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泛在知识环境下,传统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已无法满足开放存取的需求,而出版服务渐露端倪,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国外图书馆不断尝试,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扩展了学术信息交流的范围,提高了交流的效率。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当以环境为依托,充分发挥自己文献中心的作用,构建新型的、开放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信息传播模式日显弊端。信息传播及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出现了多样化,作为信息传播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信息传播,必然会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开放存取符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特征,属于一种高效的、新的交流模式,是学术信息传播的必然选择模式。阐述了开放存取模式的产生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开放存取方式与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开放存取是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交流出版模式,它对图书馆的角色定位、信息资源建设、技术要求、服务方式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开放存取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知名开放存取资源,指出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应积极拓宽思路,努力探讨开放存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发展思路,积极宣传开放存取知识,重视开放存取期刊资源建设、整合、组织和揭示,提高图书馆员素质,充分开发利用开放存取信息资源,创新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学术信息开放存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学术信息开放存取对图书馆期刊采访、协调采购和传统服务带来的影响,探讨了图书馆在开放存取环境下应对的策略及其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经济新形态下,开放获取与互联网形态演进趋势实现了充分融合,促进了学术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当前我国开放获取平台相较于国外而言仍存在政策制度缺失、平台运营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外合作与交流等问题。应总结国外开放获取平台的先进运营经验,对国内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平台运营机制、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等方面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与远程教育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基于"互联网+"学习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的不断涌现,并由此形成了对传统的教学信息传播系统的挑战。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n)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从"移动学习(M-learning)"到"泛在学习(U-learning)"无不冲击着原有的教学传播系统的基本形态与结构。"互联网+"学习环境对传统教学情境下信息的传播模式及获取方式的冲击不再是技术层面的手段的变化,而是结构层面的系统内部的中心变换与要素的关系重构,它势必引起对信息传播过程中教师信息角色的重新认识与定位。该文从分析"互联网+"学习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特征入手,对"互联网+"学习环境从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教学聚合点的转移、信息的内联方式的节点化等层面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学习环境下教师信息角色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及定位,并结合几个比较典型的创新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信息角色嬗变进行了一些解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三所研究型高校为对象,对教师科研活动中学术信息需要来源、学术信息获取与检索、学术信息交流、学术成果发布和传播等信息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揭示了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活动中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行为特征,为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方式变革创新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开放获取:学术出版的新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放获取(Open Access)被认为是未来学术出版的模型,是促进科研信息交流、沟通学界与大众的有效途径。开放获取运动(The open access movement)按照Open Access News上的介绍:Putting peer-reviewed scientific and scholarly literature on the internet making it available free of charge and free of most copyright and licensing restrictions removing the barriers to serious research.可翻译为:把同行评议过的科学论文或学术文献放到互联网上。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开放获取运动旨在打破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福利时代,信息接受者信息福利水平的提升成为信息提供者谋求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内在动因。从福利信息的效用层次出发,在可以接入的信息层面,传统学术期刊在数字化变革中应以刊物内容为主,传播技术为辅,注意格式、体系和版权三大问题;在可以获取的信息层面,传统学术期刊在开放获取实践中应慎重考虑运营资金、质量评价、版权保护三大问题,同时注意树立期刊品牌,实行信息推送,发挥期刊价值;在可以理解的信息和可以利用的信息层面,传统学术期刊在尝试全方位实现用户的期刊资源互动性需求时应注重利用即时沟通工具,全面掌握各类沟通渠道,着意引导读者参与互动,积极构建基于用户的期刊资源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
信息能力,作为一种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在科研试验部队的能力要素中越来越重要。借鉴企业信息能力的研究成果,将科研试验部队的信息能力分为信息获取能力、知识发现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强调信息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对信息能力内涵和价值的深刻理解,同时提出了可以借用学习型组织、流程再造等理论指导科研试验部队的信息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开放环境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存取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正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在我国,开放存取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积极宣传和推广开放存取,从资源整合、技术研发、共建共享、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加强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创建一个真正服务于学校交流的信息共享空间。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数字化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并逐渐成为信息服务发展的新趋势。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图书资料服务模式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本文对高校图书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理念、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 1.网络环境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用户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本馆的信息资源,还可以共享到他馆的文献资源,同时获取科研、管理、经营及学习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因此,网络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4.
数字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做好科研服务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数字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服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信息导航以及馆员整体素质等方面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研社交网络的发展,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深刻改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方式与科研环境。科研社交网络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主要有六大方面,包括科研工作者交流方式、科学知识传播、科研信息获取、跨学科合作、学术出版、科研评价。  相似文献   

16.
智慧学习中面对大量的数字化材料如何保存、归档、治理等问题,使得数字治理逐渐受到关注。数字治理作为传统物态材料治理的衍生,以及数据治理、内容治理、知识管理等领域的扩展,强调以可持续的方式对数字材料进行有效治理,以便日后的获取和重用。数字治理能力作为高阶的信息素养,对智慧学习中的学习者、专业工作者和组织机构都提出了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环境下,广大读者对信息的实际需求在不断变化,图书馆原有的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改革与创新,坚持"读者第一"的服务思想,充分重视读者的主体地位,不断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从而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一年来,长三角城市群信息平台在"长共体"秘书处和《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的策划和组织下,开展了系列学术研讨和考察活动。"黄浦杯"长三角教育征文、"黄浦论坛"和地方教育科研论坛等学术活动的定期举办,为长三角地区普教科研合作与交流提供舞台,展示各地教育改革和普教科研的最新成果,分享和交流有效的实践经验。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合作的蓬勃发展,显示出民间推动教育科研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发  相似文献   

19.
魏红菊 《考试周刊》2010,(34):44-45
文章介绍了开放存取期刊的定义、产生背景,分析了开放存取期刊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着重提出了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期刊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如同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和纸一样扮演着学习、研究工具的角色,它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有机地融入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新的学习环境。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以信息技术环境和信息化学习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引导,以高效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和提升信息素养为目的的教与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更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而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整合的工具,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和交换信息;利用多种方式整理、组织、分析和综合信息;运用各种媒体和以多样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