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与文化相辅相成,教育传承发展文化,同样对于儿童来说其生活中的文化则是他们生命成长的根基,而这也是教育的基础,乡土文化也应成为儿童生命健全发展的"庇护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这一教育资源,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应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创设自主发展的机会。在实践体验中开掘、发展、健全他们的个性,扬长避短,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让每个儿童在自由活泼的空气中健康地成长.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从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生存权利,或是从国家教改发展角度思考,实施听障儿童术后(本文即指教育康复后)融合教育(指目前的随班就读模式)都有着重要意义。听障儿童同样有受教育权利。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好环境,促进他们融入社会并且达到从小培养健全的听障儿童、关爱弱势群体的目的。本文从涵义、意义、现状、具体创新途径实践等方面探讨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4.
小学留守儿童能否健全成长是当下教育须关注的突出问题。培植勇气来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是促进小学留守儿童健全成长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体育与小学留守儿童勇气培植有着密切关系,利用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教育者能够培养小学留守儿童的“无畏之勇”“智慧之勇”“沉毅之勇”。教育者可通过体育活动中的动机导引、动力强化、榜样示范、条件情境完善和自我教育激发等五个途径,着力培养小学留守儿童的勇气,从而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自我,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他们获得文化知识、生活和社会技能,而且要促进这些儿童的人格得以健全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不同的教育安置方式对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发展的影响有无差异,以期改进弱智儿童的教育安置环境。 一 目前,我国大陆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6.
劳动塑造人,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前儿童人生整体发展,当前,重释学前儿童劳动教育意蕴势在必行。学前儿童劳动教育旨在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其施加教育影响,以培养起年轻一代的劳动素养。在实践中应贯彻教育与劳动、共性与个性、思想与行动、规约与自主、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劳动教育应当拥抱自然,走进儿童心灵,走入儿童生活,构建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其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为塑造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同一性,教师应该指导他们准确认识自己的现状并做出合理的评价,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在满足正当需要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确立能够实现的新目标,保持进步的动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经验,提高实现预期目标的自信心,培养自我效能感;教育他们对各种问题进行合理归因,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遇到的困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正>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增强感情的重要交际手段。儿童学习语言是在与周围人的日常交往中逐步形成的。聋生与健全儿童拥有共同的学习和发展语言的生物基础。但耳聋学生由于听力缺陷,限制了他们与健全人进行正常沟通,造成他们语言理解能力薄弱、表达困难、词汇贫乏、语言混乱,逻辑思维发展导致其在后天学习语言的途径、效果与健全儿童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要使他们掌握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口语训练起着至关  相似文献   

9.
一、为生活而教教育源自生活 ,教育必归于生活。在基础教育中 ,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 ,但更为重要的 ,是把学生从童年的蒙昧中提升出来 ,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 ,养成健全的个性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儿童去进入生活 ,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 ,帮助他们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自我 ,使他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育就是对儿童的人文关怀 ,使他们能理解生活 ,学会生存。法国作家孔巴兹说 :“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 ,锻炼精神 ,优化情感 ,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对教育目的的这种阐释 ,为我们…  相似文献   

10.
视障儿童早期教育是指为0-6岁视障儿童提供的教育服务.像任何健全儿童一样,早期教育对视障儿童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经验的多寡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这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研究表明,虽然早期教育不能消除儿童的残疾,但却可以使他们的残疾状况得到改善,残疾程度得到减轻,使他们潜能得到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中的儿童是人,因而有着人的共性。但儿童作为受教育者和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自身的殊异性。他们的殊异性体现为:支配他们的未来想象不是物欲化的,而是自身的发展,是成人.或者说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儿童的社会关系最为纯粹,这使儿童成为尽情享受人世间最纯洁情感的最大群体;儿童的认识是未经他们的意识歪曲的,是与他们的自我高度同一的;相对于其他人,儿童的人役、物役程度最低.儿童是整个社会自由程度最高的人群;儿童是最具可塑性的,又是能够自我塑造的。这两者的耦合使他们成为最具潜力的自塑者。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中的儿童是人,因而有着人的共性。但儿童作为受教育者和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自身的殊异性。他们的殊异性体现为:支配他们的未来想象不是物欲化的,而是自身的发展,是成人,或者说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儿童的社会关系最为纯粹,这使儿童成为尽情享受人世间最纯洁情感的最大群体;儿童的认识是未经他们的意识歪曲的,是与他们的自我高度同一的;相对于其他人,儿童的人役、物役程度最低,儿童是整个社会自由程度最高的人群;儿童是最具可塑性的,又是能够自我塑造的,这两者的耦合使他们成为最具潜力的自塑者。  相似文献   

13.
李洪祥 《小学生》2010,(4):43-44
在自由中走向真我,就是把语文教育立足点、出发点置于儿童这一原点上,松开孩子身心上的束缚,为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打开更多的大门;其谋求实现的不是考试的分数,而是在保护“童年生态”的前提下使个体儿童精神生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就是通过教育使儿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让他们成长成为具有独立的、心智健全的真我。  相似文献   

14.
视障儿童早期教育是指为0—6岁视障儿童提供的教育服务。像任何健全儿童一样,早期教育对视障儿童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经验的多寡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这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研究表明,虽然早期教育不能消除儿童的残疾,但却可以使他们的残疾状况得到改善,残疾程度得到减轻,使他们潜能得到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智障儿童的治疗和教育发展起来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主要针对6岁前的健全幼儿的教育,其理念和教学法,为智障教育开启了一扇有效教学的门.文章从蒙氏教学法中的“感官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阐述了其对轻度至中度智障儿童教学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人格的培养和教育向来是我们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儿童的健全发展更是备受关注与重视。本文侧重于通过讨论生命教育、尊重教育以及家庭婚姻这三个因素在儿童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来进一步证明只有健全的人格教育,才是教育对人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17.
儿童阅读应考虑他们的共性需求和个体需求。共性需求主要体现在育人根本任务、民族文化传承和心理发展规律三个方面;个体需求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性格特点、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教师应根据儿童的阅读需求,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促进每一个儿童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特殊教育的对象为智障儿童、聋哑儿童、盲童及其他身心缺陷的儿童。智障儿童是特殊儿童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智障儿童对各类音乐并不排斥,甚至比正常儿童更加喜欢音乐,因此通过音乐激发智障儿童的情感,促进他们智力与情感的发展,已经成了特殊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类科学,在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样化的音乐课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培智教育发展到今天,从其开始时的特殊性逐步向融合教育发展,最终目的是让智障儿童融入普通的、一般性教育教学环境中,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进而融入社会。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为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必须开展有效性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学前语言领域教育目标是指导实施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纲领,是评价学前儿童语言的学习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英国学前教育发展悠久,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拥有较为完善的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本文从幼儿语言教育的各子领域分析了两国语言教育目标的特点,揭示两者在语言教育目标上的存在的共性与差异,以期对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完善与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