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DC/DC开关变换器滑模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以往开关变换器滑模控制器抖振现象严重的不足,通过引入趋近律的方法,以Buck变换器为例,给出了一种适合PWM控制方式的时不变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易于推广到其他类型变换器上。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可以减少系统超调,动、静态特性较好,并能有效削弱滑模运动的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二阶非线性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滑模面,采用滑模控制器分别进行平衡控制和轨迹跟踪控制。在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中,采用指数趋近律,并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在控制器中,采用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对抖振现象进行抑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滑模控制仿真实验系统,能够进行平衡控制和轨迹跟踪控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反演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通过非线性坐标变换,将标准混沌系统模型变为更适于反演设计策略的严格参数反馈形式。设计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状态及不确定部分,基于反演策略设计滑模控制律,并设计切换增益的自适应更新律以保证系统跟踪误差快速稳定收敛至零点。为了避免虚拟控制量的解析求导,简化控制器设计过程,虚拟控制量的导数通过一个滤波器获得。最后,将所设计方法与常规反演滑模控制器及PID控制做仿真实验比对,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能够改善滑模控制信号的抖振问题,提高了被控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二阶非线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进行控制。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变速指数趋近律。采用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对抖振现象进行抑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仿真实验系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采用变速指数趋近律时,状态变量的收敛速度更快。该仿真实验系统将理论学习和编程实现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以二阶非线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进行平衡控制。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能够克服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存在的奇异问题。在控制器设计中,采用指数趋近律,并采用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来削弱抖振的影响。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仿真实验系统,将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对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将离散系统近似转化为连续非线性系统,通过求连续系统的标称系统的滑模面,给出了一类离散非线性系统滑模面的求法,并利用改进的离散趋近律,设计了控制器的滑模控制律u±,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子膨胀阀的调节对象-空调制冷系统的工况时变性及非线性等特点,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对被控对象的模型误差、对象参数的变化及外部干扰有极佳的不敏感性等优点,将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引入电子膨胀阀控制系统中,并进行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在仿真时还加入了系统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有效,而且系统具有很好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考虑了一类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问题.在控制器设计中利用中继切换控制使系统在给定的当前控制律的作用下运行到某一特定状态(或某一特定区域)后,控制律被切换到有限时间收敛的终端滑模控制器,使得系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平衡状态.终端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保证了闭环系统所有信号的有界性和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以及系统在有限时间内精确地跟踪给定的参考信号.最后,通过一个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文中考虑了一类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问题.在控制器设计中利用中继切换控制使系统在给定的当前控制律的作用下运行到某一特定状态(或某一特定区域)后,控制律被切换到有限时间收敛的终端滑模控制器,使得系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平衡状态.终端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保证了闭环系统所有信号的有界性和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以及系统在有限时间内精确地跟踪给定的参考信号.最后,通过一个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汽车电子节气门开度的精确和快速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积分滑模面的模糊滑模控制器。针对节气门强非线性特性,建立了电子节气门系统的数学模型。将切换函数作为输入,利用模糊系统的万能逼近特性,实现对理想控制律的逼近,并基于Lyapunov方法设计自适应律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实时调节。同时,针对电子节气门阀片角速度无法直接测量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实现了节气门开度变化的准确估计。利用dSPACE搭建了电子节气门系统快速控制原型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对节气门期望开度的跟踪精确,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并有效地削弱了抖振现象,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桥式电路和推挽式电路中存在的占空比丢失和变换器偏磁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DC/DC电路的拓扑结构,并对该电路的工作原理作了详细分析,最后得出了该电路的仿真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DC/DC变换器拓扑的逆变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传统的逆变器存在功率管直通和难以实现软开关的缺点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DC/DC变换器拓扑的逆变器 .该逆变器由一个组合的Buck/Boost直直变换器和一个桥式电路构成 ,前级变换器输出可变的直流电压 ,后级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输出 .该逆变器可以实现逆变桥功率管的软开关 .由于采用了能量反馈和单周期控制技术 ,变换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本文对该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和控制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电路仿真及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能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零电压开关的改进型全桥移相ZVS—PWMDC/DC变换器.该电路简单高效,超前臂、滞后臂都能在很宽的范围实现软开关.介绍和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和两个主要波形,并做出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许多单片机爱好者,在设计一些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时候,都会采用小型直流电动机来制作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对于直流电机的控制,无非是控制其转向,以及速度。转向的控制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改变电机的通电极性就可改变其旋转方向。拟重点讨论如何对其速度进行控制及对其调速可采用的办法。其中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是常用的一种调速方法。PWM控制是指在保持周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开关导通的时间对脉冲宽度进行调制,从而达到调节电机转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直流系统接地故障不能及时排除,会造成直流电源短路或保护设备误动,引起严重后果的问题,采用基于直流漏电流检测原理,并利用微机系统实现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分析基于不平衡电桥的直流母线绝缘监测,基于直流电流传感器的支路电流巡检原理及基于微机控制的数据采集系统。结果表明: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选线准确,是实现直流系统接地检测的理想选线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般双向DC/DC变换器存在的问题是通过DC-AC-DC进行变换,且不具有软开关技术.针对蓄电池、电动汽车等,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向DC/DC变换器,不需经过DC-AC-DC变换,且采用了软开关技术.升压时,采用boost变换器,降压时采用buck型ZVS-PWM变换器,在对该变换器主电路拓扑及波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它能够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恒频控制,具有零电压开关、电流应力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开关变换器利用耦合电感能够减小相电流和输出电压纹波值,负载突变响应更快速,减少输出去耦电容。这些优点使耦合电感成为计算机工业领域中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技术。本文阐述了分析采用耦合电感的开关变换器的一种新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N-线圈耦合电感的规范电路模型。利用这种模型,变换器中的耦合电感线圈电流波形和纹波与非耦合电感的变换器一样容易被确定。论文也针对进一步减小变流器磁性器件的体积、重量和损耗问题研究了集成磁技术,即把开关变流器中所有主要磁性器件从结构上集中在一起,用一个磁性器件来实现,经过优化设计,磁芯当中的磁通变化量减小,从而降低磁芯损耗,减小磁芯体积。  相似文献   

18.
开关电源以其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中,小型化是其发展趋势之一.DC/DC 变换器是开关电源的核心部分.设计了一种基于TOPSwitch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主要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反馈电路等部分.对电路进行了制作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电路输出电压稳定、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简化了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基波分析法( FHA)对LLC谐振变换器进行建模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一种简化的参数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谐振电路的二端口模型得到归一化工作频率和电压增益的关系,按照规定输入输出的要求确定电压增益后得到谐振工作频率,进而可以得到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和谐振腔元件参数。利用Saber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表明所设计的变换器可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能够降低开关损耗,提高装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高性能450W三路输出DC/DC变换器的设计原理,应用MATLAB6.5对电路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给出了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同时介绍了有关电源EMC技术指标和电磁兼容性设计并给出了EMC试验波形.试验结果表明,该DC/DC变换器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