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会上,决定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1921年4月,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5月,军政府撤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职,并成立了正式政府,组成陆海军大元帅府。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1925年7月1日,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1926—1927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北伐军进占武汉后,全国的革命重心移到长江流域,适应这种形势国民党中央决定将国民政府及…  相似文献   

2.
援闽粤军的建立是孙中山革命民主派在第一次护法运动时期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这支军队的筹建,海军护法舰队起着极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这支护法军队筹建过程中的复杂斗争及曲折变化,对深入探讨第一次护法运动历史经验是有种益的。一 1917年9月,孙中山在他率领南下护法的海军舰队的支持下,经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在广州建立起中华民国军政府。由于掌握广东全省军事政治实权的桂系粤督的阻挠,除得到驻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败亡后,黎元洪继任总统,而北京政府的实权却掌握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段祺瑞在其主子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大借外债、扩军备战、倒行逆施,公开宣称“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总统”。孙中山鉴于“约法为民国命脉,国会为法律本原。国会存,则民国存;国会亡,则民国亡。”若听其废弃,“则数十年革命事业之成绩,固全被推翻,而将来国家根本之宪法,亦无从制定。”决心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8月25日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决议组织护法军政府。9月1日被非常国会选为大元帅,9月10日宣誓就职,决心“根除元凶,恢复约法”。10月,下令讨伐段祺瑞,揭开护法战争序幕。护法军政府成立后,粤、桂、滇、黔等省或独立、或自立,相继起事,出现了护法高潮,短短三四月,护法战争的烽火遍及十余省,使孙中山深受鼓舞,计  相似文献   

4.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开始护法战争。福建毗邻广东,成为护法的重要战场之一。为此孙中山克服重重阻力,建立了一支以革命党人为骨干的援闽粤军,并大力争取福建民军的支持。进军福建。福建民军得以投身护法运动,并给援闽粤军胜利进军创造了关键性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从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五年,孙中山曾先后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同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相对抗.这标志着他在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失败后,为坚持民主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艰苦奋斗和不断前进的三个阶段.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一)一九一七年夏天,孙中山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然后南下广东,建立护法军政府,以反对段祺瑞的北京政府破坏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的行径.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同北洋军阀政权相对抗.恢复一九一二年南京临时政府所制订的《临时约法》,和续行召开一九一三年由各党派选举产生的国会,这是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人和护国军等讨袁力量,提出作为解决时局和停止军事行动的两项基本主张,得到各方面的赞同,连北洋军阀中的直系首领冯国璋因迫于形势,也于六月十五日电请黎元洪恢复临时约法,续行召集国会,速定宪法.结果,继任北京政府总统黎元洪宣布接受这两项主张,并定于八月一日召开国会,而讨袁派则以承认黎元洪为总统和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作为交换条  相似文献   

6.
铁军     
铁军是指北伐战争中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军组成于1925年秋,其前身是粤军第一师,是1920年11月,孙中山到广州再次组织护法军政府后组建的。当时,以陈炯明为总司令的粤军已扩充达四五万人,但成分复杂,内部不和,孙中山派粤军总参谋长邓铿选素质优良的军官组建第一师,并由邓兼师长。邓铿励精图治,用进步的军事技术、政治常识,教育和训练士兵,使第一师很快成为比较有政治觉悟和训练有素的部队。  相似文献   

7.
程璧光被刺案考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璧光(1861——1918),字恒启,号玉堂,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十六岁入马江船政局水师学堂学习,毕业后,被派当扬武舰见习生,此后即在海军界任职。1916年黎元洪、段祺瑞执掌中央政权时,曾任海军总长。1917年被推举为广州护法军政府海军部总长。程璧光是中国近代海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中颇有影响的人物。特别是他在段祺瑞乱国、张勋复辟期间,毅然脱离北洋军阀政府,响应孙中山的护法号召,率领拥有海军主力的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参加护法斗争,轰动中外,影响深远。程璧光的这一行动,对北洋军阀政府是个严重打击,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志是个极大鼓舞。因此,程璧光不仅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海关长期被帝国主义控制,关税全部存入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的银行,支付关税由列强设在中国的“公使团”决定。税款首先用来保证外债和赔款,剩余的才能由中国政府使用。这剩余的税款,被简称作“关余”。“关余”第一次出现是在民国六年(1917年)。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为取得军政费用,1918年初,孙中山即指示财政总长伍廷芳与管理中国各海关的总税务司交涉关税问题。经过一年的斗争,北洋政府按照“公使团”的旨意,于1919年7月首次拨付“关余”给广东政府,但确定以后每次拨付“关余”时,广东军政府“应得成数为13.7%”。到1920年3月止,由军政府财政总长伍庭芳经手,先后共收取“关余”6次,共计300万两。后因军政府七总裁意见不合,军政府未经“公使团”正式承认等原因,“关余”便停止支付。1920年底,广州军政府恢复后,曾要求北京“公使  相似文献   

9.
1918年1月3日晚,孙中山命令军政府海军舰队的“豫章”、“同安”两舰炮击广东督军署事件(以下简称事件),对当时护法斗争影响很大,各方反响强烈。孙中山与中华革命党人为了缓和各方的紧张关系,在事件发生后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留下不少文字材料。但这些材料基本上属一派意见,政治倾向性明显,且多数强调事件是对桂系军阀无辜  相似文献   

10.
陈策(1894-1949年),名明唐①,字笔硕。广东省文昌县沙港村人②。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军衔授海军中将,历任广东省航政局局长、革命政府江、海防司令、海军第四舰队总司令、海军总司令、虎门要塞司令、广州市长等职。1911年,在广东海军学校(原黄埔水师工业学堂)就读时参加中国同盟会,开始其民主革命生涯,是年仅十七岁。在辛亥革命及反对北洋军阀、南方反动军阀的斗争中,陈策追随孙中山,屡历艰险,始终不渝,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1920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军政府,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次年5月,孙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从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四年,曾多次来上海。上海是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孙中山在上海,运筹打倒反动军阀,规划中国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改组国民党,孙中山在上海的这些革命实践,为上海人民近百年的革命斗争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今年三月十二日,是这位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逝世五十五周年纪念日。为此,特撰本文,以示纪念。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失败以后,于一九一八年五月离开广州来到上海。他为了继续“护法”,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民主革命的事业,决定首先打垮桂系军阀,夺取广  相似文献   

12.
于右任与陕西靖国军王劲,杨荣陕西靖国军是北方各省中唯一大规模响应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政府废弃《临时约法》和解散国会斗争的军事力量。它的一个争配合了广州的护法运动,在陕掀起“反段倒陈”的高潮,故又称陕西护法运动。靖国军从1917年12月树旗到1922年...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号召全国开展护法斗争。海军总长程璧光率海军即起响应,亲率部分舰船南下广州参加护法,实夺护法之第一声,举世瞩目,功在天下。然而,史学界对海军护法起关键作用的程璧光,以及他在护法中的行为举措,却褒贬不一,其中有些贬谪之词尚欠公允,有必要探讨和商榷。本文以时局之变为背景,以程璧光参加护法的史实为主线,阐述了笔者的观点,认为程璧光不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的斗士,其历史功绩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最近,阅读了大型档案资料汇集《护法运动》一书[1]。该书展示了上百万字的珍贵档案资料,其中相当一部分(包括孙中山的部分文稿)为首次全文公开发表。该书的出版,提供了许息新资料和信息,对于深入研究1917~1918年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结合该书展示的大量档案资料,探讨在护法运动中,孙中山与唐继尧的关系,并从中引伸出一些必要的思考,供进一步研究参考。一、孙中山要护法唐继尧要靖国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黎元洪继任总统。经过袁世凯篡夺政权、复辟帝制的事实教育,孙中山开始认识倒,过去几年托付不得其…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为斗争形式,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平活动中占十多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文章从中国国情角度探讨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动机、主要过程、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孙中山最后认识到"护法"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一、蠢择回: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5分,利益和国家主权为代表来维护清政府统洽。共30分。。39.①一是经过袁世凯解散国会、张勋复1.D2.B3.D4.D5.A辟,民国政府已名存实亡。H是直系和皖系6.C7.D8.A9.D10.B军阀掌握政权后必然以武力挑起征服全国的11.C12.G13.C14.C15.军阀混战。三是西南军阀对北京军阀态度暖C16.A17.G18.A19.A昧,不会真心护法。四是孙中山发起非常20.A议会并任大元帅。五是护法运动仅得西南六二、迷择回: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省短暂响应。六是军政府没有自己的武装和共36分。地盘,仅仅依靠西南军阀来反对北洋军…  相似文献   

17.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缔结对德“和约”与处理战后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集团,因而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共有五名,他们是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祖。陆征祥,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出席“和会”时任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总长,为首席代表。顾维钧,出席“和会”时任驻美公使。王正廷,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出席“和会”时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施肇基,出…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新民族主义是在1924年正式问世的.是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宣言中,孙中山根据三大政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中政会,全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或政治会议,是国民党实行"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的最高指挥机关,是所谓"训政时期"的独裁机构.中政会最早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孙中山提议设立的,当时的目的是以此辅助确定政治方针.1924年7月11日在广州召开中政会第一次会议,孙中山任主席,鲍罗廷为高等顾问,委员均由孙中山指派.其权限主要是:(一)关于党务,对中央执  相似文献   

20.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晚年自署“青芝老人”,福建闽侯人。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斗争,是江西九江辛亥起义的主要策划者。民国初建,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协助孙中山立法建制,为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做出贡献。后来,积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护法运动。从1932年1月起,担任国民政府主席,至病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