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壁画形式构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壁画在空间结构上与建筑、雕塑的紧密结合,在平面形式结构上随石窟总体艺术布局和表现内容的不同而呈多样化的特点,体现出敦煌壁画优美的艺术形式和无穷的艺术魅力。敦煌壁画艺术是宗教艺术与中华民族艺术交融的结晶,对当代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也是现代社会进行产品设计创作的重要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一起,在继承与发扬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创新与改良,能够使产品更具中国气息,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产品设计,使产品恰好传达出设计艺术的形式美;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进行结合,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努力发展独具魅力的产品设计并带给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油画"指受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的影响,以"象"写"意","意"、"象"和谐融合的油画。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实现各种艺术形态并存和互相影响渗透,并各自具有不同的时代性表现。笔者认为,当代人文观念、图像时代和传统文化对意象油画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意象油画的当代性取决于表达,是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还是远离社会生活,值得讨论、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热无法遮掩当代国际艺术体系西方化的实质,西方化国际艺术体系使得中国当代艺术遭遇很多潜在的发展性危机。在国际文化历史背景中出现的中国化,以三大模式改写了中国当代艺术,使得中国当代艺术体现出了非现象性中国化的征兆。如何让中国化与西方化相结合为中国当代艺术与文化精神的生命联系。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当代艺术将从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标签化走向关注中国现实和体现艺术精神的再中国化的精神历程。中国当代艺术标签化的深拓将引向再世界化的文化实践,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的人类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愉悦作为一种情感在艺术的殿堂是颇受人们欢迎的,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对当代艺术的愉悦性进行分析并讨论当代艺术愉悦的特点和它的影响。全共分两个部分:一:悦悦性的特点;二:愉悦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解放色彩,让色彩发挥其主观性和自律性,这是马蒂斯对现代艺术在色彩审美方面的重要贡献。通过融入世界诸多地区的视觉资源和艺术形式的实验,马蒂斯开创了光与色的全新领域,引导当时的西方艺术界进入“形式主义流派”的阶段,奠定了马蒂斯在印象派之后的大师地位。马蒂斯的绘画思想和风格充分展现在其经典美术作品《舞蹈》中,通过色彩、线条、构图上的探索创新,突破西方传统绘画的思维模式,将色彩作为绘画的核心要素加以实验和创造,利用线条、构图等方式,引导参与绘画情感的共建,革新了当代艺术的审美意识,并对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具象艺术处在向抽象艺术持续转向的范式危机之中,作为新旧范式转换的一个过渡形态,当代前卫艺术(后现代艺术)自身也充满了表征的和审美的危机,并对当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美学模式面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化倾向无法展开恰当的批评,因而也导致艺术审美阐释的危机。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既涉及艺术概念本身,也涉及大众对艺术的期待。以显现美学、气氛美学等为代表的当代新美学突破了分析美学之藩篱,重回审美的“感性学”传统,以“显现”“气氛”“通感”等感性概念为解释框架,建构以身体为中心的感知经验,重新发现和阐释了当代先锋派艺术作品的诸感性特征,针对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提出了合理的感性救赎方案,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审美回归。  相似文献   

8.
艺术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艺术的蜕变,多重的艺术实践演绎过众多的派系纷争,总的说来不外乎就是围绕一个表达方式和图示呈现话语权问题的陈述与研究。从文化学术领域的角度深刻剖析符合当代艺术作品产生的“方法论”,从而提升当代艺术“价值现”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9.
1967年,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发表其对极少主义的“物性”批判,重构了后现代雕塑艺术与观者的关系,认为特定艺术场域的生成是决定一件艺术作品是否为物的先决条件。在维也纳美术史学派艺术史家阿洛伊斯·李格尔对19世纪末现代文化的批判中,他亦从艺术媒介的质料特征出发,批评了将风格史等同于技艺进步论的理论模式。弗雷德与李格尔的物性批评着眼于艺术作品膜拜价值的消逝,将一件图像的制作视为可触、可感之物的生成过程。回到李格尔的文本,可以考察现代具身理论的源头,而弗雷德对极少主义的批评,则代表了具身性概念在当代艺术批判中的一种辩证法式演绎。  相似文献   

10.
结构主义艺术批评是当代艺术批评的重要流脉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伊夫-阿兰·博瓦(Yve-Alain Bois)作为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重要代表,对欧洲现代主义经典艺术家和美国战后艺术皆有深入研究和独到分析。博瓦教授的代表作《作为模型的绘画》汇集了他关于马蒂斯、蒙德里安、毕加索等艺术家的批评论文,体现了成熟的批评方法;书的"导论"是他对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理论阐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作为模型的绘画》的基本内容的分析,可以呈现其基本的理论立场,并能从中总结提炼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第十八届国际美学大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是"艺术教育"。本文以第十八届国际美学大会为契机,以广义"艺术教育"为主要探讨内容,探寻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可借鉴的资源;并结合当代艺术教育的最新成果,从政府支持、专业学者、学校教育工作者三方面探讨中国艺术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科技、经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感受城市前所未有繁华的同时,传统人文精神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滋生土壤却在不断消退,当代艺术思想对城市硬件和人文建设的审美标准产生积极或消极方面的影响,多元化艺术样式的审美标准在促进当代艺术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人文价值制度产生影响,如何将当代的城市人文精神、地域文化特色、大众审美、高雅审美、外来当代文化的影响五种要素切实作为城市人文建设的操作基石,探寻城市审美标准尺度的树立与城市人文精神的共建路径,是当下现代化城市进程中,利用艺术审美构建的多种形式提升城市人文的必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非遗是指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延续。国潮是指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时尚元素的产品设计。文章将基于对国潮视角下非遗文化发展趋势探究,明确国潮视角非遗传承发展载体,并围绕新时期非遗传承发展新趋势,解读非遗创新设计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部分基于国潮发展的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建议,深化国潮发展与非遗传承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4.
舒志锋 《美育学刊》2020,11(2):74-80
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艺术是一场影响深刻的艺术运动,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促成了公共艺术、大地艺术、施行艺术的兴起,更重要的是使得艺术的阐释范式从“视觉”转向“知觉”。在这一艺术理论的“知觉”转向中,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开始被艺术理论家所关注,成为当代艺术批评重要的理论资源。总体来说,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在“表达”“场域”与“气氛”三个方向被应用到极简主义艺术的阐释中,安东尼·卡洛的雕塑、理查德·塞拉的作品《转换》以及建筑现象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现代艺术的很多样式和创作方法,思维观念对后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极积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后现代艺术无论是创作方法和艺术样式多是在现代艺术的基础上传承和创造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意义的电影是一门文学、图像、音乐相互交融的复合型艺术。由于其形式的直观性与生动性而易于为人所接受;又因为其内容仍持有一定文学性而不失趣味。电影艺术已成为当代艺术主流形式之一,而必须明晰的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中文学、图像和音乐三要素彼此之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它们是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交融。当下值得被探讨的正是各要素的本质核心,与要素本身、要素之间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设计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学科 ,多学科的高度交叉、动态化、电脑化是它的特征。研究它要从两点入手 :一是从现代设计发展的历程去考察 ,考察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的关系 ,明确今后现代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二是从现代设计的本质特征上去研究。研究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如何从艺术对设计的影响、科学技术对设计的影响去分析。这样就可以找到现代设计教育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艺术博物馆中展览呈现方式与观众的审美教育出现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观众相对单一的观展方式以及品评标准无法进入新颖多元的当代艺术展览语境中。考量其原因在于:其一,中国传统"私密化"的艺术鉴赏方式与观众长期视觉教育的缺失;其二,艺术博物馆高高在上的"说教式"展览机制缺少与观众的有效沟通;其三,策展人将展览作为自我发挥的阵地,忽视观众的审美接受方式与观赏习惯;其四,当代艺术展览场域的构建缺少观众进入的切入口。针对以上现状,结合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发展状况与大众的美育需求,需探讨提高观众审美素养与展览理念创新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当代新媚俗主义绘画的源起、特点及主导因素方面来看,媚俗艺术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一种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波普艺术、表现主义、现实主义和当代艺术这些纷繁复杂的艺术形式都包含着媚俗艺术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画受到新潮美术的影响,日益向多元化发展。从新写实画风、现代水墨试验和新文人画风三种风格可以看出新潮美术的艺术理想。作为现代主流的艺术,对真、善、美这一艺术理想的追求与传统艺术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