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任何一种理论的传播与普及,传播路径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如何克服困境,选择更适合当前的传播路径,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向群众传播的过程,具备传播活动的基本特征。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探寻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果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传播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等一系列因素。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着重梳理了该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全局,提出了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时期,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是其中的一个声音。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开始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也就此展开。本文以受众、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等传播学因素为出发点,对五四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宽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对旧有的传播模式造成着巨大冲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话语元素是关键,充分依托新媒体技术优势,建构新型的话语转换机制,具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农村意见领袖对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简单质朴的话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传播普及给广大农村民众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介体来实现,农村意见领袖担当着介体这个重要角色。农村意见领袖作为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介体,能对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为此,要加强管理,发挥其积极作用,更好地推进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观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怎样大众化?"的回答。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观对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会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深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中提出的重要问题,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重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名词的内涵,阐明笔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大众化的理解,阐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辩证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儒学传播得益于儒家经典文本的建立和其独特的教育体系,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应在确立马克思主义文本、加强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做出改进,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海秋丹 《职大学报》2011,(1):73-75,9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亲民性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源于群众的现实生活、是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讲者形象的亲民性表现为真诚对待宣讲对象、具有亲和力和较高的沟通能力、充分了解和尊重宣讲对象、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社会问题分析能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语言的亲民性表现为通俗准确,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力戒枯燥;广博高雅,力戒陋俗;是非分明,立场坚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特征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沿袭了近年来从大众传播学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情况进行观照的新思路,在传播环境研究方面归纳了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的心理条件、社会条件、文化渊源等因素;在传播主体研究方面综述了既包括中共早期领导人,也包括了国民党党员和无党派人士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传播经验方面尝试概括了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当前正值我国轰轰烈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时刻,总结苏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反思苏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来是学者们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三个方面做出综合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传播和实践过程,实际上为最广大人民谋求利益的过程,也即被人民大众认同、理解、接受、掌握和应用的过程。因此,将人民的利益置于一切工作的核心位置,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之义,大众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使媒体传播的偏向性更加明显,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在其四个功能中占的比重愈显突出。充分利用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延伸传播平台、扩展受众群体。在利用大众传播娱乐功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同时,要分清娱乐功能与功能娱乐化的区别,打造提升娱乐的质量,走出功能娱乐化误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要义在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由于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四媒体,具有传统传媒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因此,必须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意义为基础,对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策略进行一定的思考,即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积极运用新媒体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全力发挥大学生骨干积极的模范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彭浒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2):11-12,12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前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网络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关于如何评价网络对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影响效果,目前中国高校采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是以定量分析为思路创新点,借用调查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论证、分析和预测,为网络对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影响效果的评估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