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0月18日下午,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市档案局馆联合主办,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协办的“辉煌的足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十年成果展”在该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幕。  相似文献   

2.
张杰  周靖 《湖北档案》2008,(1):19-19
2008年1月23日,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给湖北省档案局(馆)发函,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档案68盒共1770件(幅)完整移交湖北省档案馆。 2007年11月5日至19日在湖北省举办的国家级艺术盛会——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是历届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也是参评剧目最多、获奖最多的一届艺术节。筹备、举办“八艺节”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字、声像、实物等档案资料,具有重要的查考和利用价值。文化部、“八艺节”筹委会高度重视“八艺节”的档案工作,要求将这一重大的历史精彩瞬间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3.
蓝雨 《档案天地》2013,(11):22-23
时下,北京、上海等城市经常举办戏剧节,如上海中国国际艺术节、中国京剧节、中国越剧节等等。在六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也曾举行过一次盛大的戏剧节,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一次戏剧节,那就是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简称西南剧疑,举办的地点是广荫的桂林;负责筹办和主持的足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和田汉。  相似文献   

4.
俞百鸣 《青年记者》2013,(11):20-21
集舞台演出、展览博览、节目交易、论坛研讨、公共文化、节中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等板块活动于一体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经走过14年历程,取得了辉煌成绩。艺术节始终坚持经典与创新并存,每年献演的剧(节)目名流名家集聚、名作名曲汇集,来自五大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26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圆满落幕。作为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艺术盛会,“十艺节”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高成就、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群文论苑》2003,(3):1-1
10月19日。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主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长宁区人民政府、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首届“长江三角洲文化合作与发展论坛”在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成功举行。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16城市的文化领导者.全国各省市宣传部长、文化厅(局)长和长三角15城市驻沪办事处负责人等180余位代表会聚一堂。  相似文献   

7.
10月18日下午,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市档案局馆联合主办,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协办的"辉煌的足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十年成果展"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  相似文献   

8.
彭静 《新闻世界》2009,(6):171-172
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合肥市群众文化部门都要举办一系列的少儿文艺演出活动。随着全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注和重视,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也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这种背景下。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文化局等部门在近年来接连举办了六届全市性的“少儿艺术节”.并且规模一届比一届大,质量一届比一届高。艺术节的各项活动从不同角度充分展示出合肥市少儿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也展示出合肥市少年儿童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少儿艺术节参与的人数、节目质量不断地提高,我们不难发现新时代的学校和家长,已不再把培养应试型学生作为唯一的头等大事.而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王川 《青年记者》2013,(17):16-17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今年十月,由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齐鲁大地拉开绚丽多彩的帷幕。十艺节作为党的十八大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人民群众充满期待。今年"十艺节"的主题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节日期间将给公众奉献异彩纷呈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芭蕾夜宴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79-79
与俄罗斯基洛夫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被并列为“世界五大芭蕾舞团”的纽约城市芭蕾舞团,此次作为上海第八届国际艺术节的特邀舞团首次来到中国。该团创建于1935年,由俄籍编舞大师巴兰钦担任艺术总监,巴兰钦不是美国芭蕾的重要奠基人,他反对舞蹈文学性和戏剧性的表演,强调舞蹈本身的形式美和表现力。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始终仍保持着巴兰钦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是2016年12月由宝武集团、宝山区政府、上海大学共同签署的“共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实践成果之一。该框架协议旨在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共促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吴淞院区建设,共同推动上海市吴淞地区转型发展和上海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本文通过梳理第二届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内容,探讨如何运用城市、艺术和教育三者互动联系,为对接城市转型需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全新的内在源动力。  相似文献   

12.
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倡议举办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它以大文化的概念,覆盖了众多领域,以多渠道的方式,牵动了两国诸多城市和地区。“中国年”期间在里尔、马赛、巴黎等城市举办的《上海一条街》、《上海周》等活动,以及“法国年”期间在上海举办的诸多项目,开创了欧亚两个文化大国交流的新篇章。其形成的档案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上海文化事业走向国际,参与国际交流的发展轨迹,对于研究和繁荣上海文化事业,塑造上海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和主要的玩具出口国,卡通文化热正在逐渐升温,3.79亿少年儿童对卡通文化的不断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内销市场。为了扶持国产卡通行业的成长,使本土的卡通原创行业不断发展,湖南长沙市人民政府将与中国华文教育卡通工程办公室、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共同携手,将于11月5~7日举办第一届“虹猫蓝兔2005长沙卡通艺术节”国际卡通暨少儿图书音像电子制品博览会(IFCC)。据了解,此届IFCC共分四个馆:国际馆,包括五大动画节展示,即韩国汉城动画节、法国昂西动画节、…  相似文献   

14.
去年的金秋时节,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水平和整体面貌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江苏隆重举行。国内外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门类的艺术节目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大会演。“六艺节”期间,新闻媒体担负着将艺术从舞台上送入千家万户的重任。而在各类媒体中,《新华日报》对“六艺节”的报道尤其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其内容鲜活生动,形式灵活多样,图片精美夺目,在版面上形成了一个个亮点,大大加强了艺术节在读者中的影响。 一、注重整合,形成规模 整个“六艺节”自去年9月28日开幕至10月13日闭幕,历时16天。面对这样一场时间跨度较大的战役性报道,《新华日报》给足版面,形成规模,以较大的声势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用丰富的内容吸引  相似文献   

15.
美学的存在与发展是以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从传统艺术理论到中国当代美学,其转换过程中必然打上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烙印。这一历史烙印使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整体的基本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也正是当代美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冉媛 《声屏世界》2006,(6):52-52
广告设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一方面,它是创造性感情体验,类似于艺术的活动;另一方面,它是理性的,类似于条理性科学的活动。正因为这种特质,在市场调节、社会导向的双重制约之下,现代广告设计始终以“创新”为法宝完美着生活。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提炼出的“含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对现代广告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现代广告设计中,为了便于商品信息的传播,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记忆,要求设计简洁、集中、概括。中国传统艺术含蓄表达中留白、虚形的表现方式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当中。2005年在江西省广播…  相似文献   

17.
在老上海,说一个人会“做人家”,是赞赏他“节俭、会过日子”,换成当下的说法就是聪明消费.花小钱享受精致生活,这一直是老派上海人引以为傲的生活技巧.上海曾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近代城市制度的发祥地.但上海入口稠密,生存空问拥挤、狭窄,也造就了他们精打细算、讲实惠、会做人家的特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市民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博物馆》2009,(3):74-74
2006年9月15日至10月10日,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台湾美术发展1950-2000”展,这是“两岸城市艺术节——城市文化互访系列(台北周)”活动中重要的展览项目。该展以1950年以来台湾美术发展的历时线索为经,以各个时期台湾美术创作中反映出的艺术与文化特征为纬,构筑了一个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学理上非常清晰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的9月,当张艺谋导演 的歌剧《图兰朵》轰动北京城时,上海的艺术舞台也上演了一部经典歌剧──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的杰作《阿依达》、其时正值上海大剧院“闪亮登场”不久;因此在当时,《阿依达》无疑是一部“超重量级”的剧目。 时隔两年,《阿依达》这艘“豪华巨轮”再次驶进上海,并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次演出推出了景观歌剧”的概念,无论在舞台美术制作上,还是在艺术家的阵容及演出场地的规模上均超过上一次演出。并达到世界之最;而且作为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头戏,此剧的外力合作者──美国梅耶斯…  相似文献   

20.
国内广播影视会展业(以下简称会展)已形成以“上海电视节”.“四川电视节”、“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和“中国广播影视博览会”为主的多个大型活动.构成传媒产业“链条”中的一环。然而.近几年.会展似乎已失去往日的风采.承办方的招展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广播影视会展.是鸡肋?还是蛋糕?一、会展历史:从“三家店”到“群英会” 1、1986——会展业“元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改革开放的东风.电视业获得快速的发展,电视市场已初显规模.仅电视剧一项.年产量已达4300多部。富有国际视野的上海广播电视局.在1986 年12月10日,举办了第一届上海电视节(称为“上海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