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最后一头战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 3课)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最后一头战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 3课)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是高明的指挥 《最后一头战象》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文章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它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出一个坑,庄严地掩埋自己的故事。课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4.
《最后一头战象》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作者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掩埋自己的故事。课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5.
<正>《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六上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写的是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它壮士未酬,在生命最后一刻,极度亢奋,配上象鞍,环绕村寨,告别村民,重返昔日杀敌战场,将自己掩埋在已牺牲"战友"的坟墓旁边。"单元导读"中提出如下要求:学习本组课文,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石瑜 《小学语文》2012,(3):54-56
《最后一头战象》是沈石溪动物小说的一篇代表作。动物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形式,其特点在于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形象地描绘动物世界的生活、动物在大自然中的命运、遭遇以及动物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8.
<正>《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同为写动物情感世界,但不同于本组其他的记叙文和童话,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动物小说体裁,决定了它是鲜明的"这一个",阅读教学就应该指向如何阅读动物小说。当前此课教学,大多数老师将它等同于记叙文,致力于达成《教师用书》设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对生活的反映或呈现.而民俗是民族生活文化史的核心与主体。作家在反映社会生活时.必然会在自己的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融注进本民族广泛的民俗事象。从作家的成长和创作实践来看.每位作家也会把自己独有的生活画面带进自己的作品中去.使他的作品自觉不自觉地带有家乡风情民俗色彩,并打上自己思想、情感、性格的烙印。可见民俗风情与小说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在小说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民俗风情,走人小说教学.可以为小说教学打开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  相似文献   

10.
上期讲到小山羊让象博士改病句, 象博士让他自己修改最后一句,他毫不犹豫地加上了“制造”二字,象博士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的宗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场不流血的政权更替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来日与贝冢茂树有过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是围绕着明治维新的话题展开的.明治维新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权更替,但这场政权更替与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血流成河,尸骨遍野不同,完全是在和平氛围中顺利地进行的.对于这场和平过渡的原因,汤因比认为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而贝冢茂树则认为是儒教的作用.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明治维新时期新旧政权的平稳过渡,是象汤因比认为的那样是由于佛教不杀生的诚律,特别是大乘佛教无限包容的宇宙观和理念在发挥作用,还是象贝冢茂树所说的是儒教的“易姓革命”和“禅让”的政治理念,特别是已经深深打上了中国儒学思想的武士道精神在发生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探讨明治维新这场不流血的政权更替的原因时得出汤因比和贝冢茂树二氏的结论并不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2.
老象恩怨记     
正波伢柬年轻时是个象奴,专门为土司饲养大象。我到曼广弄寨没几天,就听说了波伢柬和一头名叫糯瓦的公象之间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年轻时波伢柬进山猎象,在孔雀湖畔那片黑心树林里遇到一头母象和一头刚生下不久的乳象。他开枪打死了母象,把乳象牵回家,用红糖熬糯米粥喂养乳象。十多年后,那头乳象长成了一头威风凛凛的大公象,两根象牙洁白细腻,伸出嘴唇足足有三尺长,牙尖在阳光下滴  相似文献   

13.
廖莉 《海外英语》2013,(3X):240-242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揭示了人类普遍认知机制与语言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而修辞是写作的一门艺术。该文将两者结合来分析小说《最后一片藤叶》的语言特色,根据该小说中的语言实例,来探讨文中部分修辞手段的象似性及其表达效果,说明象似性修辞手段有利于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黄河象》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作者依据大象骨骼化石,科学地假想了一头黄河象的来历.教学本文,我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15.
《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注家多引《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以释之,意真有其硕大无朋之长蛇矣,盖误。象,古书言为舜第。《孟子·万章》:“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朱熹《集注》:“庳,音鼻。”鼻正为动物象的特征,故《路史·发挥五·辨帝舜冢·往》引《幽明录》云:“始兴有鼻天子冢、鼻天子城,……乃象冢也。”舜,即帝俊,即帝喾,原意为太阳。而太阳内之“踆乌”(三足乌)即其化身。舜、象皆为氏族图腾。即鸟图腾族  相似文献   

16.
小说作家何玉茹就应该受到关注。她的小说如果拿出一篇来似乎不那么振聋发聩,但是把她的小说垒加起来,就异乎寻常了。就象卞之琳的诗《断章》一样,就每一句讲意味淡然,但一句句组合起来,诗味则焕然生彩。一如何玉茹温和的性格,她的一系列小说似乎不愿风起云涌,大轰大嗡。她似在“小桥、流水、人家”中来现实地寻找自己的小说世界,来开拓现代意识的审美把握和对民族哲学精神的认同,在漫不经心中,树立起自己的作家形象。  相似文献   

17.
童年的约定     
小时候,我以为只有人类才有生命。大了,知道一切的一切不只有生命,更有尊严。尊严就是漫漫黑夜里突然亮起的一盏灯,常常让人热泪盈眶。看光盘《发现》,里面说大象能灵敏地预感到自己的死亡,之后,它会向同伴们依依惜别,简短的告别仪式后,它一步步走向象冢——一个没有被好奇的人类所发现的墓地。尽管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8.
一阴霾的天空压迫着整个非洲大草原,连绵的秋雨使它处处形成着沼泽。而河水已经泛滥,像镀银的章鱼朝四面八方伸出曲长的手臂。狮子们蜷卧在树丛中,仿佛都被淋得无精打采一筹莫展的样子,眼神里呈现着少有的迷惘……象群缓缓地走过来了,大约二十头。它们的首领,自然是一头母象,躯体巨大而且气度雍容,似乎有能力摆平发生在非洲大草原上的一切大事件。一头小象追随着这一象群,企图加入它们的集体。那小象看去还不到一岁,严格地说是一头幼象。那象群中也是有小象的,被大象们前后左右地保护在集体的中央。它们安全得近于无聊,总想离开象群的中央,…  相似文献   

19.
老象恩仇记     
沈石溪 《课外阅读》2013,(14):16-18
波伢柬年轻时是个象奴,专门为土司饲养大象。我到曼广弄寨没几天,就听说了波伢柬和一头名叫糯瓦的公象之间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那是60年前,波伢柬进山猎象,在孔雀湖畔那片黑心树林里遇到一头母象和一头刚生下不久的乳象。他开枪打死了母  相似文献   

20.
有只小老鼠,说话口气真大,居然说自己能举得起一头大象。当他夸海口时,没有一个伙伴搭理他,也不相信它,因为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他的话哩。这天,小狗跑去对小老鼠说:“真的吗?你能举得起一头大象?”“那当然。”小老鼠很干脆地说。小狗马上噘起嘴,发出一声长长的口哨:“嘟——”山那边的灰象阿尼听见了,“蹬蹬蹬”地跑来了。原来,小狗和灰象阿尼相约,要一齐来揭穿小老鼠的谎言。谁知,小老鼠却对阿尼说:“我能举得起比你大得多的象。”“吹牛!”小狗和阿尼不屑地说。“你们谁都别走开!”小老鼠说完,“哧溜”钻进草丛不见了。不一会儿,前方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