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世纪中期,弗洛姆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繁华背后的精神失衡状况,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健全,分析了病态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强调社会对精神健康的影响作用,认为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与社会是否健全密切相关;他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透视出当社会发展只以生产和消费为中心时必然导致精神层面的病态;他非常自信地提出只有健全的社会即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才会真正实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如今,弗洛姆的这些思想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对中国还是世界的生存发展都依然有深刻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弗洛姆站在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立场上批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从异化的角度阐释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他认为。异化的症结所在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重占有”的本性:主张通过对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革来消除异化。对弗洛姆的异化理论。要给予正确的客观评价,尤其是要看到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启示作用。但是。他的异化理论的核心是人道主义,使他的思想陷入空想漩涡。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从“逃避自由”的人性学说出发,弗洛姆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健全的社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人性的严重异化和个体的畸形发展。基于此,弗洛姆力图以“爱的理论”建构来克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危机。尽管他的社会伦理思想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伦理批判理论,对我们当下坚持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中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物弗洛姆认为,现代西方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弗洛姆认为人的精神健康是社会健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他更关注人们的精神异化。在分析了异化现象的表现与根源后,他提出了解决良方——爱与革命。在当今社会,弗洛姆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中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物弗洛姆认为,现代西方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弗洛姆认为人的精神健康是社会健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他更关注人们的精神异化.在分析了异化现象的表现与根源后,他提出了解决良方--爱与革命.在当今社会,弗洛姆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主要包含: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爱是一种态度;爱是一种实践等等。弗洛姆生活的社会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法兰克福学派及其社会批判方式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其异化理论都对这一思想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虽然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但是弗洛姆反思爱的失落与危机,追寻真爱的过程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弗洛姆的学术贡献之一是对人类自由进行了独到的剖析,指出在追求自由的进程中,人类摆脱了封建的束缚,却迎来了新的羁绊,从而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困境,处于困境中的现代人出现了极力逃避自由的反常现象。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期,民众心理同样广泛存在着弗洛姆所指出的机械趋同、破坏欲、权威主义三种“逃避自由”机制的现象,这些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作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在经济上也提出了一系列远见,它们主要包括:本末并举的富强观;倡行厘金与度止厘金的主张;鼓励私人投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旧教育,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对西方社会经济生活的介绍和探索。这些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特征,较之同时代人更具先进性,也是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有深入研究。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相关联,用以深入研究二次大战后西方人爱的"异化"现象。在弗洛姆看来,西方社会的爱,已经蜕变成商品关系,他们把市场上的交换原则带到爱之中,使爱赤裸裸地打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烙印。但他在坚持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人类永恒的爱"这一目标,认为只有这种爱才能疗救异化的爱。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乌托邦色彩,但他认为,人们不应放弃对人类永恒的爱的追求,应铲除种种社会障碍,同时通过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来克服来自自然力的束缚,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0.
美籍思想家弗洛姆透过繁华表面洞察到现代西方工业社会下人性的全面异化、人格的严重扭曲、人与自身日渐分离的现实状况,从而提出其人本主义伦理学,旨在建立健全的社会、健全的人,解除对人的压抑,使人创造性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建立在分析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双重基础之上,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性格的类型和社会性格的特质两个方面。该理论虽然不具备一个完整的形态,但其批判社会、关照现实的精神却具有积极意义。从教育学角度看,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探索培养健康人格的路径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生态危机,探讨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并用生态学观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重建、超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无疑感受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脉搏,抓住了因科技革命而日益摆上突出位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危机问题,但因其不恰当地夸大了生态问题的重要性,用生态危机理论取代经济危机理论,故局限性十分明显。然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和谐社会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在至今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具备必须的条件,和谐社会只不过是人们的一个良好愿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基本制度上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了保证.和谐社会具有层次性.我们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根据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弗洛姆认为目前的技术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病态的根源在于技术所导致的社会的非人道化发展,而要促成一个健全的社会,首先要将技术重新置于人的控制之下。弗洛姆通过对技术社会的分析以及其非人道化表现的描述,提出了实现技术社会人道化的途径。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的最终目的,是促成一个以人的福祉、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的“健全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中西文化中都曾有所体现的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和实现的可能。这种新型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等多种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6.
“似自然性”概念中的自然一词应有多种不同的意向所指,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期使用自然这个名词是取其转喻,即是在否定性的批判意义上引用它。人类社会发展的“似自然性”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理解历史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似自然性”是暂时的社会历史现象。唯有在历史发生学的一般基础上.才可能历史地超越人类社会发展的似自然性阶段。“似自然性”概念在马克思哲学文本中并没有一个明确存在,只能在批判资本主义场域中把“似自然性”思想看作隐性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术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围绕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无之争、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发展史、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若干属性、新民主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粹主义的关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历史价值和局限性等几个方面展开。总的来看,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可以概括为:进展重大,分歧不少,薄弱尚存。  相似文献   

18.
陈威 《成人教育》2012,(4):47-48
《汉堡成人教育宣言》自1997年提出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推行。改革中的我国成人教育可从中获得观念、制度以及课程等方面的启示,进而对我国学习化社会的建立、经济发展的再次转型、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及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先进文化是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正确性的保障。构建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措施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与21世纪的资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危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和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扩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解释力,对于分析资本主义在现实中的演化趋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经济危机没有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生态危机则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结论,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结论的。生态资本主义、绿色凯恩斯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而是有局限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受技术驱动的绿色投资措施,不能成为摆脱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核心政策。"生态革命"从而"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