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型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应用型机电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论述了构建应用型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提出了以培养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机电知识和技能为支柱,使能力培养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多层次递进的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并详细论述了其实践教学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机电工程类专业机电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强工程素质培养的机电实践教学改革途径。通过建立与工程实际接轨的实践教学环境,优化实验项目,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加强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开展机电综合课程设计,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思想,实施具有机电工程特色的人才培养,构建工程化、综合性、创新型的机电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当前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基于应用型本科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结合机电类专业的特色,研究内容包括青年教师参与实际工程和参加工程单位培训,运行机制与激励考核机制,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或综合训练等方面,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普通工科院校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针对我国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为目标,基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充分结合企业行业标准以及专业自身特色,探讨构建了材料类专业“三课一环节”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训练为依托的材料类专业“三层次八环节”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利用地域优势搭建“2+5+N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群”的新机制。研究应用实践表明,研究成果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科建设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开发和利用已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相关专业的教育资源和办学基础,开展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总体优化改革与实践.通过理顺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办学特色,以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和强化实践能力为目标,实现材料与矿业、生物等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营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通过实施层次递进和模块选择的课程体系,编写出版相适应的全新系列教材,建设完善开放式实验实践教学大平台,形成老中青相结合、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构建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面向21世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光电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依据光电信息类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培养目标及实际办学情况,提出了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方法手段、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等8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赵一瑾  陈环 《时代教育》2013,(5):134+140
为使交通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突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缩小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作者对该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做了认真分析,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到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对交通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兰州理工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践教学和管理的具体做法,特别是学校提出的工程综合训练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但如何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益一直是困扰高校的普遍问题。以我校"大化工"工程化实践教学中心在对工程类专业实践与创新培养体系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以学校"三实一创"(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特色,深入分析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体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工程类专业多元化整合、合理化配置、高效率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赵天宇 《考试周刊》2012,(91):160-160
校企合作办学能够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及高规格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就业、学院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共赢。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在探索特色办学,而特色办学的关键在于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程度。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通过与区域经济发展及行业企业发展相融合,建立了校企深层次合作的特色发展及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临终关怀实践共同体,探索实践共同体在临终关怀教育中的应用,使其成为学校教育、临床继续教育及普及教育的共同教育资源和平台,以促进本地区临终关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要求教育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社会需求和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尤其要打破分科教学的界限,享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本文所引述的活动课程虽不可能取代学科课程,但提高其在教育中的地位或许更有助于教育本质的复归,更有利于促进对课程本质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普通高等学校金工实习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根据该校金工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推动金工实习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导游实训,可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培养学生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掌握并领会旅游服务业的精髓;熟悉导游工作程序;掌握旅游景点的导游内容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缩短从学生到导游员之间的过渡期。从而适应市场的需要,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必须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电子工艺实习的现状,指出其成本偏高、实习作品利用率不高且与后续课程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电子工艺实习内容的优化设计方案——设计制作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该设计既可锻炼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其实习成果还可以为后续"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提供一个辅助的实验平台。现已用于后续"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课后实验,这对现有实验设备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且其成本低,可减轻学生购买专业实验设备的负担,有一定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发展事业进程也在快速前进,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被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在高校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也是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分析以往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毕业实习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针对思想教育、实习时间、实习方式、实习经费的投入、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总结等几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进出口实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出口实务》课程应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本文分析《进出口实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出口实务》实践教学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practice are available in the learning of simple information, test practice or study practice. Of these two methods of learning, research has generally shown that test practice is superior to study practice. However, this research has not considered the testing advantage with respect to the fact that test learning is uncertain (i.e. if recall fails, nothing appears to be learned) or with respect to the fact that study learning depends greatly on the duration of the study event. The following work clarifies these issues by presenting an integrated computational model of the relativ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esting compared to study presentation [based on the ACT-R theory of declarative memory; Anderson, J.R. & Schooler, L.J. (1991). Psychological Science 2: 396–408; Pavlik Jr., P.I.. & Anderson, J.R. (2005). Cognitive Science 29: 559–586]. 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how test and study practice can be optimally employed to improve learning and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mnemonic strategies in simple memory ta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