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历史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基于史学自身发展的思考,还是基于教育的规范,抑或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其他组成部分跟不上金钱与权力膨胀的节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早已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曾经的蓝天白云、芳草清流,路不拾遗、诚实友善,慎独自省、内仁外礼,大都淹没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放眼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也在冲击着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与社会。人,何以成为真正的人?人,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的动力与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作为一个美好的教育理想,尽管在实践中面临重重困境,但依然充满希望.它既是人类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受到种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既是事物的整体性、知识综合化的要求,同时也遭遇学科知识分化与大学教育专业化特性的种种阻力;既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出的要求,又受到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严重影响.但不论怎样,以培养“健全之人”为终极目的的通识教育是人类美好的教育理想,也是人们追求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因而必然成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开虎 《文教资料》2006,42(25):45-46
社会历史是人活动的历史,是人通过自身活动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过程;社会的进步与人自身的发展相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自身发展的向度来看,创新使人与动物相揖别,并调整、改善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类社会进步的向度来看,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能够加快社会发展步伐;从人与世界自由全面发展的向度来看,创新促进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异化。异化劳动导致私有制,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现阶段不能彻底扬弃异化劳动,人与自然、人自身及人与人之间仍然不和谐。建构和谐社会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立足劳动实践,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蒋志平 《成才之路》2011,(14):19-19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人格的高下优劣往往直接决定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高低。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如果不重视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会影响人一生的轨迹。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主体,要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人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有一个平衡的精神世界,才有可能实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并最终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心理学视野下,和谐社会必然是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高度一致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张静 《考试周刊》2012,(56):108-10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9.
天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两大维度,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逻辑关联关系,人自身的内部和谐集中体现着二者之间的彼此和谐关系,同时又是二者彼此相互过渡的基本逻辑中介。天人和谐不仅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构成整个和谐社会的内在的基础性因素,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解放和人自身内在本质的全面和谐是实现天人和谐和社会和谐并最终实现它们之间的全面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而由“全面发展的人”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鉴于成人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色,我们有必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框架内,对成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深度探究与评析。  相似文献   

11.
腐败犯罪和其他犯罪一样,有着人本身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人本身的原因是腐败犯罪的根本原因;社会方面的原因却是诱发腐败犯罪的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人通过习得必要的行为选择准则而社会化为现实的人 ,以其社会行为呈现自己作为人的独特存在。人行为准则的形成标志着人的形成 ,其条件最初是生物基础和生存环境 ,后来还包括社会基础。人、社会及其历史是同源的。社会是人们行为的整体 ,社会历史则是人行为在时空中的客观展开和延续 ,它是独一无二的、异质连续的和部分的。  相似文献   

13.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超脱"是其人生哲学的主旨,通过从自然、社会和欲望给自己造成的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庄子要达到他"逍遥游"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最高境界,实现其"达人""至人"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激励因素的激励水平进行评价,考察不同开放教育学员对学习激励水平评价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1)开放教育学员对工作因素的激励水平的评价存在性别差异;(2)开放教育学员对教师、学校、自我、社会和工作五个因素的激励水平的评价不存在婚否(已婚与未婚)差异;(3)开放教育学员对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的激励水平的评价存在学历层次(专科与本科)差异;(4)开放教育学员对自我因素的激励水平的评价存在年级(一年级与二年级)差异。鉴于不同的开放教育学员对激励因素的学习激励水平评价存在差异,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在激发学习积极性时,应进行差异性激励。  相似文献   

18.
庄子蔑视儒家等因热衷功名而为名所累,主张“绝圣”、“忘物”,做“乱世”的旁观者;感慨栎社树等因“无用”而可以尽享天年,主张“无用”、“顺人”,做“游世”的自保者;不满足于大鹏等“有所待”,追求“无待”、“逍遥”,做“现世”的超越者。庄子的处世之道,今天仍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19.
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视角出发,将人物分析同社会、历史、意识形态和文化结合起来,分析《奇境》主人公杰西在变化无常的美国社会里不断地寻求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并试图超越自我的经历,说明他无论怎样不懈追求和探索,都逃不出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史量才充分认识到新式教育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他以教学、办学活动起家,在人生巅峰的几年中,他仍矢志于教育事业,其一生的教育活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需要。本文着眼于对史量才教育活动的梳理,以期弥补对其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