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益苏 《新闻世界》2013,(12):117-118
招聘类真人秀节目近来火爆电视荧幕,以《非你莫属》等为代表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成为各招聘企业品牌传播的平台,而《非你莫属》也凭借各招聘名企将节目品牌传播出去。本文试从品牌的价值定义角度浅析《非你莫属》节目中的品牌传播的联合化。  相似文献   

2.
陈卓 《新闻实践》2012,(8):54-54
天津卫视求职栏目《非你莫属》2012年5月下旬的一期节目中,求职者郭杰登台后介绍自己在法国留学10年、拿到3个学位的经历,但随后被面试官质疑其法语水平,BOSS团之一的文颐更是质疑他文凭造假。此时,郭杰突然晕倒在地,主持人张绍刚则第一时间揪起郭杰的衣领质问:“你是在表演吗?”节目播出后,李开复在微博上发起“万人实名抵制《非你莫属》”。“学历门事件”最终引爆成为公众文化事件。  相似文献   

3.
曹珮 《今传媒》2013,(5):86-88
2012年5月在天津卫视一档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中,求职者郭杰因被质疑其学历造假,不堪压力晕倒在现场。"晕倒门"事件发生以后,引起社会大众一阵热议。本文就事件进行了回顾,对其传播途径和传播过程进行分析,进而从传播学的角度去解读此次事件,并对此事件带来的影响与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非你莫属》为例,分别抽取其2011年、2012年共十一个月份的节目进行文本分析,展现出节目运用理想化拟态方式打造的与现实不同的求职环境。分析发现,其理想化的拟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女性求职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男性;二是节目中对求职者的能力要求高于学历要求;三是对求职过程中易产生健康歧视的刻意规避。  相似文献   

5.
《非你莫属》是近来收视率较高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本文以其娱乐化现象分析为主要内容,从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非你莫属》娱乐化现象分析,对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继2012年1月10日张绍刚和"海龟"选手刘俐俐在"职场真人秀"栏目《非你莫属》起争执之后,同年5月21日从法国留学回来的郭杰和张绍刚在节目中再起异议,张直面称郭"你是在演戏吗?"此期节目播出以后,立即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包括主持人张绍刚也自称是用语言暴力伤害了选手。5月30日,在法国留学生请求创新工厂总裁李开复帮助后,李开复在微博中发起投票抵制《非你莫属》栏目,近30万网友参与投票抵制《非你莫属》,要求栏目道歉。为什么此档节目屡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在其中,李开复的参与对栏目最终道歉起到什么作用?本文对刘俐俐和郭杰两个求职者栏目中的求职视频做相关的文本分析,结合文化研究的观点,从权力博弈的角度分析传统电视真人秀节目与网络上的讨论之间几方话语的博弈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11,(10):92-93
天津卫视全面崛起,四档品牌栏目《非你莫属》《爱情保卫战》《今夜有戏》以及大型活动《追风王者归来》领衔天津卫视品牌"节目带",在当今电视节目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天津卫视率先将视线瞄准当代年轻人,关注80后、90后的"成家立业"难题,独辟"后婚恋"时代情感综艺《爱情保卫战》,解读青年人爱情困境,真实为先。全国首档大型职场真人秀《非你莫属》解读职场百态,直面职场困境,创意为先。郭德  相似文献   

8.
天津卫视大型求职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上升。本文试从"使用与满足"视角来分析其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而受众的需求大致分为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四种。本文通过当下比较受欢迎的《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非你莫属》等真人秀节目,从节目和受众两个角度来双向分析这些节目是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非你莫属》是天津卫视播出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先后由张绍刚、黄健翔、涂磊主持.品牌营销指“通过运用各种市场营销策略使目标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服务的认知过程”.①《非你莫属》英文名是“only you”,意为只有你一人可以,无人能替.节目名称将品牌与求职者及其情感建立关联,激发求职者的表现欲.  相似文献   

11.
继2010年电视媒体掀起婚恋节目热后,2011年另一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又紧紧地吸引住了人们的视线,这便是电视求职类节目.其中以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和江苏卫视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合办的《职来职往》最为突出.它们的开播不仅是职场节目重新起步的标志,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求职者指引航向.  相似文献   

12.
《非你莫属》是国内首个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准确把握受众定位,主持人善于体谅他人,能够把握受众心理。节目内容和形式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兴趣,同时满足了受众消遣、学习和获取成就的心理需要,很好地关照了社会心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来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3.
天津卫视职场服务类节目《非你莫属》作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电视节目",2012年5月份因为"晕倒哥"事件饱受争议,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电视求职作为很多卫视节目的主打品牌,都取得了成功。本文试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非你莫属》走红的原因,除了它最初的目的是为应聘者搭建求职平台,获得求职机会等服务性需求外,还满足了受众的"心绪转换"、"人际关系确认"、"自我调节"和"社会环境监测"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刘慧 《新闻世界》2013,(5):73-74
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是备受关注与饱受争议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代表。本文引入叙事学理论对该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胜英 《今传媒》2012,(5):73-74
采用广受欢迎的《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两档大型求职节目,组织学生系统观看就这两个栏目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两档电视求职节目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BOSS们的心思     
参加节目的BOSS们清楚这个节目可以为自己以及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力。有人把节目当做招聘平台,有人以此作为企业的广告宣传方式,也有人把自己所在的公司变成节目赞助商2011年4月,在贵州出差的刘春华晚上11点多接到当地办事处经理的电话,向他推荐一档职场招聘的电视节目,建议他考虑上去看看,"也许能找到我们需要的人"。这档节目叫《非你莫属》,作为帅康电器的副总,刘春华第一次听说这个节目。  相似文献   

17.
从2010年开始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为代表的相亲类节目带动了各卫视之间婚恋真人秀节目的激战,但由于节目中部分嘉宾的出位言论和挑战伦理底线的热辣话题,相亲类真人秀节目陷入了备受争议的尴尬境地。随着相亲热渐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开始兴起,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求职类节目备受瞩目,本文以《职来职往》为个案,试解析这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拥有更多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基于这种求职需求的存在,多家电视台推出了以求职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包括《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以《职来职往》、《非你莫属》为例,在对真人秀节目特色及功能作出简要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就真人秀节目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媛媛 《视听界》2013,(1):79-81
“求职”是近些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大学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更是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中的主流媒介,一时间催生出了很多求职类节目。如中国教育频道及江苏卫视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广东卫视的《天生我才》等,在环节设置、主持人、风格等方面难免雷同。比较而言,《非你莫属》、《职来职往》两档节目虽然环节设置、演播室布置、主持人选择等方面很相像,  相似文献   

20.
李晓晔 《传媒》2012,(2):51-52
正鲁迅曾经愤激地写道:"为什么人类变成了人,猴子终于是猴子呢?这就是因为猴子不肯变化——它爱用四只脚走路。也许曾有一个猴子站起来,试用两脚走路的罢,但许多猴子就说:‘我们底祖先一向是爬的,不许你站!’咬死了。"看到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中,一伙成年人对求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