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文 《新闻知识》2000,(4):38-38,36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走向市场已成为各种媒体无法回避的选择。电视也不例外。观众决定收视率.收视率拉动广告,广告又维系着电视生存环境的优劣。于是,在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电视人不能不考虑,用什么去吸引观众,以什么方式去参与市场竞争? 过去由于重点放在政治宣传教化上,电视人一切按部就班,毫无危机和竞争意识,电视节目也一律是淡寡口味的“萝卜白菜”,几十年如一日。这种局面被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所冲破。电视人的心中开始有了观众意识,节目也丰富多彩起来。可是,电视中的庸俗化、商业化倾向也随之出现,如湖…  相似文献   

2.
感动与担忧:当代电视批评的双重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当代电视理论和电视事业的发展,正处于十分复杂的社会语境中。这种复杂,集中体现在中国电视发展面临的四大悖论: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的碰撞和紧张;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碰撞和紧张;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和紧张;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碰撞和紧张。中国电视处于“双重视域”的理论语境和实践环境时所面临的这四个悖论,决定了电视批评的理论视域是相当广阔的。忽视这样的宏观背景,当代电视批评不可能对中国电视的商业化、庸俗化、贵族化弊端作出深刻的解析。  相似文献   

3.
电视商业化和庸俗化的表现和成因 电视创造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因为电视台的运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已具  相似文献   

4.
试论“电视知识分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视知识分子”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批评电视固有的弊端时提出的。这一概念的出场语境既是现代社会大众传媒霸权盛行的一个表征,又是知识分子如何在坚守学术理想和学术操守中与时俱进的一个深刻命题。提高电视的文化品位和人文力度的关键之一,恰恰在于应该给知识分子提供更多的在电视上出镜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电视传播这一影响最大的公共空间,将学术话语变为电视话语。研究“电视知识分子”问题,应当坚持从社会经济关系中找出其具有终极意义的经济原因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剖析述略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出现低潮的内外两方面主因。对此,提出了三项对策:一是认清危机,加强实力,在“商业化”发展中采取普世价值观的化策略;二是坚持不懈地走内渴式发展之路;三是增强精品意识,打造电视纪录片精品。  相似文献   

6.
李西莉 《新闻知识》2005,(11):57-58,51
作为现代大众传媒,电视是人们接触最为频繁的大众传播工具。然而,有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对于电视节目,40.6%的观众认为“部分娱乐节目有庸俗化倾向,要提高文化品位。”38%的观众认为“节目形式互相抄袭,雷同”,28%的观众认为“高水平的演唱会、音乐会太少”,18.4%的观众认为当前电视综艺节目“过分追求豪华形式”。  相似文献   

7.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孙华  蔡尚伟 《新闻界》2005,(3):94-94,96
本文作者此前提出的“西部电视特区论”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但其中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西部电视特区论”即等靠要思想。本文从剖析将两者等同的认识误区入手,通过对“西部电视特区论”这一观点产生的环境、“西部电视特区论”的核心与特区精神、“西部电视特区论”与两个大局论的关系逐一进行阐释,以澄清西部电视发展理论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9.
时至今日,人们在接受电视的影响的同时,反过来又会关注它本身的生存、发展状态,或说,正是由于人们不断的(实践)活动,反过来又给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起点,如从央视到地方台一些专类频道的兴起,甚至频道中某些专类版块的运作。于是,当“假日经济”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市场大盘的一种“现象”时,我们来谈“假日电视”,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
刘丹 《新闻前哨》2006,(2):71-72
随着中国电视体制改革,公共电视在电视市场商业化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在近10年的探索中,我国公共电视某些方面被人们所诟病,比如,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公共电视嫌贫爱富,高雅化受到排挤等等。其定位与国外的“公共服务电视”相比,相去甚远。说白了,我国的公共电视要想不被商业利益牵着鼻子走,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1.
奇闻逸事、街谈巷议、天灾人祸、治安事件、交通事故……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此类“社会新闻“占据了很大篇幅,似乎这些就是社会新闻的全部内容。实质上是社会新闻的片面化和庸俗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新闻角度看,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发现”。事实上,社会新闻更需要“发现”。这种“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否需要建立公共广播电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电视产业化进程中,电视市场化、商业化引发了诸多不适与种种问题,对公共电视的呼声也日渐响亮。报刊杂志上“公共电视的缺席”“公益性电视”等字眼频频出现.但目前的讨论多停留于拿国外公共电视作简单对比.很少和中国的现实国情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是否需要公共广播电视”这个命题.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社会发展的层面,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社会阶层发生了分化,公共领域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3.
高震 《声屏世界》2003,(1):21-23
早想就《南方周末》(2002年4月25日)《崔永元炮轰电视庸俗化》和解玺璋先生的《电视为什么不能庸俗化》(同  相似文献   

14.
刘俊娜 《新闻传播》2006,(12):55-55
随着各国电视机制的转轨,电视制作也从“生产文化型“转向“消费文化型”,商业化比重越来越大,加之电视受众的收视耍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媒介的选择空间也随之增大。电视行业仅在短短几十年中便日新月异,从传统的宣传式播放到今天的各种传播形式、节目类型盛行,网络电视、数字电视、虚拟电视、移动电视、真实电视等众多电视产物也相继推出。可以看到,电视传播正在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邱明 《声屏世界》2007,(5):54-54
所谓“新媒体”,即移动电视(包括楼宇电视、车载电视、公共地带大屏幕电视等)、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数字媒体。“新媒体”已经开始瓜分电视市场份额,估计在二三年之内,将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进军,并且目前中小城市的一些宾馆、车站和商厦已经开始出现移动电视。随着3G、4G手机开始普及,有人预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就是手机电视对传统电视重创之日。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应该放任自流还是该积极应对,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颖捷  黄玫 《新闻世界》2004,(11):65-65
近年来.“热线参与”不再是广播的专利.它被越来越多的借鉴和应用于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介中。但,“热线参与”仍是广播的强势所在。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17.
曾凡斌 《新闻三昧》2005,(10):23-25
2005年电视娱乐节目的最亮丽一线——“超级女声”现象。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狂欢拉下了帷幕,2005年的“超级女声”可以说获得电视娱乐节目前所未有的成功,全国报名人数达15万;超过2000万观众每周关注;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所有节目第一名,其决赛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报道媒体超过百家,超级女声收视份额创下国内第一,在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由地方媒体占据首位。“超级女声”决赛每场的手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超过100万,最后一场决赛更引来创记录的800多万条手机短信。最后,成都赛区的人气选手李宇春以352万票取了本年度超级女声冠军的桂冠,  相似文献   

18.
如今,电视几乎普及到了所有的家庭。不仅如此,在公共场所有大屏幕电视,在公共交通上有移动电视,“声话共举”的电视媒体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眼球。电视作为一种直观性、形象性的“感受型”媒体,直接作用于人的视听感观,一目了然、浅显易懂。这个特点正好适应了人们高度紧张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受众不需要补充过多的思考和想象就能接收信息。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  相似文献   

19.
政务报道是电视受众了解国事、省事、地方大事及领导干部活动的主要信息渠道,但现在电视上的政务类新闻报道,常常缺少受众希望寻觅的信息消费点。这种讲“硬”道理的电视新闻,如果用“软”着陆的方式去表述,其效果则会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龚劲  邱艳 《新闻前哨》2009,(8):76-77
在中国电视期盼大规模改良和创新的今天,关于电视“克隆”,目前大致有两种声音:一种坚决反对“克隆”.认为它阻碍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唯有创新才是出路:另外一种则认为“克隆”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