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手工搜集各地级市每年的专利授权数衡量区域创新质量,借鉴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原理计算产城融合度,实证分析了产城融合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城融合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但其创新效应会随产城融合度和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呈显著边际递减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现,产城融合的创新效应存在“区域”和“路径”两方面的异质性:产城融合能够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城市的创新水平,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相较于“先产后城”的城镇化路径,“先城后产”路径下的产城融合对区域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最后,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中间机制发现,产城融合能从“人本导向”、“产业变迁”及“功能匹配”三条路径影响区域创新水平。本文对如何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彭本红  王雪娇 《科研管理》2021,42(7):116-125
军民融合必须嵌入产业网络,架构创新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架构创新为中介变量,以政府创新政策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网络嵌入影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络嵌入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组织架构创新和知识架构创新均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产业架构创新在网络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未能得到验证;政府的合作促进政策可以减少合作的不稳定性,从而调节网络嵌入和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其削弱了军工企业的“结构洞”位置,因此没有显著调节结构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另外,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独占性和排他性特征,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没有像预期中一样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对于指导我国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基于“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一政策实践,以2010—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该结论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在影响路径中具有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在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应显著。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引导创新资源区域之间合理配置,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信息化与市场化改革对文旅产业融合的影响机理,文章在进行理论分析和假说演绎的基础上,运用2010-2017年全国58个重点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经典计量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信息化和市场化改革是驱动城市文旅产业融合的两大动力,且驱动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两大动力的驱动效应受到市场需求制约而呈现"门限"特征.基于实证结果,文章提出技术创新—市场改革的协同驱动、供需两端的双向发力以促进文旅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伟  诸培新 《资源科学》2023,(11):2144-2155
【目的】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及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究土地资源配置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方法】基于2006—2017年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面板数据,并采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对政府管控、土地市场化及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理论上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化配置相较于分割状态能够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而土地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和政府的有限理性,决定了城乡融合发展导向下的土地资源配置取向应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2)以税收政策表征的政府管控行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政策的影响则不显著,且研究时段内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化和农地市场化都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提高。(3)农地市场化和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化在税收政策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这一路径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9.29%、12.26%;土地市场化在产业政策和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结论】清晰界定政府和市场边界,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城市和乡村制度体系联动是今后改革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因此在评估地方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作用时,应当考虑产城融合的情况。基于此,将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依据2018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从产城融合视角出发,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2009—2019年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并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验证。结果表明:开发区升格有效促进其所在城市的创新水平提高;产城融合是升格开发区所在城市创新增长的重要原因,主要通过促进服务共享、要素畅通和协同创新等发挥作用;受地理区位、发展水平影响,开发区升格带来的城市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促进效应有所差异;此外,开发区升格政策还具有线性叠加效应,随着开发区升格数量的增加对城市创新的推动作用增强。因此,各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加快推进开发区升格工作,加快产城融合和产城互促。  相似文献   

7.
三网融合是一次重要的产业变革,也是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一次整合创新。本文以技术的社会型塑理论为依托,分析了我国三网融合的动力机制及其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和地方性,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为什么要进行三网融合、我国三网融合的困境以及如何走出困境这三个问题,为有效推进我国三网融合创新的实践活动提出了理论依据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视角检验“以点带面”这一中国特色改革举措产生作用的过程与机理。以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政策的实施对邻近城市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对邻近城市产生了“示范效应”,提升了其创新水平;“示范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最大;“示范效应”具有动态波动性,随时间变迁起伏变化。②“示范效应”具有城市异质性,在不同邻近距离、不同等级城市间均表现不同。③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通过政府政策制定的邻里效应和促进试点邻近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共同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一方面为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另一方面也为政策措施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宿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推动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具体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收集宿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战略为契机,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是在“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本文构造地理距离与经济距离权重,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利用209个军工上市企业2007-2017年的整合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军民融合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军民融合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但邻近地区间军民融合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效应存在“空间竞争性”。(2)区域禀赋差异下,军民融合对创新绩效的带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在强军民融合区域深化军民融合能有效提升区域创新绩效。(3)区域禀赋差异影响军民融合的空间溢出效应发挥,促使强军民融合区域间更易通过“强强联合”实现整体创新绩效提升,而弱军民融合区域难以通过军民融合撬动空间创新绩效提升。因此,本文提出通过深化“放管服”,保障政策精准性,推进军民融合,提升区域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李玥  邓倩玉  王卓 《科研管理》2023,(11):64-73
推进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深度融合,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化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因素,基于“融合因素-融合效应-创新绩效”SCP范式,构建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因素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链需求、创新生态环境、服务链功能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的三类关键因素,且均正向作用于双链融合效应,作用效果依次增强,同时均能通过双链融合效应进一步正向作用于产业创新绩效。本研究丰富了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研究,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及政策组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网融合”作为国家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切入点,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三网融合”发展的分析,综合考虑了电信重组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初步提出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战略,希望可以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以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从数字经济视角分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效应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立足于大湾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我国“十四五”规划所倡导的推动深度融合的战略导向,在分析数字经济驱动两业深度融合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两业融合和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数,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大湾区两业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相比于港澳两地和中心城市,对珠三角地区和外围城市的两业融合的影响更大;扩大市场需求从而引发质量变革是数字经济驱动两业深度融合主要路径,起着提升两业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作用。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从实施动态化和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建立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的进程等方面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华为终端项目入驻东莞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产生多方面辐射效应的实证分析,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产业创新与融合的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产业创新与融合目标是企业基于市场机制的选择;创新最先发生在领先型城市中,区位距离、产业配套能力是周边城市接受创新辐射的基础;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对创新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流动有显著影响。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应立足优势,发挥核心城市在技术创新上的引领作用,推动核心区与外围区无缝嵌套、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密切互动。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0—2020年八大创新试验区高校样本,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职务成果赋权改革对高校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及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职务成果赋权改革显著提升高校成果产出、转化与创新绩效,人力资本规模、中青年与高层次人力资本结构是显著的中介变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东、中、西部高校职务成果赋权改革的直接效应与人力资本规模的中介效应依次增强,但中青年与高层次人力资本结构的中介效应依次减弱。以上结论为识别高校创新的影响因子、赋权改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丰富证据,拓展了现代产权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激励与创新理论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6.
“三网融合”目前的现状究竟如何?在中国实现“三网融合”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三网”各自的技术特点是什么?哪个才是三网融合后物理网络的最终选择?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对“三网融合”走过的历程、目前的现状及其最终物理网络的选择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三网融合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常丽  卢国强  孙达辰 《现代情报》2012,32(4):138-139,148
在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环境下,图书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本文结合三网融合的发展进程,分析三网融合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并着重指出了图书馆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与开放式创新间的融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需理论探索。本文基于战略融合的观点提出了数字化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并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建立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探讨数字化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知识场活性的中介作用和产业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基于207家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场活性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且影响机制会受到产业环境动态性的调节,即产业环境动态性增强了知识场活性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促进数字化和开放式创新理论的融合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青岛高新区“三网融合、网业分离”通信接入模式为例,探讨在物理层实现深度三网融合的创新实践。阐述了“三网融合、网业分离”模式的创新内容,动态分析了该模式取得的各类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总结了该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产业未来的发展重要方向。以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对中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发现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中起到较强的“粘合剂”作用。制造业更加依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现代服务业却不能很好反馈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在“两业融合”中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应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和要素结构,加快“两业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