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赵文晶  贺婧 《中国出版》2012,(24):44-46
民生新闻要求媒体关注受众需求,重视同受众的互动。网络媒体的诞生迎合了民生新闻的要求,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以网络民生新闻传播立体化研究为切入点,分析网络民生新闻的特点,概括网络民生新闻传播立体化的表现形式,研究网络民生新闻如何通过立体化的传播来正确引导舆论,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公众行动。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地方民生新闻的报道中,报道方式落后,报道内容与受众的贴近性不够,地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不高等,都影响着地方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地方民生新闻在报道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优化报道方式,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全面拉近民生新闻与受众的距离,综合性地提升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凭借生活化的新闻内容、叙事方式、主持风格等,拉近了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并积累了大量的受众基础。然而,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所面临的信息传播生态产生了变化,而对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策略做出探索则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对融媒体为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由于在题材、内容和形态等方面与时政新闻有着差异,并且报道视角也不同于时政新闻,因此,与受众的贴近性更强.融媒体语境下,地方主流媒体的电视民生新闻也要创新求变,以适应融合传播的需要.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升级应注重三个向度,即题材的广度、报道的深度和传播的力度,以此来确保其持续生命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刘琛 《新闻界》2007,(3):72-73,8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需求,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编辑要从受众的大众化心理和需求出发,主动适应受众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传播时代,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作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新闻栏目,在面对网络传播时代如何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生新闻栏目应该从自身品牌建设、拓展新兴传播途径等来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开创一条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的宗旨就是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以老百姓为核心"受众",确立"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作为现代媒体,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也是自觉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本文从民生新闻的主体、内容、语言等方面,阐释当代媒体如何确立民生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9.
袁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63-164
不管新闻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应当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因此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编辑记者们要始终关注受众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什么新闻感兴趣,在新闻点的选取、提问的重点、表现的手法、语言的编辑等方面都要体现受众的意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漆亚林  顾建俊 《传媒》2012,(8):68-69
新时期,传媒生态发生重大变化,民生议题成为舆论中心。民生新闻的传播形态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文从内容议题、报道立场、价值取向和传播形态四个维度探析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策略,旨在构建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路,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出现播出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受众需求变化、内容老套、互动性差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编辑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拓宽新闻传播途径;创新表现形式;发挥新闻的组合优势;强化新闻内容思想深度;有效利用大数据和新媒体平台加强互动。  相似文献   

12.
论民生新闻的两次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自兴起后,历经公共新闻,如今进入了后民生新闻时代.作为极具生命活力和改革原动力的民生新闻,在此起彼伏的电视新闻变革中,不但没有失去民生本色,而是在不断吸收公共新闻合理元素的基础上,大胆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和校正,使自身品质得以提升和完善,从而坚定地走向后民生新闻.后民生新闻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昭示:当今的大众传媒,应更加秉持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坚持以民为本的传播内容,坚定地走新闻传播价值多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的平民性、广泛性决定了主持人对于民生新闻栏目独特的驾驭形式及稿件的处理方式。本文分析了受众需要的民生新闻的特征,民生新闻为何需要主持人"说"出来?同时归纳了各种"说"错了的表现,对如何说好民生新闻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受众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去了解和掌握的自己所感兴趣的新闻资源。而民生新闻是与最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一类新闻,基于此,这类新闻内容需要适应当下的市场发展,以多元化、全方位的形式展示给需要的受众。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成为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新的冲击波。当前一些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受众定位模糊、社会监督功能角色错位、视点狭窄、新闻内容日益同质化等问题,需要选择正确的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凸显专业深度,体现互动性,才能被老百姓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以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取向,真实性、亲民性、实用性、本土性的特点,成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但目前民生新闻存在内容同质化、报道琐碎化和新闻平庸化等问题,如何深入开展"走转改",保持民生新闻的生命力,让民生新闻更具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周珂 《新闻界》2013,(5):39-43
电视民生新闻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取得了辉煌,但传播内容琐碎化、低俗化、同质化、新闻越权以及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也暴露无疑,收视率的下滑便是明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在哪里?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中电视观众公共讨论意识的增强、竞争的需要、媒体责任意识的加强及公共领域的构建这几方面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提出在报道内容、受众定位、报道方式和反馈环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取得了辉煌,但传播内容琐碎化、低俗化、同质化、新闻越权以及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也暴露无疑,收视率的下滑便是明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在哪里?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中电视观众公共讨论意识的增强、竞争的需要、媒体责任意识的加强及公共领域的构建这几方面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提出在报道内容、受众定位、报道方式和反馈环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闻传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从民生新闻来看,更是具有中国特色,因而有必要对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分析,进而能够为我国的新闻传播更加科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以民生新闻为重点,分析了我国民生新闻与国外民生新闻的不同之处,最后就如何强化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为推动我国新闻传播步入更加科学化、持续化、健康化发展的轨道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今受众有什么样的接收心理?如何因势利导,调整我们的传播方针,提高传播效率?下面从民生新闻的兴起来分析下当今受众的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