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高权 《广东教育》2009,(10):61-64
一、重、难点透析 1.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一、直击高考 考点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考点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基础性的背景知识,应作为了解层面的内容,具体知识要求可分解为三项:一是能用图表正确表示天体系统的层次与级别;二是了解太阳系概况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此知识点可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结合起来复习;三是要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  相似文献   

3.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开宗明义,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厦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显然,地理课讲述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地球作为宇宙中的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又不能不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发生的不少现象,如果仅从地球本身找它们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也就是说要了解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教材把“宇宙环境”作为全书的第一单元。  相似文献   

4.
一、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梳理总星系(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河外星系(数10亿个)银河系{恒星世界(2000多亿颗)太阳系{其它行星系统地月系{地球月球1.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天体系统层次(2)太阳系中的地球2.课标要求:“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公转及其联系普通的行星特殊的行星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类地行星的结构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特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概念能量来源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提供…  相似文献   

5.
一、直击高考考点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考点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基础性的背景知识,应作为了解层面的内容,具体知识要求可分解为三项:一是能用图表正确表示天体系统的层次与级别;二是了解太阳系概况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此知识点可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结合起来复习;三是要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义特殊的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在于其公转运动特点与其它行星相似,结构特点与类地行星相似,其特殊性在于地球上存在生命,这是本考点复习的重点,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作为前沿理念聚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载体,可为教育科学体系变革提供支撑。在梳理教育元宇宙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透过复杂性科学视野审视教育元宇宙。研究认为:教育元宇宙可理解为教育复杂系统的混合物理模型,利用教育复杂系统表征“教育”可以统括教育涉及的一切特性,是认识论层面的升华;通过混合物理模型刻画“元宇宙”能够深刻把握“链上虚拟世界”的本质,是方法论层面的落地。教育元宇宙的架构主要包括教育复杂系统框架和混合物理模型框架:前者的建立涉及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机制,其功能维度的需求决定结构维度的设计,通过逻辑推演形成理论层面的概念模型;后者涵盖主观、客观及现实三部分,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为实践层面的数值模型,其结构维度的计算引发功能维度的演化。教育元宇宙除在深度沉浸、具身交互、时空跨越、虚实融生等方面的教育赋能外,其深层应用在于探明教育复杂系统演化的规律、发展优化和调控教育系统的方法以及建立可解释的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教材分析】地表形态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是地球表层重要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过程之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自起源以来就居住在陆地上,与地表形态之间发生着密切的关系。陆地对人类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人类对陆地施加的影响也最显著、最强烈。本章教学时间为6课时,其中第一节为2课时,第二节为2课时,第三节为2课时。第一节着眼于地表形态形成的条件和背景,一方面从地质作用与地壳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  相似文献   

8.
知识整合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能量对地球的影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宇宙探测的意义和太空垃圾的产生、危害和处理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的措施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土壤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自然资…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数学要经历一个把外部的感性材料通过思维活动转化为内部心理的智能“内化”过程,这是学生深透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数学能力的核心。知识内化的关键是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其基本途径有:一、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感觉到的东西并不等于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理解的过程,就是把新的学习内容“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即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某一概念和相关概念在头脑中  相似文献   

10.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困惑与出路”。个人认为“达尔文进化论”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是谈生物进化的问题,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问题,实质上,是宇宙演化问题中的内容之一,因此也就离不开对宇宙的认识。虽然这是有关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严格地说是哲学问题,是对宇宙的认识问题,是  相似文献   

11.
本专题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依据课本插图比较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近远顺序,比较九大行星和彗星的运动方向: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2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3 )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 能力目标(1)运用太阳系模式图 ,分析日地关系。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并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 )运用有关图片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地球稀有气体同位素的研究后,我国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吐气和纳气并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维系生命的专利。整个地球甚至沉积岩、海洋都存在类似呼吸的吐纳状态。所不同的是,生物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吐出的是二氧化碳;而地球的“呼吸”,则以喷出和凝聚宇宙原始气体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地质研究人员在中国大江南北的许多地质考察中,均发现了地球“呼吸”的证据。他们把地球“呼吸”的现象称为“脱气”现象。造成地球“脱气”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凝聚了宇宙原始星云中的气体;二是地球等行星的形成过程,是核反应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地球自诞生以来 ,风云变幻 ,历经沧桑 ,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一幕。通过学习本节海陆的变迁等实例 ,初步认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无止境。2 编者的意图 :使学生认识地球面貌的变化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3 课程目标认知目标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分析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关于“天空中的星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天空中的星体”知识的学习,除了让学生了解天体的基本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现象,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更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探究未知。  相似文献   

17.
“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是新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二大板块。“地球和宇宙”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a.细读《标准》,全面理解《标准》内容。《标准》将“物质世界”分成“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以及“能量的表现形式”三大部分。“物体与物质”部分通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3个层次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过程。物体和物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都与能量有关,常见的物理过程,如电、声、光、热、磁都属于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各种形…  相似文献   

18.
皮亚杰指出:“只有儿童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数学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知发现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教学不仅要重视“导”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生“学”的体验,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态度与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高三地理复习基本思路高三地理知识的复习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例如《地球在宇宙中》这一单元,核心问题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状、质量、自转与公转运动带来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方时与区时、四季更替及五带的划分,尤其是地球运转带来的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高中地理知识以区域地理为主,复习则应以“区域性”为重点。比如“中国地理”中基本的地理国情与区域差异,尤其是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宏观差异(包括具有“全国意义”的大地形区、大江…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自形成以来,在其内部和地表进行着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如山脉、丘陵、平原、海洋等地球表面形态特征,正是地球的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那么,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究竟是如何演化的?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地磁场可以携带地球内部的重要信息,是认识地球深部过程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地磁场作为地球的保护盾,使得我们免受过多宇宙射线的照射。因此,研究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