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本世纪初期发生的东西方文化论争中,《学衡》诸子是被作为反对革新的保守派看待的。仔细考察《学衡》诸子当时的文化主张,其中不乏启发时人今人之处。其作为一种文化模式实际上失落在历史的缝隙之中,原因在诸子们行动上的陷入误区,学理本身的混茫。《学衡》诸子拟定的文化模式不是补偏救弊的对症良药,只是一种创造世界的新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2.
《诗经》以诗言志,先秦诸子散文大都为说理、论辩而作,唐宋古文运动提出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白居易确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准则,等等.表明中国文学历来强调“文以载道”,且文学的主题往往偏重于政治和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散文写作,同古代诗歌写作一样,都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最早的散文家,都是历史家;最早的散文,都是历史著作。那时,一类以记言为主,如《尚书》,另一类以记事为主,如《春秋》。《汉书》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春秋》文  相似文献   

4.
王九思的散文被收入其个人著作《渼陂集》及《渼陂续集》之中.王九思散文创作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主要包括杂记、赠序、碑传、书信、随笔等,其中杂记、赠序、碑传类散文数量众多,记录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出行交游和心态情感,富有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代表着王九思散文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先秦散文"是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奇葩之一,与《诗经》、《楚辞》等对仗工整、韵律明显的"韵文"相较,它属于"无韵之文"。从内容上说,先秦散文因更多记录历史故事,阐述历史哲理,刻画性格鲜明历史人物而被形象地称为"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中记载了诸多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这是先秦散文的独特之处,也是亮点所在。本文对先秦散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析,并对其对后世文学的重要意义做了阐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今……于此”是先秦两汉诸子文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这里,我们从诸子文中选出《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论衡》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今……于此”结构的一些特征。 一、“今……于此”出现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南华雪心编》是评点《庄子》散文的集大成之作,该书深入庄子的内心世界,不仅是对庄子人格美的多角度闪亮绽放,同时又是一次《庄子》散文艺术美的华丽亮相。综观《南华雪心编》一书,刘凤苞将《庄子》散文的文境意境的主要特点概括为:洸洋恣肆、虚空缥缈、以文为戏。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散文取材广泛,风格独特,脍炙人口。本文选取《流言》中的三篇语录体散文《炎樱语录》、《姑姑语录》和《双声》,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寓言的内容取材有引用和加工神话故事、加工改造历史故事和直接创造三个来源,几乎囊括了先秦寓言的来源渠道。从民族、时代和韩非子本人的特殊身份等方面分析取材的成因有:韩非所在的韩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宗主制国定;所处的时代动荡不安;文化思潮百家争鸣,诸子并起。  相似文献   

10.
秦牧和余秋雨分别是“十七年”和90年代学者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创作虽存在较大差异,但都体现了学者散文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邃的特点,有着深沉凝重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理性批判精神,并继承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见拙作《秦牧、余秋雨学者散文创作之比较》一文,载《职大学刊》1999年第3期)本文拟就秦牧、余秋雨学者散文创作在艺术上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一番比较分析,以期全面把握两代作家学者散文创作的整体特征。一、广泛运用联想和想象,是秦牧、余秋雨学者散文创作的基本艺术共…  相似文献   

11.
就先秦诸子思辩的视角而言,《庄子》形成了别是一家的思辩风貌。而作为这种独特思辩的学术文化渊源支撑主要有二:一是对《老子》有关的学术思想的直接继承和超越;二是充满浪漫气息的南楚地域文化的长期浸染。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的诗体散文中,从鲁迅的《野草》,到何其芳的《画梦录》,再到杨朔的散文,形成了一个"三级跳"。杨朔拿散文当诗写,有成就也有明显的不足;何其芳高张独语体散文的旗帜,刻意追求散文艺术的革新, 功不可没;而鲁迅,视《野草》为生命的一部分,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散文诗。以思想艺术的震撼力论,《野草》是极品,《画梦录》是上品,杨朔散文是中品。其中成败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冯至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一篇意境含蓄、韵味隽永的美文精品,极能体现冯至散文结合诗意和理趣于一体的特点。本文从文体学、语言学角度,着重从语用层面进行细致解读,分析其从丰富意象的营造、鲜明生动画面的勾勒及叙述方式的多变中体现诗意的写作技巧,并探讨散文用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感慨和对存在意义的思考来凸显悠远的哲理,阐释了此散文具有无穷文学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散文创作中出现了“手记”散文这一文体形式,几位名不见经传的散文爱好者,以对生活的挚爱,对散文艺术的挚爱,对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的关注,写出了一批富有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手记”散文,其中王云奎的《一个财政局长的工作手记》(《美文》2001年9期)、《我的2002年》(《美文》2003年11期)、马银录《向农民道歉——一个组织部长手记》(《美文》2003年1期),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自小说产生后,诸家多有论述,子夏、庄子、荀子及桓谭均对其有所评价,历代正史对小说的评价等不同程度继承了诸子特别是儒家的观点。正史对小说的地位和评价以及小说在正史中的分布情况、散佚情况等,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四库全书总目》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说是正史《艺文志》、《经籍志》的集大成之作,对小说的收录、分类、评价等均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自小说产生后,诸家多有论述,子夏、庄子、荀子及桓谭均对其有所评价.历代正史对小说的评价等不同程度继承了诸子特别是儒家的观点。正史对小说的地位和评价以及小说在正史中的分布情况、散佚情况等,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四库全书总目》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说是正史《艺文志》、《经籍志》的集大成之作,对小说的收录、分类、评价等均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庄子思想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书业教授是我国知名的历史学家,生前执教于山东大学历史系,以毕生主要精力从事于古史传说和西周春秋史的研究。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春秋左传研究》,就是他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晶。我读过这部遗著的稿本,著者对春秋后期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政权的转移等关键问题都作了缜密的考证,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有关先秦诸子思想的研究论文,正是在对当时经济、政治有了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童书业教授青年时代就有志于先秦诸子的研究,想写一部《先秦七子学案》。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到六十年代前期,终于写出了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研究,合成《先秦七子思想研究》,实现了当年的夙愿。现将墨、庄两篇推荐学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了诸子散文语言风格由隐微简洁到浅切铺陈的变化,并从传播活动的对其变化原因作了分析,揭示了语用变化与传播活动这一大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魏骥为明初萧山人,官至尚书,著有《南斋摘稿》等,是台阁作家群体中的羽翼人物。他坚持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念,主张散文应以六经、子史及唐宋散文为榜样;诗歌应当以《诗经》、唐诗为典范。他的散文致力于宣传教化,风格中庸、和平;他的诗歌作品有的清新平淡,有的偏于俚俗。魏骥继承了宋濂等人的理学传统,且致力于诗文创作,用心培植后学,为明代浙东文学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罗根泽作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侧重于诸子的考证和辨伪,学术习惯和学术思想受顾颉刚的影响甚大,所辨伪书,论证精密,资料宏富,行文朴实无华。本文主要以《战国前无私家著作说》与《<管子>探源》为例来考察其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