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拔河游戏参赛人数多,气氛激烈精彩,深受学生喜爱。但拔河游戏规则相对简单,如果运用次数过多、时间过长,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而缺乏练习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对拔河游戏的规则进行创新,体现出游戏的人文性和竞争性。  相似文献   

2.
拔河运动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拔河是我国古代民间广泛流传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探讨拔河的历史运动轨迹,必须对历史上有关拔河的事实进行全面考证分析,并以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新的认识方法、研究视角等对其进行再研究。拔河与性文化的关系在古代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只要换个新视角,也就不难发现有关拔河与性文化的痕迹,它既有助于更准确的展现出拔河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社会背景,也有助于人们辩明体育历史事实和发展规律。拔河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体育活动。相传春秋时期,楚、越两国水军交战时,鲁国的工匠公输子(鲁班)设计了一种称之为“钩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拔河戏”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考察中国古代“拔河戏”的起源、衍变,探讨它的祈禳功用所蕴涵的文化因素,认为中国古代“拔河戏”与祈祷农业丰收之间存在关联:荆楚地区民间游戏在借鉴军事战技的过程中,孱入了巫术文化成分,形成的在“拔河戏”中蕴藏祈祷丰稔的文化传统。对“拔河戏”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整理,时保存和整理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拔河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论述了拔河比赛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对拔河运动员在拔河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分析,指出拔河比赛胜利的获得除了与运动员用力的大小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运动员用力的方向和技巧有关。  相似文献   

5.
姚立明 《体育教学》2008,(12):I0008-I0008
“和老师一起拔河,比比谁的功夫好”。浙江省湖州市第八中学目前举办了第四届体育节,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体育节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合作,参与各个项目活动,如篮球、排球、跳长绳、拔河等,全校1800多名师生全部走进运动场,  相似文献   

6.
藏族拔河     
藏族拔河刘生文藏族拔河独树一帜,别有情趣。有“池和滩”、“浪青沙西合”和“格吞”等。“池合滩”汉意为牛,是两头奔跑的牛在较力。比赛是用单人“浪青沙西合”的拔河绳和场地。运动员把绳套在肩背部位,半侧向站立,用力互相拉扯。“浪青沙西合”,汉意即大象拔河,...  相似文献   

7.
拔河游戏的文化破译池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姚正曙在《拔河游戏的文化破译》一文中对方代拔河游戏的其潜性原型是男根和以男根为核心的男女交,拔河游戏即是男女交的文化拟态,是上去一种特殊的崇拜生殖的仪式实践活动。拔河有祈雨解旱的巫术功能,具有祈求丰收增产的生产性动...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6,(5):69-77
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拔河及仪式行为,传入韩国后受到韩国民俗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成为韩国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忠清南道唐津郡机池市,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拔河民俗庆典仪式。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研究认为:机池市的拔河仪典融入了韩民族的传统农业文化、传统生活文化、传统礼仪道德文化和传统宗教祭祀文化;庆典仪式的过程体现了"过渡礼仪"分离阶段、边缘阶段以及聚合阶段的特征和功能;仪典中展现了韩国的言灵思想、巫觋思想、灵魂不灭思想、性器官崇拜思想、祭天敬大思想、重农思想等的民俗思想;机池市拔河发展至今逐步融入了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在拔河民俗庆典仪式过程中,祭祀占卜的内涵逐步淡化,但是作为祭祀行为和一种交流的工具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拔河     
拔河,是以中间的河界线为标志,拉过河界线的一方,就判定为胜。所以叫做拔河。 拨河古代叫牵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拔河就作为一种文娱体育活动。还常常当作军事训练的手段。 唐朝中叶,拔河盛极一时,连平日深居宫  相似文献   

10.
通常,各校都具备一至二根拔河大绳.但除了冬季开展拔河活动之外,不再派别的用场.长期地被搁置在器材室里.它资源利用率很低。其实,大绳的潜在功能很多.只要我们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思维,便能使它变成一种热门的器材。  相似文献   

11.
拔河在英国、瑞典、瑞士、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古巴等国都是一项全国性体育活动。1900年到1920年拔河曾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期望参加两年一度的世界拔河冠军赛。在英国,有300多个俱乐部参加“英国拔河协会”。英国国家队是700公斤级和640公斤级的世界冠军。这种级别是以全队八个队员的总体重决定的。英国国家队技术高超,历年来战胜了许多强队。他们在一九七七年用两个  相似文献   

12.
拔河是广大群众善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它是怎样起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呢?本文试作初步探讨。拔河起源于襄汉拔河是我国古老的体育游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拔河又名拉绳,古称“拖钩”、“牵钩”或作“强钩”等,很早即流行于湖北襄汉一带。但它源于水战的“强钩”,是一种军事技能,其发明人是春秋末年鲁国人鲁班(又名公输子),由于他发明了不少新式武器,改进  相似文献   

13.
拔河运动,同我国其他传统运动项目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称为“牵钓”。据唐朝人封满所著的《封氏闻见记》载,“囊汉风俗”常在正月望日(农历正月十五日)开展这项活动。它的来源“相传楚将以为教战”。推算起来,这项运动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拔河运动在唐代得到广泛的开展,不过当时的拔河方式同现时我们所见到的拔河有所不同。又据《封氏闻见记》所讲,唐人拔河,用大麻绳“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分二朋,两向齐挽。”在大绳当中地面,“立大旗为界”,并且有人“震鼓叫噪”以助威,比起今天拔河  相似文献   

14.
<正>拔河是一项对抗性体育运动,由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为河界,一声令下之后,用力拉绳,将对方拉出河界的为胜。拔河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最初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游戏方式,通常在盛大的节日或祭祀时举行,以此表达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憧憬。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经常开展此项活动和比赛,为增强学生的体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在  相似文献   

15.
曹文玺 《体育教学》2011,31(4):72-73
●押加一、游戏的起源押加又称大象拔河,藏语叫"浪波聂孜",意为大象颈部技能。在西藏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藏区这一项目最普及,故称之为藏式拔河,类似的活动称为"贲牛",甘孜藏族自治州还有一种把腰带套在脖子上、面对面站立的拔河游戏,称做"格吞"。押加的活动形式有大象拔河、颈力比赛、  相似文献   

16.
趣闻荟萃     
耳朵拔河耳朵拔河盛行于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因纽村落。比赛方法很简单,一根尼龙绳的两头各系在参赛者的耳朵上,待裁判员发令后,角逐便在观众的叫喊声中开始。由于耳朵皮肉较嫩,绳子又细,眼着参赛者的耳朵部位由红变紫,其面部表情痛苦万分,直至一方忍受不了这种“折磨”而呻吟倒地,比赛才宣告结束。手指拔河德国小镇密顿瓦尔特的市民们酷爱手指拔河比赛。其方法和通常的拔河方法一样,只不过比赛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绳子各系在运动员的手指上,谁能把绳子的中心点拉过划定的界线,就算获胜。粗绳拔河日本每年秋季都要举行超级粗绳拔河比赛。所用之绳异常粗大,长160米,直径1米,重32吨,粗大的绳子系满了小绳,供人们抓握。隔岸拔河每到端午节,我国的台湾唐  相似文献   

17.
拔河     
拔河,据说源于拉纤,最早是水军操练的项目。隋唐以后,在民间极盛行。唐代宫廷中举行过千人参加的拔河大赛,从文人的诗歌中表明,举行拔河是有祈庆丰收的意义。最早的拔河是用竹篾编的长绳,后来用大麻绳。比赛时两队用力拉一根长绳,把对方拉过“河界”为获胜。拔河是民间常开展的一项健身活动,有单人对拔和集体拔。经常参加这项运动,可以增强握力和臂力,培养人的坚毅品质和团结协作、协同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下面介绍一些少数民族的奇特拔河赛。甘肃南部的藏族把极其喜爱的拔河赛称为“大象拔河”或“大象刨土”、是用一根粗大的牛毛绳套在双方脖子后面,然后经过胸前至裆下而出,两人臀部对臀部摆好姿势,双手撑地,待裁判鸣  相似文献   

18.
姚俊 《精武》2012,(21):20-20,22
通过整理、归纳和分析现有的力量训练基本理论,充分借鉴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结合浙江警察学院拔河队比赛及力量训练成果,试图以逻辑分析的方法揭示拔河运动力量训练的内涵。运用运动训练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初步阐述拔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科学基础,构建与拔河运动员力量训练相适应的内容体系及训练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9.
拔河这项群众体育活动,简单易行,对抗性强,气氛热烈,很受学校师生的喜爱。不少幼儿园和小学,也经常开展这项活动。可是,拔河是否适宜在幼儿和儿童少年中开展,我认为值得商讨。拔河属于静力性力量练习的项目,它是一种单一重复的强度刺激。在这项活动中,虽然人体基本上是静止不动的,或不发生明  相似文献   

20.
目前,拔河运动在非洲是一项流行的体育活动,西非的塞拉利昂人尤其喜爱这项运动。你如果有幸来到这个国家,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到处可以看见人们在机关院子里、学校操场上、乡间的村头或军队的营房里举行拔河活动。塞拉利昂人的拔河运动开展得既普及又深入,爱好者济济,中青年人更是热衷这项活动。由拔河爱好者们组成的塞拉利昂全国拔河指导协会拥有200多个拔河俱乐部。塞拉利昂的拔河比赛规则同我国的十分相似。每支拔河队由10名身强体壮的竞赛者组成,每队分成两组,每组5人。比赛时,每组形成“3:2”队型。即3人握绳子的后端,2人握绳子的前端,两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