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文书《承充地保事总登》展现了清代保甲在徽州基层的实际执行模式,反映了徽州宗族对于地方保甲事务的干预与承担,是明清宗族乡约保甲化的一个历史标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徽州宗族以《朱子家礼》为标准,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属于自己宗族的家规族谱,对于冠昏丧祭四礼之中的祭礼作了较详细阐述。《茗洲吴氏家典》作为当时众多家规族谱中的一部,对于探究清代徽州宗族祭礼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明清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状况及原因。明清时期徽州绅商积极投资于徽州水利,促进了粮食生产。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的原因有:政府的倡捐,徽州粮食短缺的自然因素,儒商的仁义观念,徽人强烈的宗族意识。徽州绅商在家乡农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徽州历来人杰地灵,文人商贾辈出。"吃"为日常之首,少不了格外讲究。源于徽州地理环境,其饮食自然离不开当地物产与饮食习俗,形成隶属徽州饮食文化派别——徽菜。为了原汁原味地还原徽州菜的精粹,实际考察了徽州地界人们的日常菜肴,从食材、采摘、料理、烹饪、装盘到宴席礼仪,以及如何形成一整套徽州饮食文化。尝试从美学角度解读徽州原住山民的饮食习俗审美特征,旨在展示博大精深徽州文化内涵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对明代至民国徽州拳头庄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徽州拳头庄地位低下,他们对徽州宗族乃至徽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等都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在经济、人格、劳役和法律上长期遭受不公平对待,在外因的促动下,明末以后徽州佃仆反抗活动此起彼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徽州佃仆制的消亡。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的徽州在其发展历史上是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出现了执掌商界牛耳数百年的徽商,“千丁之族,未尝散处”的徽州宗族和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的徽州教育。徽商、徽州宗族和徽州教育是徽州发展不可缺少的三个核心要素,关于其中每个要素或者其中两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但是关于它们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涉及的还很少。徽州的发展离开不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本文试图就徽商、徽州宗族与徽州文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道光中叶以前,广州是徽州茶叶外销的唯一集散地。太平天国战争的爆发,阻断了徽州茶叶南下广州的运输路线;与此同时,五口通商后,上海作为茶叶市场的功能日益完善,逐渐取代广州成为近代徽州茶叶外销的新集散地。之后汉口、九江、杭州、天津等通商口岸逐步开放,近代徽州茶叶外销集散地呈现多元化分布格局。民国年间,徽州至杭州公路的修建和沪杭铁路的开通,节省了运费和时间,近代徽州茶叶外销集散地逐渐回归上海,其作为近代徽州茶叶外销的中心地位得以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审美等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多样化的地域文化。徽州壁画是徽州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徽州文化艺术的核心,也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徽州壁画的历史成因与历史价值,并从造型特点、艺术风格与内容寓意三方面探讨了徽州壁画创作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徽州文化中独特的建筑元素,结合城市传统空间建筑设计的发展与需求变化,分别从课程教学体系的构思与安排、课程教学体系落实的重点、教学导入徽州文化的方法等维度,提出了徽州文化融入城市传统空间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路径。以期让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徽州文化的内涵,掌握徽州建筑的风格与特征,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充分实现城市传统空间建筑设计的本土化,更好地将徽州传统文化与当代城市空间建筑设计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徽州传统村落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索其特色价值对徽州古村落的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对CNKI相关主题文献进行分析,回顾徽州传统村落的研究历程,系统梳理徽州传统村落的特色价值,总结徽州传统村落特色价值评估、保护与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展望徽州传统村落特色价值保护发展研究趋势,以期为徽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方未来学家预测,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逐渐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为了适应我国在经济建设和全民生活中对休闲和休闲体育凸显的要求,我们通过对徽州地区的调查、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探析了古徽州在休闲和休闲体育方面留下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古徽州休闲生活、古徽州休闲体育载体"戏"、徽州的傩与目连戏和徽州休闲体育活动等方面阐述了植根于徽文化沃土中的徽州休闲和休闲体育,对我国现代休闲体育的开展和全面建设休闲社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古徽州“鱼龙舞“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流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极具地域特色和独特风格的古徽州民俗体育鱼龙舞,是古徽州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可以清晰地看到古徽州民众在祭祀、娱神、娱人、祈福中的民俗文化特征。“鱼龙舞“随着现代社会变迁,在徽州文化旅游事业的推动下,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富有地域特色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徽州文化也是一笔丰厚的旅游资源。充分认识徽州文化底藴及其旅游价值,对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可以提升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水平,提高徽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古徽州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其审美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审美精神的表征。从徽派建筑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徽州人在审美文化方面的精神诉求:崇尚"诗意的栖居"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美,追求"庄严肃穆"与"长幼有序"的伦理美,重视绮丽多姿、清新淡雅的工艺美。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从体育的角度展示了古微州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特征,着重阐述了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缘起、文化特点,提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保持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地方特色,使其优秀的文化成分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生态变迁、交融加剧,地域性的徽州文化传播在网络世界受到极大冲击。本文从分析徽州文化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一系列加强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使徽州文化网络传播与保护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和民间遗存进行分析.徽州民俗体育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人文价值,是徽州民众在特定的环境区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并积累起来的,与地区民众的生活、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有关,体现出徽州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借助徽州文化旅游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契机建立一套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结合节日民俗活动、特色节庆演出等形式,推动徽州民俗体育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的宝贵珍品,是徽文化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徽州古民居建筑中蕴含的文化意味,主要体现在对古代美学的家居运用上,徽州古民居建筑依山傍水、顺应自然、浑朴简约、富于变化、精雕细刻、造型独特等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中国儒家文化的致用性、教化性.  相似文献   

19.
以徽州民间游龙舟传承与现代转型作为研究切入点,探究了徽州民间游龙舟生存方式、组织形式与传承方式,其中传承方式出现传承主体变迁、传承心理失范与传承土壤破坏等困境。认为:徽州民间游龙舟传承路径应选择传承主体多元化、传承体系制度化保障与竞技表演社会化传承的路径;徽州民间游龙舟应朝着由民俗向体育的文化转型、大众媒介推助龙舟运动宣传的传播转型、文化保存与市场化和谐发展的经济转型等方向进行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徽州文化是我国三大地方传统文化之一,为了有效宣传和弘扬徽州传统文化,安徽省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学术界都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文首先论述了徽文化对外宣传的具体实践,详细说明了徽文化对外宣传的所采取的措施和途径。进而基于语料库,对徽文化海外影响力展开了实证调查研究,经调查研究得知,在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徽文化在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影响力相对较大。在徽文化的不同要素中,黄山旅游以及徽派建筑的整体影响力最强,而在徽州宗教体制、徽州戏剧等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其影响力还需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