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媒体对经济利益的谋求日渐凸显.媒体开始运用多种手段开展组织经营,提升品牌,扩大影响力.其中,借助公共关系打造自身品牌成为众媒体竞相学习和采用的手法.媒体不仅在进行信息传播中借助公关手法,而且也以组织的名义积极开展多种公关活动,事实证明,这些行为的确为媒体塑造自身品牌、提升组织形象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信自媒体的兴起,微信公共平台的推出,以微信公共平台为依托的自媒体品牌得以迅速发展,这种新型自媒体的发展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微信自媒体公共平台的发展出发,将以大学生为主要目标群体的微信自媒体品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调查采访,探究校园微信自媒体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校园微信自媒体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时代下社群营销的成功,对一个成熟品牌而言至关重要.只有以内容为王作为生产理念,才有可能带来社群经济;社群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品牌本身也是一种打磨和催化;社群营销既能够给予品牌更多的发展潜力,也能为品牌营销单位探寻自媒体时代下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诸多的可能性.文章以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为例,探析自媒体时代下品牌节目的社群营销模式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品牌传播的角度出发,考察电视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笔者在对自媒体和品牌传播等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围绕电视媒体在自媒体时代进行品牌传播的特性、作用等进行论述,而后进一步对电视媒体品牌传播的方针、方向提出策略性的建议,并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统新闻媒体应对自媒体冲击的策略构建。首先分析出传统新闻媒体和自媒体的定义及自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传播的影响。其中包括新闻发布速度快、言论自由、传播内容的真实三个方面。其次分析出传统新闻媒体应对自媒体冲击的策略,有目标明确了解人们需求、提高传统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资源共享,约束自媒体的传播,以及打造品牌。最后分析出在当前的形势下,传统新闻媒体保持自身优势,完善自身,提高信息的质量,保证真实有效性,展示出传统新闻媒体的效益。通过面对自媒体的冲击来促进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梅  尚文 《今传媒》2016,(5):8-11
随着由数字网络技术支撑的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因自身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力与模式,在现代传播体系中占领了重要的地位.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视听产业的支柱产品,是使观众与电视台产生黏连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依靠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做好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传播对于电视行业的主体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品牌传播为切入点,在分析媒体融合对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形成影响的同时,探究如何利用媒体融合进行电视综艺节目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以及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发展应规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媒介竞争的激烈化,使媒体品牌建设的任务目标日趋急迫.如何确立媒体品牌培育原则,如何提高、强化媒体品牌经营的质效,已成为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分析、探讨广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品牌培育原则和品牌经营方法,为广播媒介的品牌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媒体而言,打造自身品牌、加强品牌建设,实则是“无形资产”的增值。通过品牌建设,有效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用户黏性。融媒体时代下,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传统媒体面临巨大压力,业内竞争加剧。为提高自身竞争力,传统媒体纷纷重视品牌建设,实行“媒介品牌化”。媒介融合形势下,为应对市场变化,传统媒体应树立品牌意识,转变发展理念,将品牌建设视为发展重点,立足融媒体时代,发挥新媒体优势,瞄准目标受众实行品牌联合营销,增强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正品牌是什么?从实质上讲,品牌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还代表了对顾客长期利益的承诺。为什么要突出地方媒体的品牌?因为地方媒体总体上属于"弱势群体",它的品牌建立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有符合自身定位的要求。本文就此对地方媒体的品牌进行粗浅的探讨。一、地方媒体为什么要提品牌再造上面的问题其实是想引起看官的思考——媒体跟品牌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地方媒体尤其要注重品牌的塑造?原因只有一个:自身的生存发展受  相似文献   

10.
韦飞 《青年记者》2016,(32):114-11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几年出现了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这些平台为受众提供了兼具公开性和私密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受众可以用来发布或转发信息的载体,因此也被称为个人媒体.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可拥有自己的信息传播平台,传统的信息传播规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和社交等方面,也改变了品牌传播、品牌营销的方式.对特别重视口碑及品牌塑造的服装品牌而言,自媒体平台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服装品牌的传播方式,对服装品牌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1.
郑洁 《传媒》2021,(9):57-59
在自媒体时代,融合专业生产内容和用户生产内容的PUGC模式已经成为各类媒体融合转型的创新方向,在强化受众互动、增强品牌黏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这一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中,梨视频内容生产的实践值得关注.梨视频通过针对性措施充分释放PUGC模式的优势效能,不仅拓展了短视频平台自身的发展空间,而且能为所属媒体的融合转型提供有效驱动,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省级卫视间竞争日渐白热化,在频道组织结构、节目内容日益同质的语境下,品牌成为各家省级卫视夺取收视制高点的法宝.品牌作为一个媒体的核心价值,集中呈现媒体文化,会固化受众对媒体的认识.所以,省级卫视集中优势资源,锁定自标受众,走差异化品牌发展之路.浙江卫视于2008年8月推出"中国蓝"品牌概念,立足蓝色包含的文化底蕴,对整个频道进行品牌运作,改版以来,成绩显著,获得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董舰 《新闻战线》2022,(5):57-59
随着数字化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数字媒体、聚合平台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景。前有传统日报阵营在互联网上增兵添将,后有自媒体阵营“围追堵截”,都市类报纸要想从纷繁复杂的融媒传播环境中突围,必须彰显自身的特点,挖掘自身的潜力,找准发展方向,寻求内容创新和品牌再塑。  相似文献   

14.
罗立新 《新闻前哨》2010,(12):35-36
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促使了中国电视业品牌意识的觉醒。以品牌创造电视媒体的差异化特征.不仅有利于受众对电视媒体辨识度和认知度的提高,也有利于电视媒体自身战略发展体系的建设。云南电视台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绿色传媒品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个世纪末起,中国媒体的管理模式开始进行调整。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媒体形象的塑造逐渐被重视,部分媒体开始仿效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尝试。于是,一向被人“公关”,“为他人作嫁衣”的媒体开始反客为主,尝试运用公共关系手段,树立媒体自身形象,宣传媒体品牌特征,“为自己做嫁衣”。  相似文献   

16.
马卫红 《新闻前哨》2022,(13):12-13
<正>品牌是指消费者对某类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也是工业社会商业生态的高峰。大众媒体传播大众认知,推动了社会和商业活动中品牌的形成和认知,在传播过程中,媒体也逐步建构起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楚天都市报自创刊以来,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经过几代报人努力,在同城同业竞争中始终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在全国范围内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连续十多次登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媒体品牌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自媒体得以迅速发展,但在自媒体创业爆发增长后也遭遇到发展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内容低俗,缺乏品质;缺乏个性化的自品牌;自媒体平台信息过载;自媒体产业商业模式单一等方面。结合代表性的标杆进行分析,探寻出瓶颈突破的几大应对策略:内容品质化、品牌个性化、平台整合化、营造合作共享的商业生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媒体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频道的品牌竞争逐渐以各种方式出现在电视媒体间,扩大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对于电视频道而言刻不容缓.电视频道品牌营销和包装,在当前的媒体管理专业化、集体化趋势下借鉴在包装领域中商业化运作的经营理念,融合具有不同功能的包装元素,成为包装电视频道的一种营销模式.并且在各大电视媒体中受到重视,对媒体影响力,受众群扩展,收视率提高产生重要影响.除了简单的视觉设计,电视频道品牌营销与包装更要根据市场营销的原则,对频道进行定性,系统设计品牌形象.本文从电视频道品牌包装的背景认知,电视频道整体包装理论系统结构,电视频道包装的诉求策略和电视频道品牌营销理念合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电视频道品牌营销与整体包装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品牌的创建和发展,有利于电视媒体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无限逼近传播效果的利益最大化,同时有力推进了电视媒体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实现动态平衡,健康发展。电视新闻栏目品牌成长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品牌内容和品牌个性,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唐晓安  曹俊 《新闻前哨》2022,(19):14-15
全媒体时代,媒体举办集会务、展览、展销、传播于一体的会展活动,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可提升自身品牌传播力、市场调动力、壮大自身经营能力的新引擎。发展会展经济,是都市类媒体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