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让信息交流和知识分享更加简单和便捷,从百度文库的付费下载到微博和微信的文章打赏,知识零售变现似乎一直存在但不温不火.直到近两年,果壳网旗下“在行”和“分答”、罗辑思维“得到”、知乎“知乎live”的火爆预示着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本文以喜马拉雅FM《好好说话》为例,分析目前知识零售变现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7年,“内容变现”“知识付费”这两个关键词在互联网产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近几年,诸多互联网企业在内容和知识服务创新方面创造了奇迹.在众多创新的互联网产品中,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听见所需内容的有声书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可以预见,有声书将成为出版业新的盈利增长点.本文从国内外有声书市场现状、出版社面临的危机及未来如何应对三个方面,浅析国内出版社在有声书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肖叶飞 《编辑之友》2023,(1):88-92+109
知识付费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有关知识、信息、经验、技术等付费的服务经济,也是知识分享与知识变现的共享经济。知识付费包括知识社区问答、大众化知识付费、垂直化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社群阅读、工具型知识付费平台等不同类型,构建了按次付费、订阅、广告、悬赏、打赏、会员制等商业模式。知识付费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在内容建设、平台服务、版权保护等方面逐步完善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首个成功实现“知识付费”的语音付费APP“分答”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文章探讨了“知识变现”的特点、现状和前景,认为以社交网络为关系平台,将智力资源与技能资源带入信息网络实现流动与调配,并同步达成资本变现,“知识付费”为新媒体产品的盈利模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晨 《编辑之友》2018,(5):28-32
出版产业进行数字出版转型探索已有十余年时间,但从模式成熟度以及产业收益率角度看,出版产业的数字转型成效并不理想.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兴起的如网络文学、知识变现等内容产业持续获得用户青睐,发展势头迅猛.作为老牌的内容提供商,出版单位拥有海量的图书资源和作者资源,在发展模式多元、分发渠道多样的当下,不应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出版单位应深入了解互联网运行模式,或积极尝试与技术平台商合作,或自主转型为平台商,利用知识付费的风口占据主动.文章从知识付费领域发展现状入手,对出版产业进入知识付费产业的方式方法以及运行模式进行归纳梳理,指出在知识付费视阈下出版产业运营模式需要注意的三方面问题,包括出版角色和功能需再定位,借势合作问题诸多、需谨慎推进,以及版权归属,希冀对我国出版产业的转型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免费曾是当下各大平台主流模式,但过去一年来这个定律似乎正在被逐渐打破.互联网迎来了内容创业的风潮,付费社区、音频问答、在线课程等知识付费产品表现抢眼,许多自媒体也开启了打赏的模式.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消费渗透率在网民中超过一半,互联网内容付费的风潮正在悄然开始. (一)知识付费浪潮出现具有必然性 无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知识是一种资源、资产,知识不仅有价值,还能增值,而且增值的速度要远远大于传统资本的增值速度,为知识变现创造了更多的空间,这个也是互联网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发展促成了“知识付费”的新可能,国内知识付费平台随之兴起,专业出版社应该抓住互联网知识付费契机,通过“借势”“造势”等多元化手段,搭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层次知识服务场景,探索并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付费模式,为扩展自身传播及盈利空间做出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内容付费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发展而呈现的新趋势.互联网不仅为内容变现提供了广阔的用户市场,为内容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用户认知盈余,还为用户的付费提供了技术便利.但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基本精神却是开放和共享,同时也是免费获取,这种技术上的精神实质和当前的内容付费趋势有理念上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一冲突,是未来内容付费需要注意的方向.同时,内容付费价值几何,实现内容付费的障碍因素有哪些,这都需要传媒人给予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赵宇佳 《青年记者》2017,(30):39-40
在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下,网络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从2016年开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本寒冬的到来,互联网行业开始在内容市场寻找新的机遇:“得到”“分答”“知乎live”等带来的低门槛准入的“知识付费”模式开始兴起,作为国内使用最广泛的社交应用,“微信”也开启了付费订阅功能的迭代,一时间“知识付费”因成为新的热点和风口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张瑶 《青年记者》2017,(5):61-62
2016年4月初,知识问答社区知乎测试上线付费问答产品——“值乎”.随后,“在行”(果壳网移动端产品)也推出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分答”.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27日付费用户超过100万,交易总额超过1800万元.有媒体称知识共享消费的春天已经到来,习惯于免费互联网的受众逐渐被培育成为愿意为知识内容付费的读者.  相似文献   

11.
王晨 《新闻世界》2022,(6):39-42
技术的进步和迭代,使以生产和分享知识等为主要手段的一些自媒体乘知识付费模式的东风不断发展,增加了知识快速“变现”的新可能。其中,付费声音产品资源相对较少,创新潜力巨大。本文选取从内容同质化到知识创新;关注内容专业性、公信力和服务性的统一;以多元内容为核心,以粉丝社群为突破;适当开展线下活动四个视角,对付费声音产品的定位、现状、发展前景等进行了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冯红霞 《传媒》2018,(12):70-72
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共享经济兴起,知识付费在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和付费理念发展中得以成熟.当前,知识付费分为知识下载、专栏收费、直播打赏、问答收费等模式.从盈利模式看,又可以分为内容收费、收费分成、项目佣金、会员费、广告费、线下服务收费等.但是,知识付费仍然面临着盈利模式不明确、单一且成本较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用户的精神消费需求逐渐增强,付费意识与习惯日渐养成,加之移动智能设备、在线便捷支付的普及,使知识付费成为新的风口.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激励优质内容生产,因此对出版业等内容产业产生了显著影响.文章基于对知识付费产业发展现状的梳理,进一步探索出版业在知识付费风口下的发展新机遇.  相似文献   

14.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知识共享进入3.0时代,知识付费问答和订阅成为知识变现的主要方式,本文根据付费问答平台分答的发展情况,从传播学相关理论出发,分析其现状、特点及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分答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近几年的发展势头更是迅猛。出版行业作为传统的内容提供商,拥有大量优质的图书资源和作者资源,在发展模式多元、变现渠道多样的大环境下,不应故步自封,而需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知识付费的风口。本文以知识付费典型财新数字新闻为例,从其数字出版转型入手,对产品种类及其特点进行归纳梳理,分析知识付费为新闻出版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指出在知识付费视域下出版业转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从而能对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近期,知识付费热似乎“退烧”了.去年6月,《李翔商业内参》在罗振宇推出的知识付费APP“得到”上线,马云、雷军等人纷纷为其背书站台,使得该专栏一度创造两周内收获超过5万的付费用户,换算成成交额过千万元.无奈高开低走,今年4月专栏打开率跌至18%.近日,该栏目更是从“商业内参”转向为“知识内参”,标价则从每年1 99元直接变为免费.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的繁荣和移动支付渠道的便捷,促使互联网市场衍生出付费型知识分享业务,知识需求者付费获取知识供给者在某领域的经验或见解成为知识付费平台的主要趋势。对于涌现出的众多付费型知识分享平台,按照内容呈现形式和内容提供者来源将其划分为6类,并对其平台定位、运营模式、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传媒》2017,(6)
魏玉山:免费是互联网行业一大特点,尽管免费仍然是当下各大平台的主流模式,但过去一年付费社区、音频问答、在线课程等知识付费产品表现很抢眼,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也开启了打赏模式,互联网内容付费风潮正悄然开始.那么,数字出版单位如何在这个浪潮中把握机遇,迎来发展?一要树立精品意识.发扬工匠精神,用匠人、艺人的方式创造知识,设计知识产品、知识服务的类型,打造精品内容,保证收益的可持续性.二要加强版权保护.实现数字内容的在线注册、在线认定、在线追踪等保护机制.三要提高运营能力.加强IP意识和品牌意识,建立专业化的知识产品服务体系,提升内容的运作能力和产品的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19.
知识付费的行业风口为学术自媒体的内容变现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凭借着天然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付费传统,学术自媒体具有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而为了更好地实践知识付费,学术自媒体需要在经济功能的深挖方面和用户的升级方面进行关键性的转变,与此同时,还应当匹配包括研判知识付费平台大数据的技术、打造学术自媒体商业模式的技术和保护原创知识和品牌版权的技术在内的三种关键性技术,从而为学术共同体的最终建立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撑.  相似文献   

20.
韩喆 《出版参考》2018,(3):18-20
风头正劲的知识付费正走在成为互联网下一个风口的路上,传统出版业在知识获取的渠道上大有被赶超之势.知识付费和传统阅读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冲突,如能利用好知识付费的便利与创新,同时突出传统阅读对思维能力及专业精神的培养,是知识付费与“全民阅读”互利共生的关键所在.在引导“全民阅读”更深入普及扩大的进程中,两者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