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互联网媒体经历了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和智媒体三个发展阶段,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传播格局已然形成,互联网生态系统在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如何通过媒体融合,升维为主流互联网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为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很好的顶层设计。传播新格局已经形成互联网已经成为主导舆论场。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信息海量、方便快捷、用户体验更好,用户开始快速转移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2.
靳珂 《青年记者》2017,(20):68-69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传播模式发生着改变.互联网广播即网络音频,是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态之一,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化音频信息的一种形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收听节目.①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广播将传统广播的音频信息资源和网络传播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吴红晓 《传媒》2013,(2):28-30
只要是将手机终端和数据(除语音之外)的传播应用融合在一起,就都是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和传统传播方式的显著特点有三:一是终端就是媒体,媒体就是终端;二是手机媒体更多依赖手机平台运行;三是广义的手机媒体除了是全媒体还是多功能化的个人中枢,成品形式多样且不断创新.因此,总结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必须从智能手机终端、手机平台和应用、各种手机媒体形式的创新三大方面全面分析. 移动互联网占据主流,智能手机迅猛增长由于手机媒体内容和终端的不可分性,而且目前主流的手机媒体均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所以手机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数量,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情况,直接印证着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6,(27):8-8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媒体格局。传统主流媒体如何通过融合发展,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成为一个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普及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在当前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我国电视媒体正在积极改革.无论是从节目形态、内容,还是节 目传播方式上,电视媒体一直都在进行多元化的探索.伴随着互联网终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的广泛商业化应用,互联网的重心正在转向社交媒体,而社交媒体平台的主角是用户,媒体依赖于用户的优质使用体验,如...  相似文献   

6.
王晖 《新闻前哨》2014,(9):18-20
日新月异的传播手段,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平面媒体实现了从“翻阅时代(纸质媒体)”到“点击时代(电脑媒体)”再到“触摸时代(移动媒体)”三次大跨越.以此相对应,传播形态呈现出社会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江西日报社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媒体融合的途径,力求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如何积极应对受众流失带来的挑战?本文在分析自媒体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认为传统媒体需要在新的媒体发展环境下有力发声,推进媒体融合,打造官方自媒体,占据互联网宣传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8.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9.
黄平  崔健 《传媒》2012,(7):54-55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技术不断升级,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自媒体"的产生。自媒体的兴起是传媒领域的大事,因其方便、快捷受到用户的欢迎,成为大众参与度极高的媒体形式,在社会网络中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对舆论环境、社会稳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技术条件及移动终端设备均已发展成熟,自媒体在互联网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章首先论述自媒体的兴起及其传播形态,继而阐述自媒体的概念及其传播模式的变化,最后探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传受一体化、碎片化及网状传播、双向反馈、节点共享等。  相似文献   

11.
二维码技术及生态系统已经比较成熟,且进入门槛较低.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的大环境下将其应用于报刊媒体,会在信息容量、传播形式、沟通模式、赢利模式等层面产生独特价值,并实现报刊媒体的跨媒体传播.  相似文献   

12.
陆虹 《新闻记者》2006,(9):32-35
世界和中国的媒介格局正处在“润物有声”的增量式变革中,以互联网为代表、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形态开始呈现与传统媒体分羹的态势。2008年北京奥运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奥运传播当然成为塑造健康积极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品牌性手段。缘于“地球村”受众信息消费形式的转变,北京奥运传播理念须从传统的线性宣传模式转移到多媒体共融的新传播模式,整合internet、IPTV、博客、播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多种新媒介形式,树立北京奥运的数字媒体观,建构新媒体·新奥运·新传播的盛大图景。从远古雅典的体育盛会带来人们对和平安…  相似文献   

13.
许敏佳 《传媒》2016,(8):39-40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促使互联网与电视媒体进一步融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在大数据时代下,数字电视等一些新媒体终端发展速度非常快,电视节目的录制及传播形态都受到了极大影响,电视媒体需要做到未雨绸缪,才能够在大数据时代从容转身.本文拟从大数据时代下电视媒体发展面临的问题着手,进而探讨电视媒体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手机移动终端形成的信息传播载体,是继PC互联网之后又一新兴媒体形式。由于其具有广泛受众基础,传播范围广、手法便捷、影响力大.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按照各类媒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报纸刊物为第一媒体,广播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为第四媒体.移动网络则是“第五媒体”。认真研究新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对于武警部队正确应对和予以稳妥处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13,(15):47-48
记者:从传统媒体到全媒体,再到智慧媒体,您怎么理解这样的发展趋势?朱建波: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融合互通,都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帐号,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播方式不断丰富,同时媒体大胆尝试机构改革和流程再造,从"物理变化"趋向"化学变化",构建了适应全媒体需要的产品体系和传播平台,因此可以说媒体已经共同进入了一个全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线网络及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快速普及,推动着社会进入泛媒体时代.在泛媒体时代,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内容生产力得以解放,内容的地位凸显,其价值的实现方式也更加丰富. 一、泛媒体时代的传媒格局变化 所谓的“泛媒体”是相对于过去专门化的“媒体”而言的,在移动互联网普及背景下,面向公众信息传播不再是专业媒体的专利,任何人和任何机构都可以自建媒体,生产内容信息并向外发布.相对于过去,泛媒体时代下的传媒业格局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黄祖兵 《传媒》2018,(11):26-27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竞争格局,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在发行、读者、传播上的优势日渐式微.如何重构党报体系,成为提高党报影响力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媒体融合时代,建设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各级党报的首选.然而,在新媒体建设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党报存在形式主义,只建设不维护、不传播,降低了党报新媒体的影响力.因此,党报新媒体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能真正完成转型,实现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第五媒体的档案信息与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媒体是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形成的一个新的信息传播载体,受众是全部手机或使用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用户,它是继PC互联网之后又一新媒体形式。由于其具有广泛受众基础,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媒体获得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推手.无论是约翰·肯尼迪等的“原因追究法派”、西奥多,麦克马纳斯等的“情感氛围派”,还是罗瑟·瑞夫斯的“独特的销售主张”、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抑或是唐·E.舒尔茨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这些广告理论无一不是立足于媒体形态变化与传播技术革新基础上的.当传统媒体还沉浸在卖方市场的自得时,一夜之间,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把传统媒体兜了个底朝天,移动互联网更是宣告了泛传播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书是在一种媒体的基础上,融入数种其他媒体形式的知识产品,是图书出版传播的新兴样态.在内容上,融媒体书拓展了传统图书内容的载体维度,重构了内容生产机制,增加了内容美学价值.在形式上,融媒体书具有动态性、交互性和多元性特征,比传统图书更具形式张力.在传播机制方面,融媒体书实现了矩阵化开发、社交化裂变和场景化传播,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潮流.为了进一步促进融媒体书的出版传播,出版机构应树立打造精品内容的意识,依托新技术不断优化出版模式,将精准导流作为传播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