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星红旗飘扬下的“一国两制”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将揭开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香港等问题而提出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香港等地建...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方针有力地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今年,中国政府还将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今后解决台湾问题也必将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进行。大力宣传“一国两制”方针,报道好澳门回归盛事,驳斥李登辉的“两国论”,已成为当前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回顾、总结以往“一国两制”报道的规律和方法,对即将到来的迎接澳门回归报道提供新鲜经验和对策建议,为宣传“一国两制”方针的报道日常化寻找思路,让“一国两制”的宣传不仅体现在香港、澳门回归前,更要体现在回归后,体现在报道内地各省区处理与台港澳关系问题的具体作法中。  相似文献   

3.
12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门表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和决心都绝不会动摇。习近平是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大会时做上述表述的。这也是香港“占中”清场之后,中共高层首次就港澳政制表态。舆论普遍认为,习近平此番对澳谈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时说给香港和澳门听的,客观上对香港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海南档案》2007,(3):M0002-M0002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历经沧桑后回到祖国怀抱。从那一天起,香港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同胞实现了当家作主,真正成为香港的主人。……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运用,必将有利于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以实现中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特录邓小平同志有关“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谈话、活动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6.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从而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今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将继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台湾这三个问题就解决了两个。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将更加突出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也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此,如  相似文献   

7.
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极为重要的奠基工作。这一工作史无前例,细致而又浩繁。 根据1990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规定,1996年1月2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在北京宣告成立,负责筹备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关事宜。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正式开始,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历史性进程进入实质阶段。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香港回归,中央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和由国务院港澳办原副主任李后撰写的《百年屈辱史的终结——香港问题始末》两本书。 《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是有关“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专题文集,收入了1979年1月至1997年3月期间的文献57篇,其中包括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问题的重要讲话36篇,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其所属机构的有关法律、规定、文件21篇。“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根本方针,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第一现场     
高层 一国两制 江泽民7月1日出席了香港回归5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二届香港特区政府就职典礼,江泽民肯定了香港5年里取得的成就,并说,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的。 五部新法 李鹏出席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会议通过了政府采购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安全生产法、科学技术普及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五部法律。 考察海关 朱镕基日前在海关总署考察工作时要求海关始终保持打击走私的高压态势。他还表示,中国人世后关税税率大幅下降,对于海关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很快就要回到祖国怀抱,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要变成光辉的现实。这是全国企盼、举世瞩目的大事、盛事。我们~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满腔热情、认真积极地做好香港回归的宣传工作,为这件大事的顺利完成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向新的目标前进。香港回归的言传,政治计、政策件和计全件很强,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切实把握几个基本点。1、突出宣传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成功实践。香港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曾被殖民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1982年9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在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实现国家统一的一项国策。经过反复谈判,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从那时起,我们全家和亿万中国人民一样,翘首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先要时“一国两制”下信息跨地区的采集、传播和消费现象作出学理性的解释,指出其中符合普适性的信息传播规律的一面,并着重探讨具有“一国两制”特色的特殊的信息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厘清、归纳出“一国两制”条件下信息跨地区采集传播活动所适用的一般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香港“九七”回归与传媒运作态势谢骏1997年7月1日即将到来。这一天标志着香港一个多世纪以来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屈辱时代的终结,中国收回主权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开端。香港回归之后,传媒将会在传统和现实的连线上找寻自己的方位。长期以来,传...  相似文献   

14.
2003年6月30日,某报头版刊发了标题为《在“一国两制”原则下和世贸组织框架内作出的特殊安排(肩题),内地—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主),温家宝出席CEPA签署仪式并在会见香港社会人士时发表演讲(副)》,同时还围绕此内容开设了“聚焦CEPA特别报道”,发表了该报记者的述评、香港工商界人士的看法、在香港签署CEPA的情况等,当天以此为内容的版面共5个,宣传声势很大。但是,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CEPA”这个第一次出现的英文名  相似文献   

15.
西彦 《新闻世界》2005,(4):9-10
董建华担任香港转别行政区科政长官7年多来,为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工作,重建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敢于承担,表现出对国家、对香港高度负责的精神。他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是不会忘记的。  相似文献   

16.
陈明 《声屏世界》2007,(10):8-9
《香港十年》作为国务院港澳办、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宣传节目立项,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承制,展现了十年间“一国两制”从构想到成功实践的过程。这是央视继1997年7月1日起播出见证百年香港历史的12集纪录片《香港沧桑〉之后,再次精心摄制推出的全面呈现回归十年后香港的最新影像。  相似文献   

17.
早在十几年前,中年学者程林胜同志就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之余,广泛收集有关“一国两制”的资料,开始了对“一国两制” 的研究。1983年至1985年间,他已发表了若干篇研究“一国两制” 的论文。此后,又连续出版了关于“一国两制”的专著。这些论著记载着作者在探讨“一国两制” 问题上走过的路程和认识的升华。本人只是谈谈1992年12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18.
欣逢东方明珠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庆典的喜庆季节,江苏省档案系统现代管理研修班学员,于2007年7月31日踏上了赴香港学习培训的旅程,在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中,来自全省各地35名档案管理业务骨干零距离地触摸香港、观察香港、了解香港。扑面而来的是香港的繁华与风景,是港人对国家和民族高度的认同感,是“一国两制”之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在港选举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特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董建华当选。16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国务院令,任命董建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于1997年7月1日就职。这是香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第一个由港人选举产生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出任香港最高行政首长。 英国占据香港以来先后向香港委派过28任总督,他们都是英王的代表。是中国政府决定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  相似文献   

20.
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我们面临着“一国两制”格局下的广播形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这决定了我国内地的广播与港澳地区的广播将长期共存。两种制度下的广播长期共存于统一的中国之中,必然会出现差别或矛盾,必然会相互比较和竞争、相互覆盖和渗透、相互交流和合作,必然会有吸收和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