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为履行引领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学术交流的使命和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破解困扰综合性科技期刊科普功能建设面临的困境,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从办刊服务定位、科普队伍创建、科普资源转化和科普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科普功能建设的可行性路径,为综合性科技期刊有效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韩敬霖 《新闻传播》2024,(5):100-1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医学是科技发展较为集中的综合学科,新时代背景下,急需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专业医学科普编辑。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和科普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不同表现形式,在促进科技创新和实现科学普及方面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航空学报》《航空知识》为例,从共享期刊内容资源、共建期刊编委会、共铸期刊传播平台、共育期刊编辑人才、共同开展期刊特色活动5个方面,阐述这2类期刊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双翼齐飞的实践与成效。认为学术期刊与科普期刊应互相发挥各自的优势,融合发展,真正做到科技期刊为科技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曲岩 《出版参考》2017,(11):60-62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目前,我国科普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防科普作为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进入制度化建设的发展轨道.图书作为传统媒介,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国防科普类图书的出版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出版人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韩婧  孟瑶  张通 《编辑学报》2023,(5):487-491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实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的关键路径,科技期刊作为发布和传播科技创新成果的权威媒体,如何将其丰富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明确了科普是科技期刊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通过国内外科技期刊资源科普化的发展情况对比、我国科技期刊资源科普化面临的困境分析,从政策扶持、打通“科研—科普”链条、利用新媒体、联合大众媒体、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实现资源科普化的路径,以期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全面影响人民生活的新时代,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普图书出版应充分发挥传播媒介和支撑服务的功能性作用。文章简要分析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从新时代大环境、科技创新大发展和科普创作人才的培育等方面阐述科普图书出版发展的良好前景,以科普图书出版实践为例,以聚焦和垂直化为目标,探讨科技类出版社在科...  相似文献   

7.
当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驱动的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科技创新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文章基于地理科普图书《这里是中国》的成功经验,提出高质量科普图书应从策划、内容、形式以及传播四个方面守正创新,促进科学知识发展,培养大众的科学精神。文章还分析了高质量科普图书的出版目标...  相似文献   

8.
武瑾媛  俞敏  袁睿 《编辑学报》2017,29(3):214-217
互联网浪潮冲击下,面临着响应更快、内容更丰富、传播更便捷的新媒体科普内容的不断挑战,传统科普期刊均在寻求转型.文章分析新媒体环境中的科学普及形势,讨论传统科普期刊如何借新媒体手段拓展新受众,并利用及时反馈实现精准科普的融合发展方法.介绍《航空知识》近年来积极利用新技术、拓展新渠道、创造新内容等探索创新发展的经验,供处于融合发展路上的科普期刊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科普期刊办刊理念宗旨、编辑者的职业素养、科普内容品质等方面,就如何不忘初心,恪守正道,进而探索创新展开讨论,以《航空知识》为例,提出科普期刊要发挥优良传统、传承编辑工匠精神、坚守纸刊内容正道,以此为源泉创新精品文章、构建新媒体矩阵、探索新科普模式,勇于承担起中国科技蓬勃发展新时代所赋予的科学普及使命。  相似文献   

10.
结合科普研究与实践,深入剖析科普智库建设的现实逻辑,指出专业科普智库缺乏,影响了支撑覆盖广泛的、庞大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作用的发挥。鉴于科普具有非常明显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特征以及决策影响的广泛性,提出了科普智库的定位和内涵等基本要素。根据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要求,分析了科普智库建设的人才、内容生产和考核评价三个关键要素,提出要加强对科普智库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科普智库需针对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和科普产业需求的全局性问题、重大问题等开展前瞻性、长期稳定性研究,推动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普及工作的指示精神,迎接“全国第三次科普工作会议”的召开,配合《科普法》的颁布与实施,近期,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组成课题组对全国192家有关出版社1990-2001年出版科普图书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一、1990—2001年科普图书出版概况1.出书品种(见表1、表2、表3)12年间共出版科普图书2.55万种。  相似文献   

12.
一、繁荣科普出版的前提是建设科普创作队伍2001年,中国科协公布的中国公众具备科学文化素质的比例是14‰,即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数据是美国的1/23,欧盟的1/15,可见我国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而科普图书正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愿望正在增强,人们渴望阅读更多的科普图书。由此可见,我国必将迎来科普图书出版事业的一片繁荣。近年来,科学普及事业已从“科学普及”(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阶…  相似文献   

13.
结合科普研究与实践,深入剖析科普智库建设的现实逻辑,指出专业科普智库缺乏,影响了支撑覆盖广泛的、庞大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作用的发挥。鉴于科普具有非常明显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特征以及决策影响的广泛性,提出了科普智库的定位和内涵等基本要素。根据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要求,分析了科普智库建设的人才、内容生产和考核评价三个关键要素,提出要加强对科普智库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科普智库需针对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和科普产业需求的全局性问题、重大问题等开展前瞻性、长期稳定性研究,推动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乘花 《出版广角》2013,(13):43-45
作为编辑,如果想在科谱图书上有所作为,可以找准一个点切入,尽量在满足读者需要上延伸选题,并与时俱进,创新科普选题的内容和形式,采取延伸和翻新的方式,开发出受读者欢迎的科普选题。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这表明我们的科学普及工作任重道远。虽然近年科普图书市场让我们可喜地看到科普原创队伍中涌现出"科学松鼠会"这样的新锐作者群,原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11年"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选出结果中"生活与科普类"  相似文献   

15.
正当全社会在加强科学普及工作,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之际,一套由全国26家科技出版社分工合作的《当代青年科普文库》共35册于最近整体推出,在全国面市,为向广大青年普及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晚报科技新闻和科普宣传的创新之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及其分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开展全国晚报科技新闻科普宣传状况的调研课题,其中钱江晚报负责华东片主要晚报科技报道与科普宣传状况的调研.  相似文献   

17.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科技馆承担了科普教育的重要功能,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走马观花游”转变为“深度品质游”,从而实现量质齐飞,实现科普效果最大化。本文基于上海科技馆实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科技档案科普化开发面临连续保管和增值开发的挑战,而数字管护框架为其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论指导。文章在厘清数字管护与科技档案科普化开发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科技档案科普化开发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同时剖析其内外开发环境和社会需求,识别科技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科学普及工作的业务融合点,进而提出数字管护视角下科技档案科普化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科普节目的发展正逐渐呈现出新的面貌。随着政府、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科普工作已成为一项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大众传媒在科学普及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著,使得科学普及活动日益显示出向专业化、职业化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两会期间,百余名两会代表委员致信《中国科学报》,呼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科普工作地位,代表委员们认为:“科普工作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像重视科技创新那样重视科学普及”.①科普工作“这个关乎民族兴旺发达的大问题”由此再次引发公众关注.科学传播的载体很多,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公众获取信息的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社会公器”的大众媒体成为科学传播的主要渠道.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0%)、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②大众传媒已成为向公众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普及科技知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