会生病、生癌,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健康要靠自己,不可以过分依赖医生和药物”,这是312经络锻炼法最核心的思想基础。 既然人体大多数的疾病(意外伤害,遗传病除外)都是由于经络不通、经络功能失调所致,那么,只要保持经络通畅,身体就会健康无恙;及时疏通经络,就能达到减轻病痛、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在疾病和衰老面前,我们不应惊慌失措,要相信自己,真正认识到体内经络系统的巨大潜能,积极、主动地激发经络的功能,变被动医疗为主动保健,就可以将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有这样的知识,步履蹒跚是上年纪人的一大特点。这也说明,人体的老化是从脚部开始的。在脚踝以下,有着很多经络。有意识地合理刺激这些经络,会使全身经络产生良性连锁反应,达到抗老化,恢复年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在人们大都知道,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总调度、总控制系统,在不知不觉中发挥着医疗保健和维护人体健康的作用,这个系统就是经络。人为什么会生病?就是经络失控或出了偏差;而疾病的痊愈或康复,则是经络实施调控的结果。这就是说,人们要想获得健康长寿,这个与生俱来的经络系统,就是完全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保护神”。但是正如人的身体一样,经络也不可能天生地永远强健,它也需要养护和锻炼。不过锻炼经络比较简单,它只需经常给予适当的刺激,使其时刻处于活跃状态就行了。那么如何刺激经络呢?在“循经定穴”(包括区位)的基础上,刺激的手段主…  相似文献   

8.
舒佑辉 《武当》2006,(4):11-12
人体经络学说,是中国特有的发明,也被公认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千百年来,经络学说早已渗透于古老的太极拳中。传统太极拳每一式的完成,都是意气循行于经络, 每一式都有特定的守窍(穴位),并与人的五脏六腑相通,故能起到气血通畅,阴阳和谐,祛病延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健康要靠自己,不可以过分依赖医生和药物",这是312经络锻炼法最核心的思想基础.既然人体大多数的疾病(意外伤害.遗传病除外)都是由于经络不通.经络功能失调所致,那么,只要保持经络通畅,身体就会健康无恙;及时疏通经络,就能达到减轻病痛、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在疾病和衰老面前,我们不应惊慌失措,要相信自已,真正认识到体内经络系统的巨大潜能,积极.主动地激发经络的功能,变被动医疗为主动保健,就可以将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0.
"健康要靠自己,不可以过分依赖医生和药物",这是312经络锻炼法最核心的思想基础.既然人体大多数的疾病(意外伤害.遗传病除外)都是由于经络不通.经络功能失调所致,那么,只要保持经络通畅,身体就会健康无恙;及时疏通经络,就能达到减轻病痛、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在疾病和衰老面前,我们不应惊慌失措,要相信自已,真正认识到体内经络系统的巨大潜能,积极.主动地激发经络的功能,变被动医疗为主动保健,就可以将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1.
经络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现,早在2500年前的中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发现了人体存在经络系统,指出经络具有“行血气、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重大作用。就是说人体的健康是由经络秉统维持的,经络正常运转,人体就能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12.
自古佛、道都重视意念和内气的修炼,佛家追求“成佛”,道家追求“修仙”,佛道寻找经络、穴位畅通的功法,使人体经络通畅而益寿延年。佛家脉轮学说认为:人体内有三十六轮,如顶轮、眉轮、颈轮、心轮、脐轮等等,佛家修炼“法轮常转”。道家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气是通过任督二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运行的,道家修炼“内丹术”。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传统养生理论的观点,结合人体运动及针灸、气功修炼实践,对经络学说作了全面的剖析,提出:人体运动,经络通畅;经络既通,其形乃彰;经络失常,人体衰老;疏通经络,延年益寿等观点,为人们的运动健身和养生保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健身经络(一)经络概述人体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义,是经络系统中直行的干线,多循行于深部。"络"有网络的意义,为经的分支,犹如网络一样遍布周身,无处不至,分布部位较浅。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经络遍布全身,有规律性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和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二)经络分类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组成。经脉主要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大类,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现将经络的组成用下表表示。  相似文献   

15.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在临床上观察到的一种人体特殊的生理现象——经络感传现象.经络中的“经”指的是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而“络”指的是络脉,是网络,经络系统的分支。气功锻炼和治病的关键是,要使“气”贯穿全身,意到气到才能有作用,然而“意”到“气”到是直接通过经络系统来完成.经络运行受阻,人体气血运行就不畅,气功锻炼本身就是通过练功疏通经络,所以经络学说也是气功锻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百岁健康是人们永恒追求的目标。可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探索,没能找到个好办法。现在祝教授找到了,祝教授通过几十年的钻研,用现代科学的手段证实了人身上的经络,经络有行血气、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的作用。因此,祝教授又进一步根据经络的功能,创编了“三一二经络锻炼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黄帝内经》在2000多年以前就告诉我们:“经络之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现在全国各地不少人都以经络锻炼、穴位按摩,来保健养生、预防和治疗疾病,并且逐渐形成了认同这种“绿色疗法”的风气。但是,大家颇为苦恼的一件事是:摸不准穴位,缺乏按摩方法。这确实是一个既具体又关键的问题,如果每次按摩距离经络穴位较远,偏差过大,即成为“无效按摩”,就起不到任何所期望的作用了,久之会影响对经络“处百病”的信心。进行自我经穴按摩的人,大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多是根据从报刊资料或相互交流得到的知…  相似文献   

18.
祝总骧教授历尽千辛万苦证明了经络的客观性后,为进一步验证经络对人体各系统的调控作用,于1991年11月,又向人们推出了他的另一成果:“312经络健身法”。“312经络健身法”,就是通过进行三个穴位(合谷、内关、足三  相似文献   

19.
有些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发麻,让中医给扎扎针或者做做按摩之后很快就能好,这是因为中医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黄帝内经》讲“百病源于经络堵”,如果经络不通,身体就会发出很多不舒服的信号来求救。  相似文献   

20.
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北部的海滨住宅区,一座三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大门上方写着“炎黄三一二经络锻炼中心”,两扇大门的玻璃上贴满了标注着人体穴位的彩色图片。走进大厅,墙壁上的人体穴位画片令人目不暇接。靠近墙壁摆着一排办公桌,上面有介绍经络锻炼的各类材料和光盘。中心主席陈炳昌先生向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了经络锻炼中心的情况。经络锻炼受青睐印尼炎黄经络锻炼中心是去年10月7日正式成立的。为弘扬和推广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和简便易学,效果奇特的经络锻炼法,陈炳昌先生邀请了印尼各界近3000人出席成立仪式,并专程邀请了北京炎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