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雨蓉 《新闻知识》2013,(6):28-29,75
无论是适应受众细分的市场发展方向还是面对新媒体迅猛崛起的尖锐挑战,类型化广播都必然作为传统电台的取代者而成为广播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今,数字化广播技术的引入使频率资源大大增加,为类型化广播在我国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本文以媒介变迁为视角,分析类型化广播对广播媒介的传承与对广播固有传播理念的革新,探讨类型化广播在广播媒介形态变迁中的意义,从而引发对新时期的正确广播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汤天甜 《视听界》2008,(2):60-61
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阵痛与调整,中国广播业已经基本结束了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大为特征的粗放式经营发展阶段,而逐步步入到以资源重组、结构调整和行业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整合时期。在全球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多元化的受众需求,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一体化的媒介市场竞争,促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向类型化发展。近几年,继类型化的音乐台、新闻台之后,类型化的故事台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其定位有何创新之处,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值得业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针对类型化广播对广播媒介的传承与革新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我国广播媒介的质量和水平,真正满足观众对于广播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
经过六年多的探索性实践,类型化已经成为深化我国广播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不仅因为在全国范围内已有40余个广播频率先后实施类型化改革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益,也不仅因为发达国家的广播率先成功探索并实践着类型化这一与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介发展规律相契合的运作与经营模式,更为重要的是,类型化是我国广播改革逻辑的必然延伸。  相似文献   

5.
孟阳 《东南传播》2013,(6):78-80
媒体市场竞争促使广播向专业化、类型化方向发展,故事广播是典型的类型化广播,经历几年同质化发展后,各地故事广播经过改版后推出各自特色的节目,用不同风格形式的故事节目为故事广播立台,本文从节目题材、品牌活动、入驻微电台、读书节目创新等方面谈故事广播频率的新特点,并通过分析其出现的问题来讨论如何实现故事广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继类型化的音乐台、新闻台之后,故事台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作为类型化系列之一的故事广播有着怎样的诞生背景.其定位有何创新之处,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如何等等,都成为广播研究者思考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7.
正《类型化电台研究》、《媒介融合台网互动解析》两部学术专著近期分别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覃信刚,是云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国家二级记者、博士生导师。覃信刚是中国广播界类型化电台研究的拓荒者和领军人物。《类型化电台研究》共52万字,详细论述了类型化电台产生的媒介背景、历程以及全新闻电台、新闻/谈话电台、流行音乐类型化电台的节目编排,运营战略,填补了国内广播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相关的背景,类型化电台也不例外。类型化电台作为一种新的广播模式诞生于美国,它是当时电台生存发展的需要,不但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也符合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而且高新技术和经济因素等也为类型化电台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回溯类型化电台产生的媒介背景,来把握类型化电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类型化电台是世界广播史上最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广播媒介发展的主流,类型化是中国广播的又一次改革。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为了推进类型化的改革,从1997年开始研究类型化电台,成立了研究所、翻译小组、创新小组、类型化电台设计院。在2007年我们又投入了200多万元和法国的一个新闻学院共同开办了国际传媒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培养了32名硕士,有26名硕士生专题研究类型化电台。  相似文献   

10.
类型化广播是广播抓住有效收听群体,由服务"大众"到"适位"传播的转变,是媒介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的产物。本刊从这期起,将连续五期刊登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总编辑覃信刚关于解析类型化广播的文章。这五期的题目是《关于类型化电台的解析》、《类型化电台产生的媒介背景》、《类型化电台的子群体》、《类型化电台的定位》、《类型化电台的营销》。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一年,广播理论研究继续沿着务实与理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在2011年的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的同时,集中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广播产业发展、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广播媒介批评、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等五个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在一般意义上被称为四大强势媒体。中国广播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在其发展历程里先后受到电视和互联网的冲击,在历经了繁荣也面对着式微的压力之后,在媒介形态变迁的环境下引入了新的表现形式——类型化广播。近年来,类型化广播受到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侯迎忠 《视听界》2008,(4):74-76
数字化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变化。带给广播媒介全新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通过对长沙地区听众的实证调查发现,受众接触广播及与电台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与数字化的新特点。广播媒体听众比例下降,目标听众定位存在偏差。节目内容与服务方式改变缓慢。为此。广播媒体必须由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多向传播转变。节目内容制作上从专业化向类型化转变。积极培育听众在数字化背景下收听广播的新习惯与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罗幸 《传媒》2017,(21)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通过美国未来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传播与资讯通讯科技终将汇聚合一"的思想传达出来.而学界真正将"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学理概念正式提出,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伊契尔·索勒·浦尔(Ithiel De Sola Pool).他认为,媒介融合指的是"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些新形势、新变化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大陆类型化广播,在媒介内容、传播渠道、媒介终端三个方面的融合尝试,令类型化广播在我国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垂直化、云端化、智能化、场景化、便捷化、灵活化、整合化、多样化、族群化和视听化的特点,进而使类型化广播模式能够逐渐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基于这一背景,笔者将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类型化广播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5.
类型化电台概念由国外引进,成为解决两大难题、应对受众细分时代的重要法宝。但湖北的听众格局并不适合全盘接受,照搬美国类型化广播的模式和以"京沪"为代表的本土化格式电台的发展思路。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FM1026在不具备音乐、新闻、交通等格式化广播的传统专业优势背景之下,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格式化之路,那就是:综合型广播和专题类节目的格式化。本文通过分析FM1026在类型化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听众背景、棘手问题、实践举措和创新思维,归纳了在专题节目基础之上如何做到格式化布局和品牌化栏目的有效统一,以及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国内类型化广播电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曹璐 《中国广播》2010,(11):16-19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国情特色背景下。中国广播媒介亦处于新媒体时代媒介生态背景下的媒介转型。本次城市广播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探讨当代中国城市广播的发展与变革,体现了城市广播决策层对当代城市广播发展的战略思考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正类型化广播在国外早已是一种成熟的广播模式,其源于美国,原意是格式化的广播,也就是说频率不再按时段形成不同的栏目,而是整频率打造一种概念的广播。类型化广播也是当前我国广播界比较认同的成功模式之一,就广播频率从专业化向类型化发展的方向而言,类型化广播的特点较为适合于音乐电台的全新构建。类型化广播与音乐电台的结合为广播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音乐广播电台的优势广播由于其可伴随性能够在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首先,阐述媒介融合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将面临传播局限性挑战、受众逐渐流失挑战、内容滞后性挑战。最后,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为实现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给出孕育新媒体思维、加深对广播新闻内容的解读、构建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等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刘逸帆 《中国广播》2008,(12):25-25
今天,广播媒体的类型化生存与发展已经是我国广播业界、学界及许多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现象。为对类型化广播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11月21-23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类型化广播与品牌定位研讨会暨全国第八届城市电台发展协作会上,类型化广播与品牌定位等相关问题成为与会专家与代表们热议的中心话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统广播媒体的纷纷改革与新媒体的发展,媒体广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播媒体没有发行等收入,广告收入的多少几乎决定着其生存地位,而广告的质量也影响着类型化广播的整体形象。由此看来,类型化改革中的广播媒体吸引更多品牌客户,保持并发展优质客户资源是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研究类型化广播广告如何吸引品牌客户,从而还广播媒体一个“绿色”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